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都要“搶”的疫苗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竟開出如此高價。


3月2日,Daniel Menichella(丹尼爾·梅尼切拉)應邀到美國白宮參加了一場特殊會議。和他坐在一起的,有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美國新冠病毒特別工作小組,以及十家著名醫藥公司的高級代表。

丹尼爾·梅尼切拉是德國疫苗公司CureVac的CEO,作為唯一參會的德國公司,他在會上向特朗普表示,有信心在未來幾個月內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

幾天後,《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責特朗普應對疫情的表現“堪稱災難”。特朗普被認為從一開始就淡化危機規模,且應對效率低下。這篇文章成稿時,美國國內確診病例200多例,後來這一數字擴大到了數萬。

“白宮會議”一週多時間過後,梅尼切拉遭到了解僱。CureVac公司沒有給出更多解釋,只是通過官網發表聲明稱,創始人兼監事會主席Ingmar Hoerr(英格瑪·霍爾)將替代梅尼切拉,重新執掌CureVac——2018年,梅尼切拉正是從霍爾手上接任CEO,現在不到兩年時間便去職。在這份聲明中,霍爾被稱為“最瞭解公司”的人,將是領導CureVac的合適人選。

梅尼切拉的蹊蹺去職,給隨後德國政府和特朗普之間的一場政治風波憑添了懸疑色彩。


特朗普都要“搶”的疫苗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竟開出如此高價。


據德國《世界報》3月15日報道,特朗普提出向CureVac提供10億美元資助,打算買斷其正在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所有權,併為“美國專用”。此外,他還乾脆希望這家公司能搬赴美國。消息一出,德國上下一片譁然。


德國多位部長級高官紛紛表態反對,甚至將特朗普的上述舉動斥為“可恥行為”。德國經濟部長彼德·阿爾特邁爾表示,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外資收購,在涉及重要基礎設施和德國及歐盟利益時,德國政府有權審查相關外資併購。

美國方面也不甘示弱。有官員表示,美國政府與逾25家聲稱可以研發疫苗的公司都進行了溝通,其中多數已經獲得美國投資者的種子資金。言外之意,德國媒體的報道被“敏感”的德國人嚴重誇大了。

3月17日,處於漩渦中心的CureVac出面否認了“賣身”傳聞。當天CureVac在官網發佈的一則媒體溝通會錄音顯示,公司認為近期發生的人事變動純屬巧合,與“白宮會議”沒有關係。一名高管還再三表示,CureVac雖然與美國機構有過合作,但“過去和現在從未收到過任何收購要約。”



被外界猜測在幕後否決了這樁交易的,是年近八十的德國億萬富翁迪特馬爾·霍普。


霍普是德國著名企業家,在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他以134億美元身家位列第96位。其旗下的軟件巨頭SAP(思愛普),是全球最大的應用軟件供應商。

霍普早在2006年就投資了CureVac,並通過旗下公司持有CureVac超過80%的股份。在這場風波發酵之際,霍普向採訪他的德國體育媒體Sport 1透露,他本人與特朗普沒有就此事進行接觸,是這位美國總統先知會了CureVac,CureVac的管理層再立即轉告給他,並向他徵詢針對此事的看法。“我立刻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霍普說。

這位強硬的德國富豪表示,CureVac自年初以來就一直處於抗疫最前線,正在研發的疫苗有望在未來六到七個月內取得突破。但這種疫苗不應該被私有化,而是應該惠及全世界。他明確向特朗普說了“不”。


於是,儘管CureVac聲稱梅尼切拉的離任純屬意外,但這位和美國人走得比較近的“短命CEO”,仍然被德國媒體猜測是霍普將其直接解僱。


特朗普都要“搶”的疫苗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竟開出如此高價。


據梅尼切拉的領英資料顯示,其是資深的生物製藥業內人士,擁有15-20年的行業經驗,參與過CureVac募資超過1億美元的行動。在2018年6月被任命為CureVac的首席執行官之前,梅尼切拉曾擔任該公司首席商務官和美國分公司的CEO職務,並推動了與美國醫藥巨頭的合作。

他可能沒有想到,在與特朗普的一番“談笑風生”之後,在CureVac的職業生涯便宣告了結束。

在德國,霍普還有另一個著名身份,那就是德甲俱樂部霍芬海姆的所有者。事實上,就在德美這場口水仗前不久,年邁的霍普正遭遇著一場聲勢浩大的反對浪潮。由於被認為違反了德國足球長期以來的傳統——即足球俱樂部不應被某一資本所控制,而霍普對霍芬海姆的持股高達96%——因此在幾周前的多場德甲比賽中,霍普遭到極端球迷的大肆辱罵和攻擊,引發德國足壇一場罕見的強烈地震。

霍普不應該被視為德國足球的“罪人”,他在1989年就開始投資霍芬海姆,當時這還是一支長期混跡在低級別聯賽的無名小球會。在他的慷慨資助下,霍芬海姆終於在2008/2009賽季升入德甲,創造了俱樂部的歷史。雖然持股比例很高,但霍普的長期放手管理,以及原本可以享受的豁免政策,已完全可以使他成為上述足球傳統的例外。

當被問及“保住CureVac”是否可以緩解極端球迷的怨憤時,霍普稱這並不是他的動機。用德甲豪門拜仁慕尼黑主帥的話說,霍普資助了很多醫療研究,每個舉著橫幅的白痴家裡(指極端球迷)都肯定有人直接或間接受到過他的幫助。

在拒絕了特朗普之後,“公敵”霍普,似乎成了不少人心目中的德國英雄。



被霍普看好的CureVac成立於2000年,總部位於德國西南部城市圖賓根。

當時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霍爾,偶然發現mRNA(一種攜帶遺傳信息的核酸分子)可用於治療性疫苗和藥物的開發,於是他便和學校同事創立了CureVac公司。幾乎同時,遠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兩位研究者也開始了RNA疫苗的早期研究,並最終開發出相關技術,授權給了CureVac如今的兩家競爭對手——美國的Moderna公司和德國的BioNTech公司。

雖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有使用,但由於當時各種瓶頸因素所限,mRNA疫苗仍然是比較新的技術。mRNA疫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注入病毒的部分基因來幫助人體細胞識別病毒,誘導人體細胞產生與病原體表面相同的蛋白,進而激活人體的免疫反應。

業內人士多認為,相比傳統的滅活和減毒類疫苗,mRNA疫苗可以大大縮短疫苗的研發週期,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也有優勢。目前全球範圍內治療性疫苗的頭部企業,如CureVac、Moderna和BioNTech等,均將該疫苗作為重點研發方向。而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一個重要技術路線,也正是mRNA疫苗。


特朗普都要“搶”的疫苗公司,究竟是何方神聖?竟開出如此高價。


手握前景看好的疫苗技術,這三家公司都獲得了外部資本的青睞。

2015年,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向CureVac投資5200萬美元,這是該基金會當時最大的一筆企業投資;2018年,Moderna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所籌集的6.04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該行業最大的IPO融資記錄;而就在CureVac陷入這次爭奪風波之際,它的德國同行BioNTech與中國復星醫藥達成一項涉資1.35億美元的合作,雙方將合作開發新冠病毒疫苗,並有望4月下旬開始臨床試驗。根據協議,復星將對BioNTech進行5000萬美元股權投資,並再支付8500萬美元用作疫苗開發和商業化費用。

這場“三國殺”中,Moderna是目前跑得最快的那個。就在CureVac對外否認收購傳聞前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稱,Moderna的新冠病毒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不過這並不意味著Moderna會笑到最後,據美國衛生官員稱,剛進入臨床試驗第一階段的疫苗到大眾接種可能還需要一年到18個月時間。

對每家投身其中的疫苗公司而言,從研發到最後大規模接種,期間各環節仍充滿了變數。



“二十年來我們都沒有真正交付任何東西”,霍爾最近接受採訪時如此感慨。他把這次疫情看作是CureVac可以想象的最大考驗。

為了讓CureVac安心留在德國,政府方面也在與CureVac進行談判。有外媒報道稱,德國政府正向該公司提出經濟報價,但目前雙方尚未達成協議。歐盟方面則先施慷慨——在收購傳聞最為激烈的3月16日,歐盟委員會主席、歐洲投資銀行副行長等與CureVac管理層舉行視頻會議,後者將獲得歐洲投資銀行發放的8000萬歐元貸款,以迅速擴大疫苗研發和生產規模。

而“爭奪”的另一方——特朗普,在美國媒體普遍看來,其正在承受大選年的額外壓力。美國將於今年11月份舉行總統大選,原本選情無憂的特朗普很可能將順利連任,但疫情突至滋生了不確定因素。能否及時遏制疫情形勢,並儘量減少對國內經濟的衝擊,成為特朗普必須優先解決的問題。

為了扭轉經濟所受的不利影響,美聯儲已經相當激進地採取了一系列貨幣寬鬆政策。而在直接對抗疫情方面,特朗普則不止一次地表示了對疫苗的熱切期待。這種局面下,跨國爭搶頭部疫苗公司,或許就成了這位特立獨行總統的非常招數。

但沒料到的是,在計劃剛剛拿出來準備討論的一刻,迪特馬爾·霍普——這個倔強的德國富人老頭,就暗中讓他碰了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