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李朝的开国皇帝李公蕴本是中国人,他是如何成为越南的皇帝的?

文史砖家


李公蕴(974-1028)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越南华裔,因为他是在越南长大的,在中国没待过几年。李公蕴出生在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祖父李崧是河北人,做官做到了后晋宰相,但是李崧后来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诬陷致死,李崧的后人就搬迁到了福建晋江居住,这里面就包含李公蕴的父亲李淳安。

李淳安来到福建之后,为了养家糊口,就开始从商,主要向交趾(也就是越南)出口商品,后来由于生意的需要,李淳安就带着全家定居交趾。李公蕴是李淳安的二儿子,到交趾的时候他还很小,所以可以说李公蕴是在交趾长大的,等他长大之后几乎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交趾人。

据史料记载,李公蕴能文善武,他长大之后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而是选择在交趾官场上打拼。约莫在北宋宋真宗景德年间,李公蕴被当时交趾黎朝皇帝黎桓任命为殿前军(类似于宋朝的殿前都指挥)。不仅如此,黎桓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还赐他国姓黎,可见李公蕴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才能得到皇帝如此信任。

黎桓死后,他的儿子黎龙钺继位,但是他没当几天皇帝,他的弟弟黎龙铤就发动叛乱,杀了黎龙钺并取而代之,改国名为卧朝。因为黎龙钺得位不正,所以很多大臣都跑了,但是李公蕴没有跑,黎龙钺就认为他是忠臣,于是任命他为左亲卫殿前指挥使(相当于禁卫军首领),并将他视为亲信。

黎龙钺得位不正,而且是一位残暴的皇帝,凡是有反对他的人他都杀掉,弄得全国民声沸腾。而且黎龙钺还特别迷信,有一次有个村子里的木棉树被雷劈开,当地老百姓在叔肚子里发现一个竹片,上面写着一行字:

树根杳杳,禾刀木落。十八子成,东阿入地,木异再生。震宫见日,兑宫隐星。六七年间,天下太平。

当地官员就将此事报告给了黎龙钺,黎龙钺认为十八子就是李,这行字的意思就是:黎氏当亡、李氏当兴。所以他把朝廷李姓官员统统杀死,李公蕴在他面前苦苦哀求,这才躲过一劫。经过这件事之后,李公蕴心中暗暗打起了造反的主意,于是他开始暗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势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黎龙钺没当几年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黎龙乍继位为帝。黎龙钺的两个弟弟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早就窥视地位,于是发动了叛乱,带兵攻打皇宫。李公蕴是禁卫军首领,于是他瞄准机会,将自己的兵全部布放在皇宫附近。

这个时候,有个名叫陶甘沐的大臣站了出来,他知道李公蕴早就有篡位之心,于是便劝他趁机登基称帝。李公蕴起初不同意,还假装要治罪于陶甘沐。但是陶甘沐态度坚决,还联合了其他大臣一起劝他,这正合了李公蕴的心意。在陶甘沐的策划下,李公蕴的部队打败了叛乱分子,并成功让黎龙乍禅位给他。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李公蕴登上了皇位,改回自己的李姓,建立李朝,并追封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为皇帝皇后。李公蕴之所以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并顺利登上皇位,是因为臣民们苦黎朝久矣,而且李公蕴人品不错,为官官声也很好,也善于结交群臣,这才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反对行动。

李公蕴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他对中国并没有什么感情,因为父辈们给他的都是些痛苦的回忆。所以在李公蕴坐稳江山之后,他便时常发兵入侵宋朝,占领了许多宋朝的疆域,让当时的宋朝皇帝头痛不已。

现在来反观李公蕴的称帝之路,有没有发现跟赵匡胤的称帝之路很像。李公蕴于1009年登基,1028年去世。李公蕴去世之后由他的太子李佛玛继位,但是在李公蕴进宫继位的过程中,李公蕴的其他三个儿子分别埋伏在皇宫的三个门,企图杀死李佛玛。但是李佛玛提前得到消息,从另一个门进宫继位,并率兵杀了自己的三个兄弟。

说到狗血的宫廷内斗,我想越南也绝不输给我们。兄弟相残的大戏每每上演,但是一个国家的人跑到另一个国家去演,我想李朝统治者是独一份。


围炉煮酒话春秋


在越南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李氏王朝,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叫李公蕴的中国人。

李公蕴,字兆衍,公元974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李家庄,祖籍河北省衡水市上饶县,祖父李崧,在五代时期曾任后晋宰相,因得罪宰相苏逢吉,被诬陷谋反,皇帝降罪要将其满门抄斩,其父李淳安侥幸逃脱后,来到晋江安海镇,这事被记录在李氏家谱——《李庄厝内李氏房谱》之中。


公元997年,李公蕴跟随父亲迁居到交趾地,今越南的北部,交趾一词来源于《礼记》,《礼记》有记载,"南方曰蛮,雕题交址",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址。在中国的古代,交址一直属于的岭南地区,也称百越地区,越也通粤。在前秦时期,岭南地区包括,两广的大部分,和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以及越南的北部。

早在灭六国以前,秦始皇就已经把百越之地,作为统一的目标,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嚣、赵佗带兵平定岭南,在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三个郡,命任嚣为南海尉,统领南海郡,其所辖军队驻扎在南岭,公元前204年,在秦国灭亡之时,赵佗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正式建立南越国,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才被汉武帝灭掉,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


唐朝时期,设静海军节度使,管理交州,交州包括广西和广东、越南的北部和中部,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国后,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被南汉军队打败,曲承美的部将杨廷艺奋起抵抗,夺取了交趾的统治,公元937年,杨廷艺的牙将矫公羡发动兵变,杀死杨廷艺取而代之,并臣服于南汉政权,公元938年,杨廷艺女婿吴权,又将矫公羡杀死,并于公元939年,打败了前来讨伐的南汉军,开始称王,建立了吴朝,建都古螺(今河内西北) ,从此越南脱离了中国统治。

在越南的民间传说中,李公蕴是没有父亲的,是他的母亲和神一起生了他,以显示其不凡的出身,但神话终归是神话,历史上真实的李公蕴,从小时起就聪明好学,长大以后更是器宇轩昂、一表人才,很多江湖术士,一见到他就直言,其将来必成大器,长大后的李公蕴,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他出仕于前黎朝,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左亲卫殿前指挥使,并被赐姓为黎。


前黎朝的卧曹帝是一位暴君,他听信了坊间传言:“树根杳杳,禾刀木落。十八子成,东阿入地,木异再生。”将身边的李姓之人全部杀掉,好在李公蕴改姓黎,才逃过此劫。自此,李公蕴便生出了篡位之心,他积极培植自己的党羽,并将军队的指挥权,牢牢地抓在手里,由于他为人公正,在人民中威望很高,1009年,卧曹帝驾崩之后,十岁的皇太子继承皇位,卧曹帝的两位弟弟起兵谋反,李公蕴趁平叛之机,得到了皇位,建立了李朝,第二年改元天顺。

李公蕴在位的十九年,对内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官制合理有序,法律有章有据,改革税制减轻了百姓的生活压力,在货币上铸造顺天大宝,对外与大宋建立邦交,引进宋朝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与大理国也邦交甚好。

他最突出的政绩,被认为是迁都大罗城(河内)。在越南,还有一个这样的传奇故事,李公蕴在迁都之前,曾去大罗城考察,当他来到护城河旁边的时候,其所乘的龙舟旁边,有一条金黄色的龙,突然腾空而去,因此大罗城又叫升龙城。


李公蕴所开创的李朝,是越南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因此他一直倍受越南人的尊崇,在越南,有很多地方都以他的名字命名,2011年8月,越南从俄罗斯购入的两艘导弹驱逐舰,其中一艘就是以"李太祖"命名。


历来现实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越南的安南王朝开国皇帝李公蕴本是华夏民族人,但是又为何最后去了越南成为开国皇帝呢?

避难迁徙

李公蕴的祖父李崧在后晋时期曾经官拜宰相,但在后汉时因得罪权臣,诬陷致死。在李崧死后,李家为躲避灾难而迁居南方,迁到了福建。而这次搬家里彻底改变了李家的命运,李崧的儿子李淳安弃官从商,“放舶真腊、暹罗、交趾诸地”。


再后来李淳安干脆携家带口迁居到了交趾,其中就包括他的次子李公蕴。根据史书记载李公蕴“擅武功,能属文”,大约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李公蕴被越南黎朝皇帝任命为左亲卫殿前指挥使,并赐姓黎。


又一个皇袍加身

后来李公蕴利用自己手里掌握的大权,废了皇位继承人、皇太子黎龙乍,然后在大臣的拥戴下,登基称帝,建立越南李朝,李公蕴是为李太祖。


当然了,也不是这么简单就成功了,人家还是做了一点前期准备的。



“十八子成”谶语

李公蕴在前黎朝为官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和中国隋文帝时期如出一辙的事件。在安南古法州的延蕴乡中,有百姓发现了一颗破裂的木棉树,在树根上记录了一行字: “树根杳杳,禾刀木落。十八子成,东阿入地,木异再生。震宫见日,兑宫隐星。六七年间,天下太平。” 有人认为:“禾刀木”就是“黎”字,“十八子”就是“李”字,这是一句谶语,它的寓意就是:黎氏当亡、李氏当兴。




前黎朝卧朝帝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很不吉利,便开始诛杀身边的李姓大臣。

殿前指挥使官职优势

李公蕴篡位的原因是皇帝继承人黎龙乍年幼(才10岁),他的两个叔叔黎明昶 、黎明提起兵争位,李公蕴以保护黎龙乍的名义除掉了黎明昶和黎明提,然后在大臣的劝说下,趁势篡夺了黎家的天下。而赵匡胤又何尝不是趁新皇年幼而发动的兵变呢?只不过他的演技更高超,没理由找理由的制造了一起外敌入寇、“黄袍加身”的事件。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评论。


蘑菇雅说


越南史书并不承认李公蕴是中国人,即使按照《梦溪笔谈》记载,李公蕴是中国福建人,但他幼年就随父前往越南定居,从小在越南长大,也已经越南化了,与当地人无异。

河内的李公蕴铜像

李公蕴当皇帝的时候,是中国北宋时期,他当上皇帝的过程,也与宋太祖赵匡胤如出一辙。

赵匡胤政变前是后周的禁军大将——殿前都点检,李公蕴也是黎朝的禁军大将——左亲卫殿前指挥使;而且还和赵匡胤的前任张永德一样,是开国皇帝的女婿,张永德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女婿,李公蕴是黎朝开国皇帝黎桓的女婿。

李公蕴篡位的经历与赵匡胤如出一辙

赵匡胤非常受周世宗柴荣的信任,柴荣因为怀疑张永德会在其死后夺取皇位,便将其免职,改任表面上忠厚老实的赵匡胤统领禁军。李公蕴也非常受黎朝末代皇帝黎龙铤的信任,因为黎龙铤是政变上台的,之前的皇帝中宗被弟弟黎龙铤杀害后,群臣皆四散逃跑,唯独殿前军指挥使李公蕴抱着中宗的尸体痛哭。

黎龙铤一看,这是忠臣啊,于是任命李公蕴为四厢军副指挥使,非常信任他。信任到什么地步呢,当时黎龙铤暴虐使人心不附,民间盛传黎氏将被推翻,一个叫“十八子”的人将取而代之,寓意黎氏当亡、李氏当兴。黎龙铤知道了这个谶语,并开始诛杀身边的李姓大臣。但他唯独信任李公蕴(其实李公蕴被黎桓赐姓黎,黎龙铤大概是没想起来李公蕴的原姓),李公蕴得以幸免于难。

赵匡胤夺位是因为柴荣死得早,小皇帝只有两三岁;李公蕴也类似,黎龙铤死后(年仅二十四岁),皇太子只有十岁,他的两个叔叔起兵争夺皇位,李公蕴率兵杀死了他们,顺利篡夺皇位,恢复原姓李,建立了李朝。

李朝曾大举入侵广西

虽然李朝皇帝有中国血统,但当时北宋兵备废弛,软弱可欺,所以从李公蕴的时候开始,就对北宋多次侵扰,最严重的一次是1075年,李朝出兵二十万,先后攻陷钦州(今广西钦州)、廉州(今广西合浦)及邕州(今广西南宁)等地,掳掠百姓数十万,并在邕州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尽屠五万八千余人”。

宋军反击,大败李军,迫使李朝求和

邕州惨案震惊朝野,北宋以名将郭逵率八万大军还击,占领了越南的广源州、思琅州、苏州、茂州等地,杀李朝洪真太子和昭文王子,兵临河内;但由于难以适应越南的气候及瘟疫,而折损过半。于是双方议和,北宋归还土地,李朝归还掳掠百姓。这一战之后近二百年,越南都不再犯边。


海军史研究会员


作为与中国山水相依的邻国,越南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原王朝的领土或藩属国,不仅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且还从中国接收了大量的移民,这些人在越南从事各种行业,取得辉煌成就者并不在少数。其中,来自中国的商人、李朝的开国皇帝李公蕴,便是典型代表。


按照越南史料的说法,李公蕴祖籍北江古法州亭榜村(今越南北宁省东岸县),但此说颇为可疑,倒是在中国福建省晋江县安海镇,发现了一本名为《李庄厝内李氏房谱》的族谱,从而给出了一个更为真实的说法。据该族谱记载,李公蕴本是中国人,幼年时随其父李淳安到越南(当时称安南)经商,此后便定居在该国。



李公蕴跟随其父经商数载,因为深感商人地位低下,便改而弃商从戎,期望在战场上博取功名。当时正值前黎朝太祖黎桓锐意攻取之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而李公蕴因为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很快便从小兵队伍中脱颖而出,不断地获得提拔,逐渐升迁至殿前军。黎桓因为欣赏李公蕴的才能,便将女儿黎氏佛银嫁与他为妻,并赐国姓为黎。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三月,黎桓薨逝,太子黎龙钺即位,但仅过了3天时间,便被异母弟黎龙铤弑杀,后者随即僭号称帝,是为前黎朝庄宗(因经常躺在龙床上办公,所以又称“卧朝帝”)。黎龙钺被杀后,群臣四散奔逃,唯有李公蕴抱着他的尸身痛哭。黎龙铤虽然生性残暴,但有感于李公蕴的忠义,便打算对他加以笼络,将其培养为心腹。



正因如此,黎龙铤将李公蕴晋升为四厢军副指挥使,数年后又升为左亲卫殿前指挥使,对他极为宠信(“大行崩后,中宗遇害,抱尸而哭。卧朝嘉其忠,授四厢军副指挥使,迁左亲卫殿前指挥使。”见《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卷二》)。


黎龙铤在位4年间,各种荒淫残暴、倒行逆施,跟夏桀王、商纣王无异,在这种情况下,前黎朝逐渐丧失民心,国中期望明主降生、改朝换代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此期间,民间开始盛行黎氏当亡、李氏当兴的传言,而李公蕴在亲眼目睹黎龙铤大失民心的各种举动后,便自认为天命在己,并滋生出篡夺皇位的念头。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暴君黎龙铤病死,太子黎龙乍年方十岁,还没来得及正式登基,便引得两位叔父黎明昶、黎明提前来夺位。李公蕴趁此良机,以平定叛乱为由,率兵击杀黎明昶、黎明提,随即全面掌控军国大政。事后,李公蕴又在祗候陶甘沐、僧人万行的劝说下,逼迫黎龙乍让位,并恢复原姓李,越南历史由此进入到李朝时代。


李公蕴建号称帝后,为展示新朝新气象,下令废除黎龙铤在位时实施的各种严刑酷法,同时还整饬吏治、蠲免赋税、奖励农桑,使得国中混乱的局势趋于稳定,并呈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与此同时,李公蕴还效仿宋太祖,陆续解除各地藩镇的权力,并将全国划分为24路,各级长官均由文官担任,由此消除各道将军拥兵自重的乱象。



在外交方面,李公蕴表面上向宋朝通好,累次遣使请求册封,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但在背地里却搞“小动作”,多次侵犯宋朝的南方边境,以掠夺土地、人口及财物,由此导致两国间龃龉、摩擦不断。与此同时,李公蕴还多次派兵入侵邻国大理、占城、哀牢,意在开疆拓土、扩充版图,从效果上来看,可谓战果颇丰。


除此之外,李公蕴还做过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即将都城由狭窄偏远的华闾迁往大罗城(今越南首都河内),并为其改名为升龙。新都位于国内的中心地域,地势较高而险要,不仅面积宽阔、土肥水美,而且交通便利,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此后数百年间,该城都是越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在国家的发展当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李公蕴驾崩,终年55岁,庙号太祖,谥号为神武皇帝。李公蕴死后,太子李佛玛即位,是为李太宗。此后197年间,越南一直都由李公蕴的子孙统治,直到1225年被陈朝取代。李朝历经九代皇帝,立国共216年,是越南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而这个令越南人无比骄傲的朝代,创建者竟然是中国商人,也算是一则奇闻了。


史料来源:《大越史记全书》、《李庄厝内李氏房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