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劳动收入总不能提高,问题在哪里?

巴农S天若有情天亦老


首先要确定一下,你说的农民,是以什么为主要工作的农民。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地发展变化,现在的农民很多并不是以在家种地为生了,一大部分选择进城务工,即在建筑工地做事。如果是以往的种地为生,农民的工资的确不高,辛辛苦苦一年,在农忙时节还要起早贪黑,到头来只够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开支,一家人过得紧紧巴巴的。如果农民是进城务工的,那么他的工资并不低。没有听过这句话吗?“可以3000块钱一个月请一个大学生,但是3000块钱一个月绝对请不起一个农民工”。有的农民工甚至都月入上万了。他们工资并不低。所以对于你的问题,还是要明确一下是以什么为工作的农民工,我才好进行回复。


乡村小朱1990


农民的劳动收入总不能提高?首先这要怪你,其次这是个错误的问题,明显的以偏概全,因为有一部分农民收入相当不错。

在很多的一二线城市,农民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写字楼里的小白领。以北京为例,相当一部分开滴滴、送快递、送外卖的收入超过万元,即便是房屋装修工、工地上的技术工人,收入超过万元也是大把。至于新毕业的大学生,包括部分工作几年的大学生,虽然工作是在写字楼,但月薪低于万元的很多。

还有一些农民,收入更高,一年能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我在畜牧业工作了20多年,见过太多这样的农民,有的甚至成长为大型公司的老板,年收入几十亿元。以养猪为例,现在出栏一头肥猪能赚2000多元,一年出栏500头猪,盈利超过100万。只要手里有养猪的农民,今年轻松能赚几十万,甚至数百万。

很多城里人收入也存在总不能提高的现象。农民的劳动收入不能提高,原因主要在自己。你只愿意守着一亩三分地,不愿意走出去打工。你的身上没有技术,不要说学不会,别人怎么就能学得会?不愿意学习,接受新鲜事务的能力差。不敢挑战自己,去做个创业的新农民,等等。

总之,城乡确实有差距,机会不均等,但这不是关键原因。你要反思,为什么有大批的农民有很好的收入,很好的发展空间,而你不能?哀叹解决不了问题,深刻反省,努力改变,奋力前行才会有发展的机会,才能有更好的钱途。


畜牧大集网


农民的收入为什么总不能提高,这是为什么那?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因为现在富起来的农民不在少数,当然也有收入很低的农民。

国家2014年提出精准扶贫开始,到2020年要全面脱贫,这不是一句空话,期间实施了多少惠民的政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仍然有一些人离脱贫的标准有一定差距,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病致贫是造成农村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应该把因病、因残、精神障碍,都属于因病致贫这一类,突发性的重大疾病,癌症等,长期的慢性病,农民普遍都会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等慢病。而农民本就收入不高,得了大病一般也不会去看了,慢性病就在村里找村医或者赤脚医生随便配点药,虽花不多钱,但看不好治不了根。自身劳动力减弱,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到发展生产,打工也没人要。

二、现在种地成本高,不赚钱,甚至会赔钱

现如今,农药、化肥等农资成本逐年升高,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相差太远,这就让不少农民都难以接受,粮食产量低,粮食价格也不稳定,能收回本就很不错了。

三、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收入也不高

在种地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很多农民会选择去外地打工来维持生活,然而在环保的高压政策下,不少企业都会收到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农民没有太多的一技之长,工作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出去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

四、农产品没有销路

在超市或者集市上我们看到的蔬菜水果价格是比较高的,但是收购的价格往往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层层的环节加价,中间的环节大部分利润被渠道商赚走,而农民因为没有更好的销路,只能选择中间商。

当然以上的原因只是以点带面,制约农民收入低的一部分原因,现在政策对农村倾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的收入问题也在逐步提高。



水漩新韵李智鹏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一些数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总人口达到14.5亿,其中农业人口9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7.4亿;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3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民通过自己的土地经营来提高收入的局限性。

那么既然在人均耕地面积少这个事实无法改变的面前,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收入结构单一

农民目前最大的收入来源于土地经营收入,由于耕地面积的制约导致这项收入的提高上限不高,而且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是很理想,更使得农民的收入甚至出现了不增反减的现象。因此增加收入渠道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国家提倡的种养结合是未来农村家庭的必走之路,利用自身的条件(如作物秸秆、农产品废弃物等)养三五头猪、十几只羊可明显的提高自己的收入,这种成本低、风险低、利润可观的模式值得探讨和推广。

2.品牌意识低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但是农民的产品往往卖不出其应有的价值。农村缺少能够整合本地资源树立本地品牌的企业,这里面可能更多需要政府的招商引资,吸引有能力的企业投身到农村,带动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

3.缺少专业的农牧业培训

现代农业更多需要科学经营,科学合理的种地,也就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去推广,不能再靠从前凭经营的做法来种植。种养结合是未来的趋势,尤其养殖这方面,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指导,全凭自己的摸索,损失和风险较高,从而导致了多数人产生了与其不挣钱不如不养的想法,从而使得种养结合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

以上几点只是自己的一些拙见,希望大家评论区多多留言补充!


最美乌拉特


你好,我们是三农领域优秀创作者:洺晓溪农产品,很高兴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1.我国还没有实现农场化、规范化种植,农民大都是散户,互相比价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生产的农产品卖不上价;

2.即使种地很多年的农民也因为缺乏专业领域知识难以生产出优质农产品,与此同时,国外进口的农产品质量更优并且价格并不算高,所以人们更偏爱进口农产品,农村农民的农产品只能贱卖;

3.农民抓不住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一方面是自身缺乏发现商机的眼光或不愿主动寻找商机,另一方面承受风险能力太低,涉及到投资的都因为不愿承担损失风险而不去做;

4.目前我国还是“重工轻农”现象较为严重,国家大力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工业提高经济水平。


洺晓溪农产品


农民朋友的劳动收入来源相对来说单一,就是将收获的农产品销售。近年来普通农产品价格一直不高,尤其是玉米价格由市场调控在近两年一直走低,农民朋友种一季玉米,一旦出现病虫害或天灾,几乎只能保本,落个口粮,盈利较难保证。而如果粮食价格上涨,表面看来农民收入增加了,粮食价格又将带动与粮食有关的所有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如肉、蛋、奶等各种副食行业。这些行业与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看似增加了收入,但在生活消费上又增加了各种开支,如此看来农民朋友单靠农产品很难获得很好的收入。

另外一点,虽然现在农民朋友也在逐步改变思想,发展现代农业,但大多数还没有跟上节奏,还是在进行小规模传统方式传统种类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大多数农民朋友年龄较大,年轻人比较少,所以平均知识水平较低。种地没有什么理论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古至今留下来的一些种植经验,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参差不齐,这样就限制了发展的脚步,出现了不进则退的局面,劳动收入也总是无法提高。





梧桐花正开


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低,他们自古以来就是低收入人群,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小农经济背后的驱动力不强,是造成农民低收入的根本问题!自古以来小农经济就是男耕女织,一家一户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当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民也是如此,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让农民摆脱饥荒,走向温饱,但单独的小农家庭经济体,农民土地有限,生产的经济作物有限,在无大规模承包的前提下农民收入的提高便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我国贫困山区农民,这种情况更是如此!

二、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民因时代原因,知识水平有限,务农农民只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因为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从事当下高薪水平工作,相比于在城镇工作的人们而言,城镇居民工作更加轻松,从事的都是知识密集型工作岗位,农民收入不高,是最直接的社会原因。

三、农民收入渠道有限,大部分农业发展收到环境条件限制,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做零工,下苦力等方式,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因各地环境限制,各有优劣,造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低下。

四、农民种植的农产品都是初级农产品,因为资金原因无法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的价格低,无法实现农作物的高价值,同时因为农民销售渠道有限,经济作物的外销也是制约农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



归农谷主


本人认为,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或者说把解决“三农”问题,绝然地分为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或者单纯从外部或内部去寻找解决途径,是不全面的,是欠妥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简单的道理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起到主要作用,不过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具体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很难单纯从内部或外部找到有效途径,这里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大家已经比较一致认识到,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关系到农业内部许多问题,比如,农业的区域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突出的区域结构趋同效应,仍没从根本上解决,失去比较优势;农业的产品结构问题,高质量的农产品比重小。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也带来农业效益低的问题,但是如果单纯从农业内部去解决农业结构问题,就不完全切合实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还有个外部的问题。很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众所周知,目前农业结构调整,最为迫切的既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进行要素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并进,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做出调整,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劳动力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和拓展空间。还有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必须处理好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调整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外部问题,切不可忽视,所以,农业结构调整既涉及到“农内”问题,也牵涉到“农外”问题,无法绝对地从一个方面去解决。





佩君小姐姐


1.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在也许以前的传统的农业,自给自足加部分的出售,有一些有机械设备,只有少部分的全自动化,由于地域等因素很少能形成规模;建议政府牵头形成农机租赁服务创业,降低投入成本,并可农作物出售后支付;

2.大部分的农民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分辨什么土地能种多少物种,种什么价值高,那些能种,那些不能种?该种什么?怎么种?没有办法去分析市场,定位产品,选择产品,分析价格趋势,只能被利用,割韭菜;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却不能赖以生存,长此以往,只能选择没有希望最稳妥;

3.销路是最大的问题,没有规模的农产品,很难及时的出货,卖不出去和拦在地里的悲惨经历,很痛心,谁愿意自己去戳!

4.农民法律保护意识,受法律保护的程度很低,种子,化肥,土地,等各方面违法乱纪惩罚太低,也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往复。

5农民投入的是真金白银,承担着一年的风险和各种因素,期间没有任何收入,担忧着各种突发情况,等待着价格的宣判和各种套路。

6.某些认知被颠覆,只知贵的,不明好的;沉浸于只买贵的。



临境索心


要想提高农民收入就应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土地特性,在充分当地土地资源、交通条件、水利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大城市或者其它农村进行资源互换,利用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资源的效能。同时,由于当前一些城市转型,许多从事旧产业的城里人正转变投资方向,或者由于城市土地相对缺乏,尤其像花卉、林木等种植业的投资成本就会比农村的高出几倍。所以,要敢于让出外务工人员把农村的土地信息带到城里去,在相关网站上面积极发布信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外来投资者。这样一来,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使农民的生活领域拓宽和引起外来人员对农村的新看法,一举多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