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豪净资产集体蒸发上万亿美元!奥运延期影响阿里全球化计划

全球富豪净资产集体蒸发上万亿美元!奥运延期影响阿里全球化计划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职业网站 Zety 最近发布了一项名为《2020 年办公室中最烦人的问题》的调查报告,该调查对 1026 名美国职场人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显示,办公室最让人恼火的五大问题依次是:同事生病来上班;电脑速度慢或硬件故障;同事上班迟到早退;同事上完厕所不洗手;频繁开会拉群效率低。其中,关于带病上班的职场现实状况则有些出人意料。发布于 2019 年 10 月的 Accountemps 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承认曾经带病上班,苛刻的老板、职业不安全感、工作狂倾向或者来自同事的压力都有可能成为带病上班的理由。Zety 建议,为避免出现员工迫于压力带病上班的情况,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多的带薪病假。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职场人对于办公室的工作环境显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掌握正确的复工复产姿势变得尤为重要。

今日商业科技焦点:
✅全球富豪净资产集体蒸发上万亿美元
✅印度“封城”致全球供应链冻结
✅盗版课程背后的产业链揭秘
✅TO B 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被迫按下的 IPO 暂停键的独角兽

今日头条:
【东京奥运会延期后 砸下 50 亿的阿里何去何从?】
作为一项覆盖全球的体育赛事,筹办奥运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无疑是巨大的。奥运会的延期,首当其冲遭受损失的肯定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奥组委。据估算,奥运会的延期会给日本带来约 3 万亿日元的损失。其次,东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也将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国际奥委会 TOP 赞助商之一的阿里巴巴。据悉阿里巴巴所出的赞助费折合人民币约 50 亿元。但与金钱损失相比,奥运营销活动的被迫停止、品牌全球国际化进程被推迟将带来更为长远的影响,“阿里成为奥运数字新大脑”的愿景也暂时难以实现了。钛媒体指出,阿里本希望奥运会能成为 to C 与 to B 业务走向国际化、年轻化战略的最优推手,但目前看来,很多既定的计划将不得不进行调整。除了疫情影响外,年轻人对奥运会的热情似乎呈现出衰退趋势。能否重振全球年轻人对奥运会的热情,也将是摆在阿里巴巴面前的一项新挑战。

全球富豪净资产集体蒸发上万亿美元

受新冠疫情的冲击,众多超级富豪们的财富在持续的股市暴跌中迅速缩水。股神巴菲特堪称本次股市灾难的“最大受害者”,这位“奥马哈先知”的净资产减少了 96 亿美元,目前为 664 亿美元。Facebook 的 CEO 马克·扎克伯格在股票市场损失了 68 亿美元,损失额度仅次于巴菲特。微软在过去一周内股价下跌近 14%,不过,盖茨 963 亿美元的净资产仍然使他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此前这一位置曾被阿尔诺夺走。与此同时,在 LVMH 股价表现不佳后,阿尔诺的财富缩水至 807 亿美元。而亚马逊 CEO 贝索斯在股市暴跌前抛售了价值 34 亿美元的股票,躲过了一笔高达 3.17 亿美元的亏损。目前,他的净资产约为 1139 亿美元,成为了全球目前唯一一位千亿美元富豪。

印度“封城”致全球供应链冻结

随着印度的禁令颁布以及众多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暂停,印度制造业的大型企业同时进入停产状态,全球供应链“卡”在印度。印度马亨达(Mahindra)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舒克拉表示:如果在一个极端情况下,例如所有行业的所有工厂都完全关闭一个月,印度估计实际制造业的总增加值将在 2021 财年大幅下降 5%。

智能手机和家电制造首当其冲。三星、OPPO、vivo、LG、高德瑞吉、海尔、松下和美的开利空调等品牌,都已经关闭了位于印度各地的工厂,有些关闭到 3 月 25 日,有些关闭到月底。尤其对于国内知名家电品牌海尔、TCL 和美的而言,目前的生产禁令影响已经很明显。TCL 华星和美的在印度都有项目刚工厂封顶,原本预计 3 月测试设备,4 月量产。海尔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其在印度已有工业园,设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彩电 5 大互联工厂,年产量将达到 380 万台,停产就会影响整个供货节奏。



汽车行业也被波及。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马鲁蒂铃木、印度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和巴贾吉汽车等主要汽车制造商已关闭了古尔冈和浦那的工厂,预计将停产至 3 月 31 日。而菲亚特和梅塞德斯等全球汽车制造商,以及现代、本田、印度汽车和卡车制造商塔塔汽车,也都在 3 月 22 日宣布停产。《印度时报》的报道表示,汽车企业生产线的停产预计将影响到 3 月份客车和两轮车 30% ~40%的产量。这些工厂的关闭还可能对全球零部件行业产生连锁影响,目前很多供应商被迫在本月底前一直关闭工厂。

众多制造企业的新建厂房和在建项目陆续关停,还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建筑行业。印度房地产开发商协会联合会(CREDAI)董事长沙阿在近日在接受印度《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印度的建筑业目前几乎陷入了停滞。

而在 3 月初,印度相关行业组织只是看到了疫情对中国的影响,并称“中国厂商短暂缺席将为印度出口企业创造良机”。如今来到月底,印度也因疫情导致产业停滞。在全球化时代的前提下,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远比想象的要更为紧密。

盗版课程背后的产业链揭秘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火爆为头部品牌打响了知名度,相关的低价盗版课也顺水推舟,再次猖獗起来。动辄上万元的网课,在闲鱼、百度贴吧等网站上只需要几十元便可购得。多家在线教育机构均回复燃财经称,对于“被盗版”事宜,机构法务会定期跟进侵权处理。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售卖盗版网课?其背后形成了一条怎样的产业链?

盗版课程套路多:成为“课程代理”月入可过万
燃财经在贴吧上搜索“网课”的同时,发现了一些标注“课程代理”、“兼职刷课”等关键词的帖子。
1) 自称是耐思学社代理的小白给燃财经算了一笔账:目前平台上每科课程售价为 120 元,每卖出一门课,“课程代理”能分得 60 元。如果搭配自己的学霸笔记售卖,效果更佳。她本人在刚刚大学毕业时加入耐思学社,每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
2) 另一名自称是“课程代理”机构汇智学院负责人的网友表示,“卖课程的市场非常大,做得比较好的可以实现月入过万”。他向燃财经提供了另一种“致富”攻略:平台的入门费是 520 元,每拉一个新的代理入群,平台只收取 90 元的管理费,剩下的就是纯收益。也就是说,每拉一个人头,便可得到 430 元的收入。


而像这样的“课程代理“机构,还有一二三学府、最强渠道、kevil、研盟学院等多家。

盗版课程背后的产业链
1) 据了解,这些盗版的网课一般都是自行购买之后,通过录屏的方式进行翻录,导出后大多会存于网盘,而部分也会收录在课程代理机构的网站中。
2) 从“找”资源、低价“引流”到盈利变现、内容呈现,这条产业链中涉及到了多方平台和交易场景,盗版课程市场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让机构和平台头疼的盗版课程为何屡禁不止?
1) 目前消费者对正版版权的尊重和使用习惯还未普遍养成,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有所规定,但很多人看到盗版内容,还是会优先选择,这在目前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
2) 相关人员告诉燃财经,国内的法律没有把最终用户列为侵权。购买盗版课程,只是自用,但不产生商业行为,并不承担除停止侵权外的法律责任。中国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也不全面,而法律规定无法脱离现实。

✨你如何看待盗版网课的泛滥?你觉得该如何制止这一现象?#线上课程

TO B 企业如何数字化转型?

新冠肺炎的影响下,航空、零售、餐饮等业态的损失有目共睹。那些处于供应链端的 TO B 企业,他们此刻的生存现状又是如何?受到了什么影响?新冠疫情会如何改变他们?白圭零售实验室采访了 10 余家 TO B 企业,通过他们,我们可以一窥 TO B 企业之困境。

客户需求将在疫情后发生变化,TO B 企业的产品也将随之调整
过去,商家以不断扩张的门店数量来考核发展速度,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品牌商发现,每个门店高昂的租金、人员成本都是尾大不掉的累赘,门店开得越多,亏损越多。
线上线下融合是过去几年的主旋律,但疫情之前,品牌商认为这是趋势,却没有紧迫感。而此次疫情,无疑加速了品牌商将线下迁移到线上的步伐。

疫情后的客户或许降低预算,TO B 企业则降低成本推出更轻量级产品
TO B 企业该如何调整?
1) 一是需要将产品调整得更标准化,二是需要适当强化平台化服务。
2) 中大型企业之前使用的服务商都偏贵,如果因为疫情削减服务商的预算,对他们的机会反而会更大。


3) 成本是否有压缩的空间,在执行落地层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改善和调整。

疫情不能复工,使 TO B 企业获客和交付转为在线化
疫情导致无法复工,产品的交付自然也就更难。对 TO B 企业来说,如何调整产品与服务,使它们更易于线上交付,线上执行则很重要。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如何获客,也很重要。

TO B 企业缩减成本,降薪裁员的同时,凸显管理重要性
疫情来袭,企业在降薪裁员的同时,也要思考管理的优化。
1) 在平时,管理者对员工并没有深刻印象,但特殊时期他们展现的责任心,让他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这次疫情也会加速公司体系化管理以及岗位职责的优化,有利于公司走得更快。
2) 大麦电商为了向外吸收更优质的人才或合伙人,从去年就已开始裁员并进行人员优化。也正是因为已进行人员结构调整,因此在 2020 年,大麦电商得以按照既定策略进行。

疫情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大部分 TO B 企业是长期利好
1) 疫情之后,市场会由狂热的消费主义回归为理性消费,这将会对第三产业中的零售、餐饮、娱乐等造成重大打击。

2) 疫情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业务数字化转型以及业务云化的操作。这对于人工智能、软件、云计算等高科技行业行业恰恰是一个机会。

✨疫情之下,你认为 TO B 企业面临着哪些“危”与“机”?疫情过后,他们该如何发展?#TOB 企业

被迫按下的 IPO 暂停键的独角兽

最近全球股市巨震,二级市场的波动直接影响了一级市场的估值,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IPO 市场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在开年准备 IPO 的独角兽们,也放慢了步伐。他们或因疫情影响新增长受阻,或因经济下行资本趋于冷静,或策略调整移步换形,在特殊状况下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Tech 星球梳理了疫情下,按下上市“暂停键”的独角兽。

⌨️被迫按下的 IPO 暂停键
疫情的冲击下,在线办公市场迎来大爆发,依赖传统租赁模式的共享办公损失惨重。从 2018 年就传出 IPO 消息的优客工场,如今已是第三次推迟 IPO 计划。同样受疫情影响,线下业务模式 58 到家,近期有消息传出将推迟赴美 IPO。据报道,2019 年末,58 到家曾获得 Pro-IPO 融资,并计划赴美上市。但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 58 到家不得按下 IPO 暂停键,依赖强现金流的 58 到家能否在疫情中平稳过关也成了未知数。58 到家母公司到家集团的 CEO 陈小华表示,如果在一两周后,新冠疫情的新增数量大规模下降,那么对未来就有乐观的预期。而若疫情持续影响两三个月,家政行业规模或仅存原来的 10%到 20%。



自我路线的调整变化
此次爆发的疫情,使远程办公、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迎来迅猛的增长,AI 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抗疫行动,也是数见不鲜。但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有“AI 四小龙“之称的商汤科技并没有按照原 IPO 计划赴港上市,而是转战国内寻求融资。
一位 VC 投资经理认为:“商汤一直没有盈利,现金流处于负值,所以之前无法上 A 股,但最近国内科技公司接连被美国列入所谓的‘黑名单’,加上全球股市损失惨重,转回政策利好的国内科创板,他们的估值会更好。”内因外困,对于盈利能力暂时较弱的 AI 独角兽们来说,全球经济低迷时选择上市,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并且从长远来看,选择相对稳定利好的国内市场,逐渐成为 AI 独角兽们的共同选择。

上市和疫情都是一把双刃剑
AI 独角兽在疫情期间的业务表现亮眼,与此同时,受疫情“宅家”影响,AR/VR 行业也随着 5G、“云经济”的盛行迎来新的增长点。但如果不能让资本相信自己后期的盈利能力,那在这个节点匆匆上市并不是最佳时机。
推迟、暂缓 IPO 等词汇,成了疫情中出现的频率词。除了满心冲刺的独角兽,之前的一些老牌巨头们,也纷纷兴起回流计划。继阿里巴巴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之后,京东、百度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准备效仿阿里回港股上市。但由于 IPO 数量下滑,再加上港交所要求增加相关补充说明,部分企业或许会因业绩不好而上市失败,或自行终止。


✨ 疫情之下,企业是否应该选择推迟 IPO 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创业 #创投#创投圈

商业科技创投圈

产品服务推特圈

卫星授时研究所

功夫英语精进圈

热搜头条娱乐圈


微信公众号:商业科技创投圈(spark-sha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