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院:咏絮才与停机德,明清女子教育那些事儿

中教院:咏絮才与停机德,明清女子教育那些事儿

01

读《红楼梦》时,大观园女儿的才情令人折服。

林黛玉的《葬花吟》和薛宝钗的《螃蟹咏》都是才华横溢的佳作;史湘云的敏捷、贾探春的雅致,薛宝琴的渊博也让人印象深刻。

对此,人们也不免疑惑,在“女子无才便是德”仍然是主流的价值观的清代,大观园女儿的无尽才思,究竟是曹雪芹一厢情愿的主观想象,还是确有原型作为基础呢?

02

从明朝中叶开始,由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呼声日趋增强,社会对于女性的才华也更加重视,一些有见识的学者开始鼓吹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袁枚和李贽。

在袁枚看来,《诗经》300首中,《关雎》、《葛覃》和《卷耳》等佳作,都是出自女性的手笔,说女性不擅长诗文,实在是荒谬。而李贽,也对传统观念当中认为女子见识短浅,很难学习深刻道理的观点大加批驳。两个人还公开招收女弟子,传授文学技法,震惊了文坛。

此后,一些富裕的家庭,也逐渐开始邀请男性家庭教师,为自己家女儿辅导功课根据《清代闺阁诗人征略》的记载,才女方芳佩,正是跟随着两位学识渊博的男性老师学习,成为清代最著名的闺秀诗人之一。

这样的情境,在小说中也频频出现:

早在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呢,就有太守之女杜丽娘跟随儒生陈最良的场景。而在《红楼梦》中,思想开明的林如海,也聘请贾雨村为自己的女儿林黛玉讲授诗文,虽然在书中,贾雨村的为人行事有很多不堪之处,但其学识渊博、见解深刻不应被否认。林黛玉此后的深厚知识底蕴,和这段经历有着密切关系。

03

那么当时的女子教育有哪些主要课程呢。

在明清时代比较传统的教育中,女子所学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女德、礼仪、祭祀、日用常识、编织女红和烧饭做菜一类的课程。

红楼梦当中的李纨,正是这样的代表。虽然她的父亲李守中身为国子监祭酒,是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他的思维观念也尤为保守。只让李纨粗粗的读了几本书,其余的时间,嘱咐她以“纺绩井臼”为要,主要学习家务事,李纨此后“心如槁木”的性格也正是这种传统教育的投射。

对于比较开明的家庭,情况有所不同。诗书传家的林如海,让林黛玉学习的是《四书》一类的儒家经典;而薛宝钗由于家庭经商的缘故,甚至还学到了一些商业方面的知识;贾家的几个姐妹们学习的内容,虽然书中没有详细的描写,但是从探春的多才多艺,以及惜春擅长绘画的特点来看,贾府姐妹们学习的内容呢,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相比于这些,在诸多才艺当中,明清女子体现得最突出的是诗学。

诗学上的造诣,除了启蒙的家庭教育之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诗社这种形式来实现的。在明末清初,女性结成的诗社出现了非常繁荣的景象。所以,红楼梦中描述的诗社景象,应该是确有其事的。

美国汉学家高彦颐,把明末清初的妇女诗社分成了三种,分别是家居式诗社、社交式诗社和公众式诗社。

家居式诗社主要是由亲属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由家里的女性成员在日常生活当中举行。她们或在茶余饭后谈论文学,或在花园散步谈论诗歌,像大观园里的“海棠诗社”,反映的就是这种类型的诗社;

社交式的诗社,主要是由一些有亲戚关系的女性和他们的邻居或者远方的朋友组成的。规模更大、网罗的人也更多,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明末清初女诗人——商景兰所组织的诗社。

最后的一种,也就是公众式诗社,它有着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一些诗社甚至还有正式的名字,比如“蕉园七子”和“吴中十子”等。

04

除了接受家庭教育以及诗社的社团活动之外,还有一些途径,也对明清时代的女子教育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

很多富庶的家庭都有很丰富的藏书,有的甚至还建起了藏书楼。这也为很多足不出户的女性,了解这个大千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典型的要属绍兴祁家的澹生堂,和宁波范氏的天一阁。都是藏书量极为丰富的家庭图书馆。

著名的女诗人商景兰,就是嫁给了绍兴的祁家。祁家澹生堂中丰富的藏书,为她提供了丰厚的知识给养。

《红楼梦》中,类似的情景,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话中,也有所提及。

从薛宝钗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她的家庭是一个读书人家,祖父酷爱藏书,薛宝钗和他姊妹弟兄也翻阅了很多藏书,甚至包括一部分家长禁止阅读的书籍。

此外,还有一些从市井书坊买来传阅的书籍,如宝黛二人共读的《西厢记》这类古今小说等等。

还有一种开阔女性视野的方式,那就是戏曲。在明清时代,很多家庭都养有自己的家庭戏班。如,张岱、李渔、冒辟疆等人。戏曲在家庭当中的演绎,让家里的女眷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一些历史知识、文化熏陶和诗词陶冶。

红楼梦中,薛宝钗对于《寄生草》的讲解,林黛玉在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后所引发的一些思考,都是这种戏曲熏陶的表现。

05

由于以上种种教育方式,清代的女性教育,获得了远远超过前朝的繁荣。

据统计,在4000部历代女性作者留下的文集中,清代的独占了3500多部。

但即便是这样,清代的女性教育呢,仍然面临着很多的束缚和局限,说是“戴着镣铐起舞”并不为过。

从《红楼梦》中,也能够发现很多这样的场景, 除了前面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对于女儿培养极其保守的观念外。

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贾母在谈贾府的姊妹们所读的书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她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在薛宝钗规劝林黛玉的场景中,薛宝钗认为:作诗写词这样的事儿,并不是他们闺阁女子的分内之事。薛宝钗虽然年幼时也读了一些所谓的“闲书”,阅历见解不凡,但年纪稍长后,在长辈以及社会的压力之下,她终究把这些书丢开了,走上了和李纨并无本质差异的道路。

回到真实的历史中,明清时女子所受的教育更多的是为相夫教子、攀附权贵提供一些支持,距离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正如红楼梦当中的判词所写的那样:“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女子在德行和才华间的纠结,此后又持续了很多年。一直到近现代社会,女性才得以真正从闺阁当中走出来,在社会中更为充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恐怕也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女子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状态吧。

中教院:咏絮才与停机德,明清女子教育那些事儿

中国同步教育网是最全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面向全国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等进行在线学习辅导。并且针对家长和孩子分别开发了不同的学习课程,让孩子在家长陪伴学习中成长,让家长在陪伴孩子学习中得到快乐。整站内容还包括语文阅读、作文频道、妈妈课堂、家庭急救、厨房烹饪、亲子话题、保健养生、国学智慧、传统文化、电脑学习、农业知识、企业管理、夕阳学院、艺术教育、商务礼仪、在线考场等20多个版块,丰富多彩,为孩子和全家提供了一站式学习平台。

现诚招代理加盟商,欢迎垂询。400-606-67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