遊牧民族的歷史搖籃 草原“霸主”

公元六世紀,起源於今新疆一帶的突厥人強盛,建立了突厥汗國。當時突厥政權轄境遼闊,東自遼河上游,西至今裡海,有萬里之餘;南自沙漠以北,北至貝加爾湖,有五六千里。呼倫貝爾也被突厥人佔領,並派三吐屯(吐屯為“監察官”之意)統治室韋諸部。從此,室韋人淪為突厥人統治下的奴隸或黑民(戰爭中的歸附者)以及普通牧民,每年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吐屯交牲畜和貂皮等物作賦稅,並時常為突厥奴隸主打仗。當時突厥政權經常派兵進犯中原,對隋王朝威脅甚大。隋朝對突厥採取了分化瓦解的政策,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分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兩個汗國。

七世紀初,唐王朝建立後,東突厥和西突厥不斷侵擾,唐朝通西域的商路也被阻塞。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遣將反擊,並利用了北方草原上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族,一舉攻破了突厥。當時漠北廣大草原建立了薛延陀政權,牙帳(領導中心)設在鬱都軍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之北山)。

呼倫貝爾草原又歸薛延陀政權管轄。唐朝曾利用薛延陀打敗了突厥,但又恐其強大難以控制,便採取了一系列削弱其力量的政策。公元646年,薛延陀政權發生內亂,唐朝乘機出兵,利用回紇等部大敗薛延陀於鬱都軍山。公元647年,唐朝在漠北設置三府七州。府有都督,州有刺史,以各部落酋長擔任以上官職。從此,唐王朝中央政府的統治管轄權直接行使到漠北全部地區。當時唐王朝在今貝爾湖附近的拔野古部設置了幽陵府,轄貝爾湖以西地區;在白習部設窴顏州,轄大興安嶺以西,貝爾湖以東地區。至此,呼倫貝爾全境為唐朝統轄。各部皆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各部落遣使者與唐朝來往不斷,溝通和建立了呼倫貝爾草原與中原唐王朝的聯繫。

由於唐朝沒有派兵力及官吏進駐所統轄之地,至七世紀後期,東突厥東山再起,重建後突厥政權,回紇等諸部又一次被突厥奴役。至八世紀中期,後突厥政權內亂,回紇聯合其他部落消滅了後突厥政權,佔據了突厥故地。呼倫貝爾又為回紇之轄境,在回紇所控制的部落中,派回紇人充任“監使”,向室韋人勒索貢賦,繁重的苛捐雜稅,使呼倫貝爾的室韋人怨聲載道。

公元840年,回紇西北部的黠戛斯人攻破回紇,呼倫貝爾又屬於黠戛斯的轄境。十世紀初,黠戛斯人又被新興的契丹人擊敗,契丹人又成為了呼倫貝爾的新主人。

悠悠400餘年,呼倫貝爾草原歷經突厥、回紇、黠戛斯人的輪番統治。這些草原“霸主”們對生活在呼倫貝爾的遊牧民們進行奴役,在動盪不安的社會環境中,戰爭、擄掠仍無休止地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