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即將斷代的中醫——散文

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前幾年,去禮泉縣中醫醫院去看一位生病住院的老師,在一個掛有中專家門牌的診室,碰到了當年在我們建陵地段醫院當會計的老熟人,寒暄了起來。

“你在這幹啥,?”我不解,“給你看病還是看病人?”

“哈哈哈”,他朗聲笑了,“我在這坐診。”

“你如今成了專家?!”

“哦。”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幾十年過去了,這個當年在醫院搞後勤的、連處方權都沒有的人成了專家。

那時,對醫院別的,人們都稱醫生,對他人們只稱苟會計。

我非常詫異,心想:這傢伙這專家頭銜,是這些年努力學習獲得的,還是中醫隊伍中沒馬了拿驢來支差。也許是筷子裡面拔出的旗杆,或者是這傢伙是通過什麼卑鄙齷齪的手段騙到的……

我下意識看了看他案頭帶著照片的簡介,確實是專家。不過,我不相信。我想,如果我生病,決不會找他這個專家。因為我太知道他的幫子長,底子短了。

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還有一日,去我們建陵地段醫院,見門打磨得非常耀眼的三個鎦金大字“中醫堂”走了進去。我的一位中醫老同學在這裡坐診,想看看他,順便聊聊。

誰知,當年擠擠挨挨、人聲嘈雜紛紜的中醫堂,現空蕩蕩靜寂,一個病人也沒有。

“誰如今在這兒坐診?”

“沒有人了!”堂中唯一一位穿白大褂的答,“我原來在我村裡給人按摩,這裡沒人了,醫院把我叫來了。”

金光閃閃的中醫堂內只有一個按摩人員,恐怕達不到“師”級標吧!

又是一匹支差的驢,或者是應卯的丁……

那次同學聚會,當中醫的那位老同學急忙不來,大家都在數落,後來他來了,才得知他從建陵地段退休後被縣城關醫院返聘了,在那兒坐診,沒下班脫不了身。

前些日子有人對我說,這小子作為人才,如今被縣中西結合醫院從城關醫院挖走,在中西結合醫院中醫科,不光坐診,還給一些學生娃授課……

還有一位,年齡和我相仿,打小一塊兒上學,他爺是禮泉縣泔河以北地區很有名望的老中醫,本想帶他學醫。可這小子,真是紈絝子弟,因為是獨子,打小被嬌生慣養,下不了學中醫那個苦,他爺爺灰心不帶了,他也藉此良機,逃之夭夭了。

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後來高中畢業,社會上推薦上大學,他無門路,迫不得已,才又一次讀閱爺爺留下來的中醫書籍,又一次開始學習中醫

不過,我老不相信他的醫術,因為我知他後來學中醫時他爺爺已過世,他未得真傳,充其量是個半路上的“出家人”,俗家弟子。

可就這半路出家的,從地段醫院退休後,被縣婦幼醫院返聘,坐診中醫科,還有一響亮頭銜:主任醫師。

有人曾打趣,說這小子這醫生僅僅是喝了他爺流的哈喇子水水,學了點皮毛,屬花拳繡腿而已。

一老同事的女婿是學中醫的,並在家裡開有中醫診室。以前在交談中,老同事總說某某醫院欲聘女婿去坐診,女婿因家裡走不開而推辭了。我有點不信。一個端泥飯碗的給你換一鐵飯碗按理應該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怎麼能推辭呢!可事實如此,我知道是利益驅動,在家裡坐診收入遠遠高於在醫院掙工資。

因為女婿家中有中藥鋪,本如今幾乎是禮泉縣以北馳名的中醫大夫了。每天早上,這大夫沒起床,病人已在門口排上隊了。

中醫大夫,如今十個人拉著不放,八個人還在爭搶,真是鳳毛角呀!

……

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窺一斑而知全身,這就是我國目前的中醫現狀,真正令人愖憂。記得當年農村無人養豬羊牛馬,某日我去逛鎮上的豬羊牲口市,原來偌大的熙熙攘攘的集市,稀稀疏疏丁點兒豬羊牛馬,到處是交易員,我看了後對同事驚呼:現在集市的交易員比牛多!

現在中醫的狀況和那時的集市一樣,街道上的中藥鋪比中醫大夫多!

無疑,中藥利潤大,開鋪收益頗豐,稍微弄一半,便盆滿缽滿,腰纏萬貫。可學成一中醫名大夫,不能一蹴而就,須費較大氣力。現在的青年人,最缺乏的是毅力和恆心,最不願下的就是……

幾千年的傳統中醫,後繼乏人,現狀令人愖憂,面臨斷代斷層的危險


有人說: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可我今天要說:中國最缺的是中醫人才,也許這樣繼續下去,要不了多久,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國中醫學可能要斷代斷層!

中國還會出現華佗、扁鵲、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那些可回春的妙手嗎?中國還會出現產生氣死名醫的偏方奇方嗎?大家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