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与麻城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文稿选二十六: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李贽(1527~1602)是我国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南安市)人。在其光辉、战斗、著述的一生中,从万历十三年(1585)春移居麻城,到万历三十年(1602)去世,他先后寓居麻城10余年时间。在麻城生活的10年,是李贽生命燃烧最炽热、人生价值实现最大体现的人生巅峰时期和高光时刻。可以说,麻城是孕育李贽思想和成就李贽光辉价值的摇篮,堪称李贽的“第二故乡”。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按时间先后顺序,李贽在麻城生活的10余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从湖广黄州府黄安县迁居临近的麻城县,直至万历十九年(1591)五月离开麻城前往武昌,时间为6年余;第二个时间段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春,自武昌返回麻城,直至万历二十四年(1596)六月离开麻城前往山西沁水等地,时间长达3年多;第三个时间段是万历二十八年(1600)夏秋间,李贽结束从山西、北京通州、山东济宁、南京和武当山等地游历回到麻城,当年冬遭到湖广按察司佥事冯应京(字可大,安徽盱眙人)等人迫害和驱逐后离开麻城,避走河南商城县黄蘖山(现名黄柏山),这次只生活了几个月时间。

李贽在麻城生活了10余年,先后寓居过三个地方: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至次年正月,暂住在好友周思久(字子征,号柳塘)的女婿曾中野家中;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至万历十六年(1588)秋,寓居在城北维摩庵中;万历十六年(1588)秋直至最后离开麻城,都是淹留在龙潭湖芝佛院(现阎家河镇境内)。在龙潭湖寓居时,李贽已搭建好藏骨塔,作好了将麻城作为最终归宿地的打算。

正式寓居麻城前,李贽先后四次到过麻城:第一次到麻城,是万历九年(1581)腊月,他从黄安到麻城,与麻城好友周思久商议第二年春游览龙潭湖之事。第二次到麻城,是万历十年(1582)春,李贽如约来到麻城龙潭湖与周思久、无念法师等相聚、宴游,直至仲夏才返回黄安。第三次到麻城,是万历十一年(1583)冬末,李贽再次来到龙潭湖小住了一段时日。第四次到麻城,是万历十二年(1584)十月,李贽急切地想离开黄安时来到麻城,虽然“不数日又回”,但却下定了从黄安徙居麻城的决心。李贽寓居黄安4年时间,每年都来麻城一次,自此与麻城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麻城龙潭遗址)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李贽讲学的龙湖寺旧址)

在麻城的10余年,李贽最具启蒙精神的思想久经砥砺后日臻成熟,文学、史学、美学、教育和社会改革等思想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和著作结晶,他的主要著作《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和《初潭集》以及关于小说、戏曲的评点,绝大部分都是在寓居麻城期间完成的。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他与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著名理学家,官至户部尚书)为代表的“乡愿”、假道学势力论战的高潮期,也是他反抗封建压迫、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反对封建理学斗争的高潮期。可以说,16世纪末李贽在麻城寓居讲学和从事著述活动10余年并成为彼时耀眼的“学术明星”,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大事,也是麻城乃至湖北学术史上的佳话。

李贽出、致仕期间,特别是徙居麻城登台讲学、著书立说期间,与一大批麻城人广泛接触并交往,开放、多元、包容的麻城文化为李贽提供了思想土壤,而以“异端”自居的特立独行的李贽,也深刻影响了麻城的文化和社会思想流变。他在麻城讲学时,“从之者几千、万人”,可以说,李贽的一生都与麻城和麻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有关他的传记及与其相关的历史史料中,屡屡出现麻城人的身影;而在他的作品中,麻城人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域性群体,仅《焚书》《续焚书》中就提到了不少麻城人。其中,可查证的有名有姓(包括僧尼法号)的麻城人就有49个,如《焚书》卷一中提到7个麻城人,即丘若泰、周思久、周南士、杨定见、周思敬、无念、刘金吾(刘守有);《焚书》卷二中提到9个麻城人,即刘近城、丘长孺、曾中野、曾继泉、郑子玄、周公瑾、明因、梅国桢、梅澹然;《续焚书》卷一中提到了6个麻城人,即邓东里、大智、梅国楼、梅之焕、周贵卿、常觉等。除去这49人之外,李贽著作中提到的无从考证或根本就没有提及的麻城人或麻城的路人甲肯定会更多,如麻城奇僧道一法师(俗名周之首,系周思久侄儿)与李贽相善,在各个版本的麻城县志及《周氏族谱》(爱莲堂刻本)中都有诸多记载。因李贽在万历十六年(1588)夏在维摩庵中落发出家,与僧尼同道交流交往和书信往来频繁,故49人中以僧尼及居士居多,其他则为同道好友和崇拜追随者,及与其论学者。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在李贽的麻城朋友圈中,有崇拜、护持他的“超级粉丝”和与其交情深厚的挚友,也有认为他是浑身长满厉刺的“离经叛道”者的反对派,这些人无疑都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一些重要或重大的影响。如与李贽交往较早,且对他提供帮助较多的麻城友人,当首推周思久。李贽在麻城的三处居所,都与周思久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如他正式移居麻城的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至次年正月,就暂居在周思久的女婿曾中野家中。而万历十四年(1586)正月至万历十六年(1588)秋寓居的麻城城北维摩庵,也是周思久的弟弟周思敬从别人手中买下的民宅改建而成的。李贽在麻城居住时间最长的龙潭湖芝佛院,亦是周思久的私家佛堂。

李贽的朋友中,与他感情最深厚,也最受他推崇的,要算梅国桢(字克生,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诏赠都察院右都御史,正二品。《明史》有传),而声望卓著的梅家望族,也是李贽在麻城的重要支持者和坚强后盾。李贽和梅国桢之间,是一种高山流水式的知音之谊。

万历十六年(1588)二月,赴任河南道试御史前,梅国桢携母归里,在麻城郊外龙池边的环阳楼宴请朋友赏景赋诗,李贽受邀前往,两人相识后互生相见恨晚之感。而梅国桢作为麻城颇有名望的豪门大族梅氏的头面代表人物,同时也是朝廷现任官员,这次见面相聚后,不仅与李贽开始密切交往,而且公开赞扬和支持李贽的思想和学说,这对处于争议毁誉漩涡中心的李贽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支持。此后,李贽与梅国桢之间缄札往来不断,共同探讨时政、关注国事,两颗忧国忧民的心越走越近。

万历二十五年(1597)初,在山西大同巡抚任上的梅国桢致信李贽,邀请他赴大同寓居。约八月间,李贽经山西沁水抵达大同。在大同期间,梅国桢对李贽“供养备至”,悉心照料,并为李贽的《孙子参同》《藏书》作序。

万历三十年(1602)三月十六日,李贽自刭于北京北镇抚司诏狱中。他去世后,400多年来,在他生活了10余年的“第二故乡”麻城,人们对他的怀念、哀思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明末竟陵派重要作家、麻城人刘侗和于奕正(北京宛平人)在《帝京景物略》中撰写了《李卓吾墓》专章,将李贽墓列入京都名胜古迹。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进入21世纪后,麻城学人们掀起了一股研究李贽的热潮。2002年9月6日至9日,麻城市政府与中国李贽研究学会和红安县政府联合举办了“李贽与麻城”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日本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对李贽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他在麻城生活期间的重要地缘文化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2018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儒学分会、省哲学史学会、武大哲学学院等主办的“李贽与近四百年湖北文化”学术研讨会再次在麻城市举行,来自湖北、山东、江苏、上海、福建等省市近70位学者,就麻城乃至鄂东北如何造就出思想大家李贽等进行了更深入广泛的学术探究。

伴随着李贽研究热潮,十几年来,麻城市李贽思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人们组织成立了麻城李贽文化研究学会,陆续出版了《“李贽与麻城”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李贽其人》《李贽与麻城》等李贽研究专著。通过对李贽思想的研究,还衍生出了《梅国桢集》《麻城梅国桢大传》等研究成果的出版。而李贽曾长期生活过的龙潭湖所在地的阎家河镇,先后投资近千万元,部分修复了芝佛院建筑原貌,重新修建了寒碧楼。2013年9月,阎家河镇政府将镇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李贽大道,表达了古镇人们对李贽的无比尊崇和深切怀念。近年来,麻城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开发红色文化、孝善文化、移民文化、名人文化等,一方面组织麻城本土学人不断深化对李贽生平和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全面有序地推进李贽文化品牌的建设,重建了李贽讲学的钓鱼台,兴建了李贽文化馆和文化广场。人们在踏上这片李贽曾经长期生活过的土地时,一种穿越历史时空的厚重感和苍茫感,一份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的无限敬仰和崇敬之情,会油然升起⋯⋯


近几年来,通过对李贽思想的弘扬和传承,特别是对他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和运用,麻城市博达学校秉承李贽“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理念,并将其引为校训,提出“没有一个差生”的口号,从推进教育教学公平发展的角度,推进基础教育差异化均衡发展,使该校逐步发展成湖北省具有影响力的民办基础教育学校。

麻城,是李贽的“第二故乡”,在“第二故乡”的襁褓里,孕育出一代思想巨擘李贽。李贽,是麻城多维文化符号的重要标识,他在麻城生活的这段峥嵘岁月,成就了千古风流麻城。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王红灯,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已出版散文评论集1部,主编著作2部,参与编著15部,发表作品多篇。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

备用文稿选

策划:金仕善△熊明修

顾问:毛正秋

撰稿者 :(以供稿先后为序)史宏友、李文涛、刘宏、樱子、杨恩义、李向农、邵德艾、傅光明、周杰民、金仕善、郑重建、林明康、曾锋、金莲玉、王红灯⋯⋯添加中

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编者语:在金仕善老师和熊明修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在各位编写老师的努力下,《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陆续完成,编发进行中。《鄂东民间文化·麻城专刊》备用文稿选已编发如下:

1.樱子/福田河镇与福白菊

2.刘宏/《金瓶梅》作者是麻城丘长孺

3.史宏友/麻城明代进士县

4.史宏友/九龙山和柏子塔

5.李文涛/宋埠镇的由来及其它

6.李文涛/余诚与辛亥革命

7.杨恩义/两弹一星功臣彭桓武

8.李向农/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9.邵德艾/《洪湖水浪打浪》与麻城的故事

10.傅光明/敦煌莫高窟与麻城人王圆箓

11.李文涛/麻城人阎伯玙与《滕王阁序》

12.李文涛/麻姑的传说

13.史宏友/麻城百科全书一一《麻城文化丛书》揽要

14.周杰民/麻城蔡家山窑陶瓷

15.李文涛/梅之焕的传说

16.金仕善/周恩来总理1958年在麻城

17.邵德艾/闪闪红星与麻城的故事

18.史宏友/人如其名严立三

19.史宏友/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20.郑重建/凤踞龙蟠 锦绣阎河

21.樱子/大美龟峰山

22.林明康/“麻城花挑”探源

23.曾锋/王树声大将

24.樱子/木子店镇与老米酒

25.林明康 金莲玉/东路花鼓戏文脉流芳

26.王红灯/李贽与麻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