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獨有千秋!

言及“杭州三西”,一般人首先會想到的便是西湖和西溪溼地。相比之下,西泠印社的知名度似乎要低不少,但它卻是“杭州三西”中唯一的以人文歷史為核心特色的景觀,匯聚了百多年來浙江文化的底蘊風華。


百年西泠,獨有千秋!

晚清時期,金石研究和發展正處於鼎盛時期。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庵、葉為銘、吳隱等人時常於西湖畔研討印學,並於1904年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1913年,在結社十週年之際,印社正式定名“西泠印社”,並公推著名書畫大家吳昌碩為首任社長。印社相繼開展集會、展覽等一系列活動,知名度不斷提升,入會者也踴躍增加。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吳湖帆、商承祚等均為西泠印社社員,楊守敬、盛宣懷、康有為等為贊助社員,一時間,誠可謂“群賢畢至”。此後數十年間,西泠印社聲名日盛,甚至於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長尾甲也來中國進行交流並加入印社。海內外金石書畫重鎮的地位就此奠定。後由於抗戰烽火,印社活動一度停頓,於建國後方才重煥新生。


百年西泠,獨有千秋!


1963年,西泠印社召開成立六十週年紀念大會,海內外名家和散居在全國各地的印社社員雲集杭州。除王個簃、沙孟海、馬公愚、方介堪、韓登安等老社員外,傅抱石、馬一浮、沈尹默、潘天壽、程十發、謝稚柳、唐雲等海內外知名書畫家亦入社活動。自此,西泠印社恢復了雅集活動,定期邀集理事和社員來杭,研究印學、商量社務、觀賞藏品,並經常組織社員進行篆刻書畫創作,舉辦展覽,還編輯出版了有關的金石書畫出版物。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進一步確立了西泠印社作為篆刻傳承代表組織和國際印學中心的地位。

而西泠印社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於金石篆刻間的深厚底蘊,社址所在的園林景觀本身亦是一絕。印社的園林建築於20世紀20年代全部建設完畢,佔地大約30畝。園林建築佈局緊湊,設計精巧。大小 十來座亭臺,依山旁勢,安置在山坡、水池、曲徑、疊石之間,構成一個高低參差、疏密有致的整體,顯示出我國造園藝術的傳統風格。遊人從南面步入月亮門,是一泓蓮花池塘,西邊有結構簡樸的小築,名竹閣。竹閣對側一 座四角飛簷建築,這便是柏堂。柏堂裡面有西泠印社發展史展覽。在拾級而上的過程中,還可看到“印泉”,泉壁上“印泉”兩個斗大的字,為日本印人長尾甲所題。及至山巔附近,園地豁然開朗,“佔湖山之 勝,擷 金 石 之 華”,堪稱印社園林景觀的精華。整個庭園佈局平面呈不規則形,空 間作開敞式處理。南面是四照閣,初建於宋代,現閣為1924年重建。四照閣的北面為人工開鑿的小龍亂 洞,洞中有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像。整個庭院的構圖中心則為一座華嚴經塔。此塔於1924年,由印社社 員弘年籌建,塔為實心建築,高20餘米,共11級。第一級刻有《華嚴經》,二、三級刻有《金剛經》,上面八級和塔頂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圍也有刻像,精美生動。這座石塔是印社顯著的標誌。


百年西泠,獨有千秋!

華嚴經塔

合內湖外湖風景奇觀,都歸一覽;萃東浙西浙人文秀氣。百年西泠,獨有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