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不开心呢

昨天看完了《蛙》,心情起伏跌宕得很。今天想着轻松点,挑了一本《小王子》,2个小时倒念完了,但哪里又轻松了?哪里又轻松得了?鼻子酸酸的,陷在书里简单、美好而忧伤的情绪中。一边唏嘘着一边换衣服准备出门,去车站接一位朋友。

边走边看手机,好闺蜜才为前一篇文章给我留言,“三十五载挚交岁月,无需如甘似醴,也必丝丝挂牵。远走他乡廿三载,仍不忘闺中情。记得青涩时光,爬山背诗观影骑行,走遍戎州旮旯小巷。喝酒嗨歌跳舞烧烤,留有彼此影印。在日记,于心间怎能抹去?锦瑟年华,潇洒相伴。花白岁月,遥祝心安!”

小王子才铺垫出的情绪关不住了,模糊着双眼打字,“刚看完小王子,又看见你这段话,一并着想哭呢” ,

“我们都是脆弱的中年妇女了,心就软了暖了”。她回我。

坐到车上,戴好墨镜准备任眼泪流淌个痛快。没想过要忍着,还能哭,有人味儿点。也是的,心软了、暖了。

边开车边哭。三分钟,就三分钟。斜刺里一辆车没有任何预警地变道,从我前面加速冲过,差点儿就擦挂到我,不是我是个演员就是眼泪会倒流,一瞬间的惊吓和怒气,前一秒的感动荡然无存,“尼玛滴,赶着投胎啊!”

接到朋友,谈天说地觥筹交错其乐融融,说高兴了笑高兴了,有些东西更没有了。

此刻,静坐酝酿着想回到那种被打动的情绪中去……已经搞丢了,找不回来了。

之所以说我不像个女人说的就是情绪状况。遇到事,特别是不公平的事,正常点的女人冒上心头是委屈、伤心、难过,然后寻开导寻支撑寻保护。而我只会神经兮兮地出离愤怒,或刻薄或以黑制黑。我只有一股本不该出现在女人身上,不知道迂回前进,而横冲直闯去炸碉堡那种傻乎乎的劲儿。

印象中最后一部让我大哭的电影是谢晋导演濮存昕主演的《清凉寺的钟声》:抗战胜利后,羊角大娘将被遗弃的日本孤儿抚养成人并送其出家为僧,法号“明镜”,多年后明镜赴日交流时与亲生母亲相认,但他没有留在日本,而是返回了他所深爱的中国。大二时候看的,从头到尾哭的稀里哗啦。

之前听说好些看哭了《七月与安生》,更有看了小说不敢看电影的。刻意去搜来看了。泪点在哪里?哪里?我调侃自己“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耍多️了!《人工智能》倒让我泪眼婆娑过,母子情永远是软肋。

现实生活带来的情绪只有无聊的热闹,无用的平和,还有冷嘲热讽油腔滑调或愤怒。能被打动的东西只有在书里反而容易找得到:简单和美好。而还能哭出来,是弥足珍贵的体验。我是退化还是进化了?用能否哭出来去甄别好坏……

我太直白了,这些情绪还是学不会编排出张三李四的影子去隐晦表达。哭,不丢脸。不会哭,更不丢脸。修炼得佛系不是要变成一根木头,修炼,重在变成白开水,白开水也有冷温烫的区别。

这种性格让我想写的和能写的已经很南辕北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