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末死刑犯,在狱中自创一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遗产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着难以超越的佼佼者,他们努力上进、不懈追求,用上天赐予的天分加后期孜孜不倦的努力,创造了很多难以超越的标杆。自古以来,我国的杰出人士就层出不穷,他们有的子承父业、做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举;有的草根逆袭,从一无所有到负有盛名,无论是哪种出人头地的方式,和他们自身的能力都密不可分。

他是清末死刑犯,在狱中自创一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遗产

小小年纪被迫谋生,小小身躯释放大大能量,他为追梦千里拜师!

除了坚定方向,成功人士大多心胸坦荡、行为磊落、心态乐观,在清朝就曾发生了一件震惊社会的事件:一个清末的死刑犯被判秋后问斩,他在狱中带手链、脚镣,自创了一套威力极大的拳法,一拳能够击飞五个壮汉,拳法之快令人吃惊,这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死刑犯是谁?

他叫郭云深,出生在时局动荡、物质匮乏的清朝,在阶级思想极为严重的封建时期,朝廷对百姓剥削压榨、平民百姓想要安居乐业无异于天方夜谭。郭云深自幼就尝尽人间冷暖、看多世间百态。由于家境贫困,年龄尚小的他不得已外出求生,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瘦弱的他经常受到欺负。无形中,他对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个学武的志向在郭学深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郭学深在听闻有人能够教授武术后,一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只为了学习武术的招式。

他是清末死刑犯,在狱中自创一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遗产

骨骼惊奇,他未曾辜负一身习武天分,武力值不断爆棚!

他聪慧伶俐、悟性极高,短时间内就学会了简单招式。后来的他想要有更多的突破,听闻武艺高超的刘晓兰有真才实学后,二话没说便千里迢迢地前去拜师,后来在刘晓兰的推荐下,又拜在了孙亭立、陕西形意拳创始人李老的门下,这三个人对郭云深印象极好。不仅是因为他骨骼清奇、适合习武,更多的是对他人品的认可。郭云深有一颗正义之心,他不仅尊师重道,还勤奋好学,深得这三位师傅的真传。

学有所成的郭云森拜别师父之后便开始行走江湖,拥有一身武艺的他并没有四处招摇,而是惩恶扬善、救弱扶伤,用他的善良帮助了不少人。然而,在一次路见不平时,由于没有及时收力,无意打死了一个人。官府将其逮捕后,他被判处秋后问斩。郭云深本身是出于好心帮助他人,才失手将对方打死,放在普通人身上,在听闻好心却被死刑后,一定会倍感冤枉、怨天尤人。

他是清末死刑犯,在狱中自创一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遗产

不急不躁、不卑不亢,郭云深狱中自创神奇拳法

但郭云深从容面对、坦然接受、深刻反思,在狱中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由于是死刑犯,郭云深的手脚被戴上了沉重的铁链。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他竟然带着沉重的镣铐开始习武,并且自创了一套拳法,他起名为“半步崩拳”。一些狱卒看着郭云深如此如醉地练习拳法,便调侃他要比试一番,狱卒大多是身材魁梧的壮汉,郭云深看起来弱不禁风,狱卒内心暗自窃喜!

听到他们这样说,郭云深来了精神,便说:五个一起上,五个壮汉还没反应过来,郭云深向地打了一拳,地面裂开缝隙、五个壮汉因受到冲击力脚下不稳,跌倒在地。或许是吉人自有天佑,郭云深命不该绝,在临行前,慈禧颁发了大赦天下的诏令,郭云深得以幸存。出狱后的他更加珍惜余生时光,开始完善半步崩拳,通过结合形意拳的招式,郭云深加入自己的心得,写下了一本名叫《能说形意拳经》的“武术秘籍”。后来的郭云深教授武功、得以善终。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武术心得全部融入其中,一经推广就引发了轰动。2011年,郭云深的《能说形意拳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是清末死刑犯,在狱中自创一套拳法,后来,被列入了非物质遗产

很多人说:郭云深能够从死刑被赦免,得益于他平时的积德行善,他的一生都在为追求武术、突破武术而活,难怪能够成为武术界的精英,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生却不易。他从食不果腹的流浪者到成为武艺高强、受人尊重的大师,他的这一生堪称励志,云深的成就和他对武术“如痴如醉”的态度紧密相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