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面試了一小時以上又不給offer的面試官是怎麼想的?

艾大米粒


招人是幌子,套經驗才是目的,除非是真想發offer


Java編程技術


之前面試過一個求職者,感覺這個人不錯,跟他聊了快兩個小時。其實自己是很想要當場錄取他的,何奈自己是打工的,也只能先跟領導彙報一下看看。

讓我把他的情況和簡歷遞給領導的時候,並且向領導誇他這個人如何適合工作。本以為領導會當場的決定錄取,沒想到領導就給了一句話說,把簡歷先放這吧,他看看再說。

就這樣簡歷被領導壓在那邊兩天了,也沒聽領導說接下去要怎麼辦。後來那位求職者打電話過來問說,面試結果如何,當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是跟他說領導還在走流程。這個求職者確實還不錯,我就主動去找領導問問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

領導給的答覆是由於公司項目調整,這個崗位暫時不需要人的,所以這名求職者就沒辦法被錄用。當然這個情況我又沒辦法跟求職者說,最後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有時候面試感覺良好,但沒被錄用並不是因為求職者能力的問題,更多的是在於企業這方面的問題。

那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1、像上面的例子,本來面試的時候那個崗位是還需要人的。但是面試完之後,公司突然不需要這個崗位了,自然也就沒有錄用的必要,這個完全就是一個運氣不好的問題。

2、有時候,面試官很滿意求職者。但是後面在面試的另外一名求職者讓面試官覺得更適合。這個時候前面的這名求職者自然就被刷下來了。這其中有可能是能力問題,也有可能是薪資的問題,搞不好後面這名求職者要求的待遇比前面的還低。如果能力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企業肯定會選擇工資要求低的那個。

3、公司確實在走流程,特別是在一些大的企業都用一名員工的流程,非常的繁瑣,需要多個領導簽名才能生效。這個時候要是有一名,關鍵領導出差了。那麼整個錄用流程就要被卡在那邊,自然就要等很久。

4、故意給你吊著,目的就是想說到時候可以跟你殺價,把薪酬給壓低了。這種企業就比較不正規了,正常來說正規的企業都有自己的薪酬體系,如果覺得你合適是不會在於這點差價。

總的來說碰到這種情況,可以一邊耐心等著一邊再找其他公司,這樣就是後面沒被錄取,也不會讓自己很被動。


老茶說事


能面試一個小時,說明面試官對你還是很感興趣的,你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經歷基本是符合他們的崗位要求,那為什麼最後沒有給offer呢?

我分析了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如果是初試的話,面試官一般是公司人事HR,他們只是初步考核,初試主要考核是你的工作素養、人品性格以及工作態度,對待這個崗位面試是否做好充分的準備,對該公司和這個崗位的熱切程度,考核這些因素的,是決定你是否能進一步溝通的前提,初試HR無法考核你的專業能力,無法判斷你的工作能力過硬,初試合格的話,過後會通知你,再給部門的用人主管或者經理進行復試,考核你的專業能力,小公司的話,一般初試過後直接給你複試,大公司是真的要回去等通知,他們還要走一些繁瑣的流程。
  2. 如果是經過了初試複試依然沒有給offer,就有以下這幾個原因了:
  • 用人單位在複試環節,考核你的專業能力以及工作能力,覺得你的工作能力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
  • 到複試環節後,公司人事會對你的工作經歷以及學歷進行背調,如果有捏造工作經歷,作假的嫌疑,或者是上家公司對你的評價印象不好,也是決定你拿不到offer的重要原因。
  • 再就是最後一個環節,前面聊的很好,相互之間也很滿意,最後談到薪資待遇時候,面試官覺得你的薪資嚴重超過了他們的預算,在你能力不是特別突出的情況下,或者是這個崗位在貴公司不是很重要,覺得沒有必要給到這個薪資,他們也是不會考慮你,直接pass掉。

3.以上考核沒問題,最後薪資也談的好好的,最後還是沒有給offer,原因就有:

  • 當然面試官不止面試了你一個,他們會面試多個候選人,從中篩選幾個最符合要求的候選人,然後進行綜合對比,再決定給哪一個候選人offer,從公司角度,他們當然會選一個能力更強或者是薪資要求更少一些的候選人,性價比更高的候選人。所以最終沒能給你offer。



————END————

關注【柒楓少年】獲取更多職場乾貨哦!


柒楓少年


在面試時,面試官對你的好壞憎惡是面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可以說直接決定著你能否順利地拿到offer。但是慣性思維在無意識中影響著我們的判斷,面試時間長說明面試官對我有興趣,我自己拿到offer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但真的是如此嗎?

01

“一小時以上”,“又不給offer”等字眼無意中透露著你的想當然

單從題幹來看,你應該在一家公司或者企業面試,不是政府機關單位,否則面試也不會在一小時以上,當然也沒有offer這種說法了。那麼在普通公司企業中,有沒有面試時間的硬性規定?我想大部分應該是沒有,如果有的話,公司企業也有一定自主性,比如面試通知上寫明是15分鐘,真正面試時超過了這個時間,但又有何妨?誰叫解釋權歸人家公司企業所有呢?

既然面試時間也沒有明確規定,我們自己面試之前就要做夠充足準備,面試的時間可能會很長也有可能很短,但是時間長短不代表任何可能性。就如題幹所講,你是不是想當然以為面試一小時以上,面試官就必須給你offer?沒有的事情,如果每個面試者面試都在一小時以上呢?


02

面試形式不同,走完流程時間有長有短

我自己曾經也面試過,面試的我們當地一家上市公司,當初面試時時間大約在30分鐘左右,面試官也換了兩個。面試時就發了一張面試題目,讓我自己回答,然後面試官根據你的回答來決定是否錄用。整個過程非常簡單、快捷,但是從面試開始到結束也花了不少時間。

對於其他公司企業同樣如此,如果是稍微比較正規點,從面試開始、提問、回答、初步篩選、考核、背景篩查、確定人選、現場討論、上報領導等一個一個環節走完,肯定要多於一個小時,面試官的動作還要快點,避免時間拖延地過長。

03

一小時面試是常態,或者面試官個人單純對你感興趣

第二點講了各個公司都有不同的面試制度和流程,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如果我們自己面試的這家公司,所有人的面試時間都在一小時以上呢?你是不是就沒有這樣的疑問了?


如果說每個人的面試時間都如此之長,那麼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拿到offer的就不是面試時間長短了,而是我們在面試中的表現和個人能力。

那麼最終沒有拿到offer,自己的面試時間又比別人長又是為何?我想,應該是面試官他個人單純的對你感興趣,想乘此機會多多瞭解你。或者他覺得,你可能不適合這個崗位,但是符合其他崗位、其他公司的標準。面試官正在幫助你篩選其他適合你的職位,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總結:面試就有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另一種就是失敗。無論如何,都不要失去奮鬥的希望,畢竟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職場小偉


這種情況在職場並不少見。因為面試本身就是在一堆比較合適的人裡尋找最合適的那一個人的過程。

現實中,雖然達到1個小時的面試確實能夠代表用人企業對你的意向度,但凡事沒有絕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面試要隨緣的原因。

畢竟,來自於主客觀方面任一要素的變化都有可能改變最終的面試和錄用決定。結合個人經驗,初步例舉如下:

1.大企業內部,針對招聘崗位,可能有內部申請轉崗的員工或者內部推薦的員工,這些人對於企業來說都是知根知底,即使能力素質稍差,企業也傾向於選擇他們而不是你(即便你在面試中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2.用人部門領導“追求完美型”的管理風格決定了他可能對於這個崗位的候選人要求過於綜合,各方面的能力都想去兼顧,且都具有一定的深度。也許在面試過程中覺得你的綜合能力都很不錯,但是在關鍵的1-2項核心能力素質上差距較大,讓他產生了遲疑。

3.因為業務方向的原因,新業務開展所需資質和資源尚未全部落實到位。因此,相應的崗位招聘先暫停,此時即使你匹配度非常高,也可能暫時進入企業人才庫。

4.一個多小時的面談,也有可能是HR看重你同行業的背景,藉此瞭解對標企業的業務狀況,管理體系,薪酬福利水平等等信息。這種情況造成的面試時間很長,出發點並不是錄用你,而是外部調研的需要。

此外,諸如背調,期望薪資的匹配度等等原因均可能導致原本意向的候選人最終被PASS。

總之,面試如同考試,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用再糾結太多。不過,企業的招聘人員倒是應該反思下,即使面試後不予錄用,出於對彼此的尊重,是不是也要做個面試反饋,如實告知面試結果及原因,以便候選人做針對性改進。

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上的那些人和事。有關人力資源、職場社交、職業發展的問題歡迎隨時交流,共同進步。

職場百態1020


老炮兒觀點:題主是誤把“面試時間大於1小時”與“應該發offer”劃為等號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是否發offer是由多方面因素組合決定的,卻和麵試時間沒有必然聯繫。

我們先來看看若要給你發offer,你需要滿足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一、通過“面試”考核

我這裡說的“面試”,打了個雙引號,是泛指的面試,它可能包括如下環節:

  • 筆試

  • 測試
  • 初試面試
  • 複試面試
  • 終試面試

這是一個完整的面試考核流程,而題主所說的“面試一小時”,可能只是這個流程中的一個子環節,也許只是初試面試(1個小時的初步面談而已),更何況只是面談了1小時,還不一定是通過了這個初試面試呢!那更不能表明整個面試就考核通過了。

你必須通過以上所有的子環節才叫做“面試通過”,即便你通過了筆試和幾輪面試,但你的測試(性格測試)不合格,也有可能不會通過這個面試考核。

那麼你可能要問:既然測試不合格,為啥還面聊我1小時呢?

這是正常的,也許面試官覺得你筆試考的不錯,還想通過較深入的面談來進一步考察論證你有足夠的優勢能壓得過測試的不足。

所以,面試超過1小時,首先連是否通過面試考核都無法驗證。

二、通過背景調查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你參加的這個公司的“面試考核”只是“一場面談”,而且這場面試你也通過了!

但是,公司還可能要做背景調查呢!

一場面試,只能基於當面問答之後做出主觀評估,是否決定錄用你還需要經過對你過往履歷的真實性進行驗證。

如果公司通過求證與核實,發現你在過往單位有不良經歷或是你原單位的領導/HR做出了一些負面評價,那即便你面試通過了也是枉然,不會被錄用。

三、通過綜合比較,成為最佳人選

企業招聘一個崗位,通常都需要面試N個人,而往往會在若干個(一般是3個)通過面試和背景調查的候選人中做綜合比較,最終選出“最佳人選”。

而你,很可能只是第一個滿足條件的候選人,而面試官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又發現第二、第三個滿足條件的候選人了,但你卻不一定是那個“最佳”人選。

企業只會給最佳人選發offer。

四、通過錄用審批

這個因素相對比較少見,但也存在。

企業確實把你選作“最佳人選”了,但是還必須要經過領導層審批才能發offer啊,有時還真的就卡死在這個環節,各種原因都有,比如:

  • 正好趕上業務方向調整,招聘需求取消

  • 內部員工申請轉崗或是有熟人臨時推薦
  • 組織架構整合,崗位重新整合
  • HR評估的薪資,公司領導沒批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小結:

只有你滿足以上4個必要條件,企業才有可能給你發offer,而你說“面試1小時以上”,這完全沒有一丁點意義,甚至連面試都沒有通過,更何談offer呢!


另外,面試官和你聊了1小時以上,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存在:

公司開始做新業務,但公司對新業務都不太瞭解,想通過大量面試同行來“取經”,為新業務找準方向。

這種情況也是經常有的,我上家公司就是如此:

我們原本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在15年開始做互聯網金融業務(現金貸),當時公司上上下下都沒有經驗,只能通過大量約各模塊的候選人來給高層面試,慢慢的梳理出各模塊具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流程。

這在各行各業也都存在,學習交流經驗嘛,也就是常說的你遇到了“假招聘、真取經”。


總結:

求職面試,並非易事,而且套路滿滿,你所看到的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你所認為的也不一定就是對的。

而且還存在很多HR“黑話”,這都需要你對企業招聘有足夠的認識和理解,才能避免被假象迷惑和耽誤。

那麼,想掌握更多關於求職面試的信息咋辦呢?

歡迎“關注”@職場老炮兒 ,上市公司HR高級經理,幫您解答求職面試、職場困惑、職業規劃、勞動法規等問題!

HR加雞腿


大家說了很多都非常在理,其實只有兩個結果:一是想錄用你的,二是想套方案的。


科技探索


作為曾經的面試求職者和曾經的需求部門面試方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一、求職者自我感覺好不代表面試方認為你合適。

需求方一般選人的標準是招到當時最適合此崗位的求職者,不能選能力不足者,也不能選明顯超過職位需求的候選者,後者很可能因為薪資或職業發展問題入職後穩定性不強。

雙方相談甚歡很可能和需求方本人風格有關,很可能他平時就是做市場出身習慣於創造良好談話氛圍。全程冷漠臉的需求方不代表他看不上你,沒準他心裡對你滿意的不得了。

二、面試時間長短和被錄取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充分條件

如果面試人完全不符合我的標準,我一般會適當減少面試時間,但是出於禮貌還是會保證一定時間,大老遠來了都不容易。對於感興趣的候選人,我一般也會控制時間在原定時間範圍之中。

提問者碰到的情況,我猜測:1.需求方性格謹慎,且提問者屬於他初步比較看好的候選人,但是在回答過程中可能有些點他不是很滿意,或遇到了更加滿意的求職者;2. 需求方就是套信息;3. 需求方是新手,時間控制有問題,或者單純就是喜歡嘮嗑。

作為面試者我也碰到過跟我嘮了一個多小時的需求方,當時我就知道那個職位沒戲了。需求方水平很高,想找的人和我有一定差距,在這個過程中聊了一下我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我覺得個人還是有收穫的。

總之,需求方不想要一個人的理由很多,光以面試時間來看是否能被錄取太偏面了。求職者應該放鬆心態把每一次面試作為一次修行,面試也是相互吸收信息的一個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求職者應該隨時調整自己的定位和回答提問的方式。我在針對比較重要的面試中的一些回覆都簡單做了一些記錄,防止下一輪面試的時候被Q到。


一葉不知秋只知家中事


我每次基本都是面一個小時啊。有的給有的也是不給的,看面試過程。很多東西問一問時間就過去了,最近的面了個半小時左右吧,上午就發offer了…


好餓啊zz


這樣的公司有病!這樣的領導更有病!本人遇到過,特氣憤!如臨港的TeSiL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