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说的是哪九子,他们各有什么势力?

小马谈古今


历史上的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异常激烈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康熙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胜利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其在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纵观“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皇子之间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而进行的争夺战,伴随着皇位争斗的不断升级,上至六部九卿与宗室王公,下至各级地方官员,统统的卷入到了这场皇位争夺战之中,“九子夺嫡”已然成为了皇子带领下的依附于众位皇子的政治势力集团之间的争斗。

然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局面,却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康熙皇帝本人。

正是他的一系列有意无意之中的“神操作”,直接或者间接的促成了皇子间政治势力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皇子之间剑拔弩张、兄弟阋墙的局面产生,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也就此被逐渐推向了高潮。



“八爷党”的形成,康熙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

众所周知,八阿哥胤禩一直是“九子夺嫡”中人气最旺、呼声最高的皇子,并且其坐拥的“八爷党”,也是所有政治集团之中,实力最为庞大的。

“八爷党”中的皇子势力,除了八阿哥胤禩之外,还包括了大阿哥胤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其中,胤禟、胤䄉、胤禵,是因为与胤禩年龄相仿且从小相伴长大,同时钦佩胤禩的为人与能力,进而“心悦诚服”的主动对其进行扶保与支持。

至于大阿哥胤褆与八阿哥胤禩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则是出自于康熙皇帝的“安排”。

胤禩的生母是良妃卫氏,辛者库出身,地位非常的卑贱,生育胤禩的时候是没名没分,并且是直到胤禩二十岁的时候才被册封为嫔。在这样的情况下,卫氏是不能够抚养皇子的,于是康熙皇帝将幼年的胤禩交由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就这样,胤禩与胤褆两人虽不是一母所生,但却为一母所养,关系非常交好。

而这也使得胤褆与胤禩可谓是相互扶保,相互提携,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胤褆是这一政治集团首推的皇位继承人选,在胤褆彻底失去夺位资格后,胤禩也彻底走向了前台,公开竞争皇位。

除了这一众康熙皇子,在“八爷党”的外臣势力格局中,起到核心与支柱作用的便是几大家族势力,即以安亲王岳乐及其家人为代表的安亲王家族,以明珠、纳兰揆叙为代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以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以佟国维、鄂伦岱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八爷党”的势力,几乎都与康熙皇帝的一系列“安排”有着极大关联。

作为胤禩最初的政治资本,安亲王岳乐家族,是康熙一手安排给胤禩的,原因就在于在康熙的指婚下,胤禩迎娶了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为嫡福晋,使得胤禩成为了安亲王家族的“女婿”,就此获得了强大的政治支持。

在岳乐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包括继任的安郡王马尔浑以及他的弟弟景熙、吴尔占等人,也皆是胤禩的铁杆支持者。而正是这些人检举、揭发了“托合齐会饮案”,这才直接到了太子胤礽的二度被废。

至于叶赫那拉氏家族,也是康熙“安排”给胤禩的。

前文中也说道了,八阿哥胤禩是由惠妃那拉氏抚养长大的,而惠妃那拉氏出身于权臣明珠所在的叶赫那拉氏家族,明珠倒台后,明珠之子、翰林院掌院学士纳兰揆叙在朝堂上依然有着极高的权势和地位。惠妃那拉氏本人,对于胤禩也是极为关爱、视如己出。就这样,在大阿哥胤褆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康熙下令削宗夺爵、圈禁终身之后,包括惠妃那拉氏在内的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全部支持八阿哥胤禩。

在这之后,又在康熙的指婚安排下,本就与叶赫那拉氏家族有着密切生意往来的九阿哥胤禟与纳兰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进一步巩固了叶赫那拉氏家族对于胤禩的支持。

与此同时,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的两个亲姐姐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与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而十阿哥胤䄉又是温僖贵妃所生,并且阿灵阿与纳兰揆叙的关系极好,这也使得以遏必隆之子阿灵阿为代表的钮祜禄氏家族彻底与八阿哥胤禩结盟,并且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为胤禩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雍正登基之后,曾这样描述纳兰揆叙与阿灵阿对于胤禩的支持:

“揆叙挟其数百万家赀,与阿灵阿等合谋买嘱优童下贱,每与官民宴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京城言语谓千金买一乱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听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无父无君,莫此为甚。”

而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康熙造成的。

至于佟佳氏家族选择扶保支持八阿哥胤禩,既是“于公”,也是“于私”。

说其“于公”,是因为胤禩本人是谦逊平和,待人和善,并且能力出众,就连雍正都对其这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的“钦佩”。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说其“于私”,是因为与其说是在支持胤禩,不如说就是在单纯的反对太子胤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期间,佟国维的大哥、也就是康熙皇帝的亲大舅佟国纲壮烈牺牲,佟国维认为这与太子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支援不利且对敌情隐瞒不报密切相关,甚至在战后还弹劾索额图借战事“排除异己”,就此对索额图以及其所支持的太子胤礽产生了极度的不满与厌恶。再加上胤礽这一时期行事骄横,对于佟国维及其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都是极为的不敬,这也让佟国维对其更加反感。

于是乎,在康熙一系列的有意无意的安排之下,庞大的“八爷党”势力就此形成,并且可以说是康熙“两废皇太子”的主导力量。尽管后来因为“毙鹰事件”,八阿哥胤禩彻底从“九子夺嫡”中出局,然而“八爷党”集团马上选择扶保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进而在此后依旧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登基之后的雍正对整个“八爷党”是恨之入骨,不管是康熙皇子还是王公大臣,几乎都遭到了雍正的严惩,结局非常的凄凉。


三阿哥胤祉,康熙“钦点”的“太子党”成员。

在康熙“两废皇太子”的过程中,除了雍正颇有用心的选择绝对中立以隔岸观火外,几乎所有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都站在了太子胤礽的对立面,除了三阿哥胤祉。

实际上,胤祉之所以力挺太子胤礽,也与康熙的“安排”密不可分。

康熙十三年(1674年),胤礽出生,而在他出生仅仅两个时辰之后,胤礽的生母、也是康熙皇帝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去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将年幼的胤礽托付给了自己当时非常宠爱荣妃马佳氏抚养,荣妃马佳氏也就成为了太子胤礽的养母。

康熙十六年(1677年),荣妃马佳氏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三子胤祉,为了让马佳氏更好的抚养胤礽,康熙不惜将胤祉送出宫外抚养,直到多年后才重新回到马佳氏身边,与胤礽共同为其抚养。

所以在当时荣妃马佳氏的膝下也就有了三个孩子,亲儿子胤祉,养子胤礽,还有就是康熙最为喜欢的女儿、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对于胤祉的培养要求非常的高,胤祉不仅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学问最深、知识面最广的,并且是精通骑射,各方面能力都是出类拔萃。当然,其目的还是要让胤祉更好的辅佐胤礽,而胤祉也对于自己的这位太子哥哥,礼敬有加。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后,正是胤祉多方打探搜集,找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胤礽的证据,最终让康熙找到了复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理由,胤祉也凭借这份“功劳”,被康熙晋封为亲王。

而也正是康熙此前的“安排”,让胤礽和胤祉建立了非常好的感情,才使得胤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拉了自己的这位太子哥哥一把,也算没有枉费康熙此前的一片“苦心”。


雍正,更是在康熙的安排下,获取了最为重要的两大政治资本。

纵观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由于雍正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主动的缘结朋党,扩充势力,然而,康熙却“送”给雍正两位重要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成为雍正成功上位的基础。

这两位康熙“安排”给雍正,进而使得雍正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的功臣便是隆科多与年羹尧。

隆科多,佟国维之子,在整个佟佳氏家族都在支持八阿哥胤禩的情况下,隆科多选择了支持雍正,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所有康熙皇子中,雍正与隆科多的关系无疑是最为密切的。

同胤禩的情况一样,雍正的出身也并不高贵,其母德妃乌雅氏在生育雍正的时候也仅仅是一介内务府出身的宫女,于是,雍正是被康熙安排给后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而这位佟佳氏皇后,正是隆科多的亲姐姐,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所有康熙皇子论辈分都应该叫隆科多舅舅,可唯独只有雍正与隆科多的“舅甥”关系是有理可依,名正言顺的。

不仅如此,康熙晚年的时候,将雍正的儿子弘历接进宫中培养,并且安排贵妃佟佳氏抚养弘历。而这位佟佳氏贵妃,也是隆科多的亲姐姐。

可以说,隆科多的亲姐姐先后抚养了雍正和弘历这对父子,从而就此与隆科多有了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此前的雍正势单力薄,扶保雍正可以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这也就使得隆科多有站在雍正一边成为了一种必然。

至于年羹尧加入雍正的阵营,则更是康熙皇帝一手“操办”的。

年家本是明朝的官宦世家,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松锦大战中,年家成为了皇太极的俘虏,被编入汉军旗包衣佐领下成为仆役,之后便随同顺治皇帝入关。顺治十二年(1656年)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使得年家就此脱离了奴籍,被编入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册封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雍亲王,并将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下以及镶白旗满洲第三参领下全部划给了雍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全家正式被划归由雍正统领。

不仅如此,在康熙五十年(1710年),出于对年羹尧的父亲、时任湖广总督的年遐龄的赏识,康熙特意安排雍正迎娶了年遐龄的女儿,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王府侧福晋,使得雍正与年羹尧以及整个年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而除了年羹尧,以及他的父亲年遐龄,他的兄长年希尧也在当时极富名望,可以说这雍正与年家的联姻,让雍正的实力得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

在这之后,年羹尧更是成为了川陕总督一级的封疆大吏,进而对其在“九子夺嫡”后期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十四阿哥胤禵形成了极大的牵制,雍正登基之后又率兵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彻底帮助雍正稳定了皇位。

而这一切的得来,都有赖于康熙从中的“牵线搭桥”,使得包括年羹尧在内的整个年家,就此以“藩邸故人”与缔结姻亲的关系,加入到了雍正的阵营之中。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的是,与雍正关系交好的十三阿哥胤祥,也是被康熙“安排”给雍正的。

胤祥年幼的时候,其生母、也就是后来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于是康熙将胤祥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就此与雍正相识。

由于胤祥出身卑微,并且幼年丧母,包括太子胤礽、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在内的众多皇子时常对其进行欺凌,只有雍正对他关怀备至,再加上两人从小都有被他人抚养,“寄人篱下”的相同经历,更是建立了强烈的同理心。

胤祥也就这样成为了雍正的“死党”,不仅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为了力保雍正不惜牺牲自我,遭到了康熙的严惩,在雍正登基之后,他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雍正共同开创了一段“千古君臣兄弟”的佳话。

如果从康熙的本意上来说,他做出上述的安排,或是出于祖制的要求,或是对外臣的安抚与拉拢,或是为了维系朝局的稳定与平衡,并无为人诟病之处。但是令康熙没有想到,在经过他一系列有意无意的“安排”之后,众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势力不断扩张,影响力不断壮大,最终拥有了与太子胤礽一较高下的资本。

在太子胤礽最终被康熙废黜后,各个夺嫡政治势力集团之间,又一次展开了角逐与较量,弄得皇子之间关系交恶,朝堂上更是矛盾重重,朝局也为受到了极大影响,直到之后乾隆朝初年,才得以最终平复。

从这个角度来看,康熙对于“九子夺嫡”的发生,无疑是难辞其咎的。


雍亲王府


九子夺嫡的九子是指:大阿哥湚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湚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湚禩,九阿哥湚禟,十阿哥湚䄉,十三阿哥湚祥,十四阿哥湚禵。

九子夺嫡事件,形成了“太子党”“四爷党”和“八爷党”三大势力。康熙14年,立胤礽王太子。虽然太子聪慧,但骄横跋扈,引帝不满。太子是索额图的侄孙,索额图又介绍叛将杨姓之女勾引太子。康熙42年,

索额图被杀,是“太子党”势力的重大损失,加深了康熙与太子的矛盾。47年,康熙以“帐殿夜警”之由废太子,次年康熙冷静之余恢复太子地位,但太子疯癫,又再次逼康熙让位。51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一直被圈禁至死。三阿哥湚祉退出。

八阿哥湚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甚好。再废太子后,湚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湚禵。九阿哥湚禟、十阿哥湚䄉附从八阿哥。

四阿哥胤禛在太子二度被废后,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十三阿哥湚祥附从四阿哥。康熙近臣隆科多是四阿哥胤禛的舅舅。“四爷党”势力不可小觑。

61年,康熙病故。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湚禵远在西北,四阿哥留京。康熙近臣隆科多宣布遗嘱,胤禛继承皇位,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康熙遗嘱并非亲笔书写,只有“四爷党”势力在场。清朝的遗嘱必须有汉,满,蒙文。在二份满文遗嘱中,都没有继承人部分的描述。为此康熙遗嘱又成了一桩千古迷案。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其背后势力为:

大爷党:纳兰明珠、余国柱、佛伦。

太子党: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凌普、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齐、耿额、鄂缮。

三爷党:陈梦雷、李绂

四爷党: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

八爷党: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


历史的风痕


清朝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皇子夺位斗争。近几年来因为各种影视作品的影响,”九龙夺嫡“也逐渐成为名气最大的皇子夺位斗争。

下面就说说这“九龙”到底都是谁?势力和结局又如何?

大阿哥胤禔 — “大千岁党”

胤禔是康熙帝长子,生母惠妃纳喇氏。据说其长相极为俊美,有“皇家第一美男子”之称。曾随康熙一起征讨噶尔丹,立下不少军功。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直郡王。"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为首党人就是大学士明珠,此人还是胤禔的亲舅舅。其它党人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等人。

二阿哥胤礽(原太子) — “太子党”


康熙帝次子,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刚满周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少年时聪慧好学,长大后文武兼备。在代康熙帝监国期间,也是治颇有建树,极具威望。但后来与康熙帝关系恶化,地位岌岌可危。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出于各种政治考虑的康熙帝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再次被废黜,幽禁于咸安宫。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胤礽幽死于咸安宫。雍正帝得知后十分悲痛,追封其为和硕理亲王。

“太子党”首脑人物是索额图。索额图是康熙幼年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后叔父、皇太子叔老爷、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曾经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但他后来陷入了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的旋涡。

三阿哥胤祉 — “三爷”

康熙帝三子,生母荣妃马佳氏。胤祉是文化学识最高的皇子,曾主持编撰《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典籍。胤祉因此备受康熙帝喜爱,很多著名文人也与其关系很好。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在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的同时,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

为什么是"三爷",而不是"三爷党",这是由于三皇子胤祉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他本身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 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所以,胤祉即使有当皇帝的心,但较之别的阿哥,动作可小得多了。

四阿哥胤禛 — “四爷党”(雍正帝)

康熙帝四子,生母德妃(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年长后就随康熙帝巡幸,并奉命参与政务。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胤禛开始积极参加夺嫡之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于畅春园,遗命胤禛继位。转年改元雍正,是为雍正帝。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设置军机处,实行改土归流,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打击贪污,推行摊丁入亩等等。雍正皇帝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为后来清朝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

雍正十三年,胤禛突然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黜前。这时的胤禛还是"太子党"的人,而且对储位一点也不热衷。他只是想辅佐好太子,尽为臣之道。康熙四十八年胤礽被复立前后到康熙五十年二次被废黜之间。这一时期,诸阿哥之间掀起了一个扳倒太子,争夺储位的小高潮。此时的胤禛仍旧处处维护太子,在太子首次被废后,只有他敢于为胤礽说好话。与此同时,他还和胤禩等人和平共处,不把关系搞僵。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这回众阿哥深刻认识到胤礽此次被废,绝无复立之可能,于是储位之争渐呈白热化。胤禛看到这一点,也蠢蠢欲动,结党营私,为窥视储位开始活动起来。随着胤禔早被圈禁;胤礽的二度被废;胤祉因势力太小,羽翼未丰,遂主动退出;这次的储位之争,逐渐演变为胤禛与胤禩的"四爷党"和"八爷党"之间的较量

胤禛为了扩大势力,四处安插家奴,补外省官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身居要职。例如:军事上有年羹尧,他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任四川巡抚;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任四川总督;六十年(公元1721年)任川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集四川、陕西等地重权于一身。为官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可扼制胤大军,东可携重兵进京逼宫。又如:地方上有地方上有戴铎,历任福建知府、 道员、四川布政使,与年羹尧一文一武,不愧为胤的左膀右臂。再如:另一个胤禛夺储过程中的重要人物----隆科多,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他只要令京师九门一关,京城内包括康熙谁也甭想出去。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八阿哥胤禩 —“八爷党”

康熙帝八子,生母良妃卫氏。十七岁时被封为贝勒,是康熙封爵时最年轻的皇子。参与朝政后广罗党羽,是“九龙夺嫡”中势力最大的皇子。一废太子的时候,满朝推举胤禩的声势异常浩大。但这反而引起了康熙帝的忌惮和厌恶。于是康熙复立太子,并从此将胤禩排除于继位人选之外。

雍正帝即位后,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命办理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这是当时根基不稳的雍正帝,采取的“缓兵之计”。根基稳定后的雍正帝,便开始了对胤禩“八爷党”的清算。雍正四年,雍正帝将胤禩废为庶人,削除宗籍,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猪”),囚禁于宗人府。当年九月,胤禩便死于禁所。

"八爷党"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 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祯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

九阿哥胤禟 — “八爷党”

康熙帝九子,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为人好交朋友,善于理财。喜好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胤禟还热爱西方文化,曾自学拉丁语等外语,还将很多拉丁语书籍翻译成满文。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封为固山贝子。胤禟虽无夺嫡之心,但却是“八爷党”的最重要成员。雍正帝即位后,胤禟的厄运开始降临。雍正三年七月,被废为庶人。雍正四年,胤禟被削除宗籍,改名为“塞思黑”(满语“狗”),囚禁于保定狱中。当年,胤禟便死于狱中。

十阿哥胤䄉 — “八爷党”

康熙帝十子,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是康熙初年四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外孙。虽然出身高贵,但小时候没什么引人注意的表现。胤䄉也自知没有继位的希望,就加入了胤禩的“八爷党”。康熙四十八年,被封敦郡王。雍正帝即位后,胤䄉因为在好几道奏疏中都写了“雍正新君”,被弹劾为“不敬”之罪。雍正二年四月,雍正帝将其废为庶人,发宗人府圈禁。

  乾隆二年,被释放。乾隆六年九月初九,病死,以贝子礼安葬。

十三阿哥胤祥 — “四爷党”

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一方面精通写诗作画,有诗集传世;另一方面还精通骑射武艺,曾亲手杀死过老虎。太子被废前颇受康熙帝赏识,每次出游都要让胤祥随行。而他与胤禛的关系更为亲密,是“九龙夺嫡”中胤禛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雍正帝即位后,封和硕怡亲王,出任议政大臣。历任要职,深受信任,是雍正朝第一重臣。雍正在执政前期所施行的每一项改革措施,里面都有胤祥的心血。雍正八年,胤祥因劳累病逝。雍正十分悲痛,下令封其为“铁帽子王”,将其名“允祥”改回“胤祥”,是清朝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大臣。

十四阿哥胤祯 — “八爷党”

康熙帝的第十四子,生母生母德妃(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是雍正帝胤禛的同母兄弟。颇受康熙喜爱,经常受到特殊优待。胤禵虽然是胤禛的同母兄弟,但却是胤禩“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康熙五十七年,出任抚远大将军,为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胤禵因此声威高涨,曾被认为是皇帝的继位人。

康熙帝崩后,胤禵便被雍正帝所忌惮。马上将其召回京师,随即软禁于景陵。雍正三年十二月,胤禵被降为固山贝子。雍正四年,胤禵被废为庶人,囚禁于景山寿皇殿。乾隆帝即位后,下令释放胤禵。乾隆二年,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封为多罗恂郡王。乾隆二十年,病死于北京。


重岐真好


大家好!我是偶尔喝啤酒,清朝做为里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历来备受关注,有关于清朝的电视剧也非常多。大家看雍正王朝这部剧会发现里面最激烈的斗争就是夺嫡之争,因为有九个皇子参与,所以也称九子夺嫡,下面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这段历史。

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共有24名,其中皇次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在其两岁的时候就立为皇太子,自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几年的储君之路。其余八位皇子,分别是皇长子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些阿哥不是都有做皇帝的想法,其中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支持八阿哥,四阿哥、十三阿哥支持太子。

本来是不应该出现,九子夺嫡的局面,因为胤礽天生就是太子,只是没想到康熙活的过长,太子的势力反而影响到了皇权。康熙四十二年,康熙杀太子阵营的索额图;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废掉太子胤礽。至此众阿哥之间对于夺储的斗争更加激烈。

争位过程曲折反复,这里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子被废到太子复位

在太子被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阿哥胤褆蠢蠢欲动,被康熙帝斥责“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然后竟然又向康熙表示愿意代父诛杀胤礽,祸不单行的是又被三阿哥告发,胤褆请人施法,魇镇太子。康熙震怒,将其圈禁,自此再无希望。

同年,康熙下令要求群臣从众阿哥当中举奏一人为皇太子结果群臣共举八阿哥胤禩,见第二年的上谕:

去年冬,朕躬违和,命尔等于诸阿哥中保奏可为储贰者。尔等何以独保胤禩?胤禩获罪于朕。身撄缧绁,且其母家微贱,岂可使为皇太子。况胤禩乃胤禔之党。胤禔曾奏言请立胤禩为皇太子,伊当辅之。可见伊等结党潜谋,早定于平日矣。其日先举胤禩者谁?尔等各据实陈奏。

康熙震怒,导致八阿哥被削爵,太子复立。夺位之争慢慢偃旗息鼓,直到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被人告发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再度被废,并下旨又不复立。

于是第二阶段的夺位之争又开始了:八阿哥遭到了康熙公开斥责,重点语句。

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

至此废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退出了夺储之争。八爷党遭到了重大打击,开始推举十四阿哥胤禵。夺位之争只剩下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可能得到垂青。

而三阿哥胤祉又多以学者面目出现,势力和能力远不如他们,夺嫡之争实际上就剩下四阿哥和十四阿哥这俩亲哥两。

相比之下:四阿哥胤禛势力并不明显,没有影响皇权的威胁。而十四阿哥一开始就属于八爷党,反而会引起康熙的忌惮。

2.四阿哥胤禛一直给人忠孝的印象,在外又有冷面王的称号,更让康熙满意。而十四阿哥胤禵曾经为了八阿哥胤禩顶撞过康熙,气的康熙要砍他,引用易中天的一句话:

在康熙眼里,却是个危险的信号:允禵如此维护他那个“八哥”,允禩如果要搞政变,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允禵。

3.再加上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在紧急时刻可以控制京城;四川总督年羹尧控制着十四阿哥胤禵大军的后路和后勤。

所以,有理由相信康熙属意的继承人是四阿哥胤禛。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守京城。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九子夺嫡以胤禛取胜告终,自此清朝迎来了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到此就结束了,敬请大家指正


烤肉吃不厌


康熙晚年爆发了“九子夺嫡”九子夺嫡并非九个势力而是九个儿子都参与到了夺嫡事件中去。在此次的嫡位争夺战中导致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等问题悬而未决。因为康熙的很多儿子都参与到政事中你争我夺,晚年的康熙颁布政策推行新政,很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手握实权的儿子们借此机会加快夺嫡。

康熙作为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8岁继位到69岁病逝长达61年,他的孩子们年长的几乎接近甚至超过不惑之年,所以一直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心急如焚,长大的其他儿子大多才华横溢,各赋手段,对太子不满越多,取而代之之心越长。

九子夺嫡前期以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为主分大阿哥党羽和太子党羽。大阿哥党羽的核心为纳兰明珠,太子党则有索额图坐镇,两人几乎都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威望。大阿哥胤禔为长子但是母亲惠妃的地位没有太子母亲孝诚仁皇后地位高,太子虽然是二儿子却是嫡长子。大阿哥胤禔不仅是个大帅哥,年纪轻轻就和随父出征,立下汗马功劳 ,一直对于胤礽担任太子充满嫉妒,对太子之位觊觎已久。后来大阿哥胤禔因为扬言替康熙杀太子被圈禁贬为庶人,太子被废各位阿哥粉墨登场。

三阿哥胤祉和太子最为交好,更是康熙亲封的三位亲王,他以读书人为圆心建立庞大的文人集团,编撰各类书籍,做出不小贡献深受康熙垂青。所以三阿哥胤祉党羽以文人为主,代表人物是后来可以称得上“天下文宗”的李绂。

四阿哥胤禛表面自诩“天下第一闲散人”在幕后积极筹备夺嫡。他的集团核心包括了十三阿哥胤祥,川陕总督年羹尧,九门提督隆科多。

八阿哥胤禩积极筹备夺嫡,八阿哥党羽也最为庞大包括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朝廷宰辅佟国维,大臣阿灵阿等等,其势力让身为皇帝的康熙都深感忌惮。

八阿哥党羽后期因为八阿哥胤禩筹划夺嫡失败,开始以当上大将军王的十四阿哥胤禵为核心,但是最终四阿哥胤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九子夺嫡包括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俄,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九位皇子。


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九子夺嫡 分别是哪九位皇子 各有何势力?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夺嫡”,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皇子夺位斗争。当今社会,随着影视作品的传播,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九子夺嫡的故事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

谈资。逐渐成为名气最大的皇子夺位斗争。

下面就说说这“九龙”到底都是谁?势力和结局又如何?

1、大爷党

直郡王胤禔、纳兰明珠、余国柱、佛伦。

胤禔是康熙帝长子,生母惠妃纳喇氏。据说其长相极为俊美,有“皇家第一美男子”之称。曾随康熙一起征讨噶尔丹,立下不少军功。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直郡王。"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禔为首,为首党人就是大学士明珠,此人还是胤禔的亲舅舅。其它党人有大学士余国柱、户部尚书佛伦等人。

2、太子党

太子胤礽、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苏尔特、哈什太、萨尔邦阿、杜默臣、凌普、阿进泰、苏赫陈、倪雅汉、齐世武、托合齐、耿额、鄂缮。

康熙帝次子,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刚满周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少年时聪慧好学,长大后文武兼备。“太子党”首脑人物是索额图。索额图是康熙幼年首席辅政大臣索尼之子、仁孝皇后叔父、皇太子叔老爷、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曾经是康熙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但他后来陷入了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的旋涡。

3、三爷党

诚亲王胤祉、陈梦雷、李绂。

康熙帝三子,生母荣妃马佳氏。胤祉是文化学识最高的皇子,曾主持编撰《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等重要典籍。胤祉因此备受康熙帝喜爱,很多著名文人也与其关系很好。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在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的同时,胤祉被封为和硕诚亲王。

为什么是"三爷",而不是"三爷党",这是由于三皇子胤祉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他本身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 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所以,胤祉即使有当皇帝的心,但较之别的阿哥,动作可小得多了。

4、四爷党

雍亲王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马齐、戴铎、鄂尔泰、田文镜、李卫

张廷玉。

康熙帝四子,生母德妃(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年长后就随康熙帝巡幸,并奉命参与政务。康熙四十八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太子胤礽二次被废后,胤禛开始积极参加夺嫡之争。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于畅春园,遗命胤禛继位。转年改元雍正,是为雍正帝。

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黜前。这时的胤禛还是"太子党"的人,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为了扩大势力,四处安插家奴,补外省官缺。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身居要职。例如:军事上有年羹尧,先后任四川巡抚、总督、川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军政大权,集四川、陕西等地重权于一身。又如:四川布政使戴铎,与年羹尧一文一武,隆科多康熙末年时任九门提督。十三阿哥胤祥。他早年在古北口练兵,所率部下,后多升任京城防卫部队中各级指挥官,诸如丰台大营、绿营等京师卫戍部队皆在他的掌握之中。

5、八爷党/十四爷党

多罗贝勒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敦郡王胤誐,十四阿哥抚远大将军胤禵,裕亲王福全、满都护、景熙、吴尔占、苏努、阿布兰、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阿尔松阿、鄂伦岱、何焯、秦道然、张廷枢、普奇、马尔齐哈、常明、徐元梦、巴海、法海、查弼纳、萧永藻、高成龄等等。因毙鹰事件,八爷党转为十四爷党,支持胤禵当皇帝。

康熙帝八子,生母良妃卫氏。十七岁时被封为贝勒,是康熙封爵时最年轻的皇子。参与朝政后广罗党羽,是“九龙夺嫡”中势力最大的皇子。一废太子的时候,满朝推举胤禩的声势异常浩大。但这反而引起了康熙帝的忌惮和厌恶。于是康熙复立太子,并从此将胤禩排除于继位人选之外。

"八爷党"是所有朋党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阿哥 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祯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


小马谈古今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是围绕皇位继承权的重大政治事件。他爆发的原因主要是清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建立初期继承人制度不完善和康熙在处理太子与诸子的关系上出现了不当。



这九个人分别是皇长子胤匙,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瑭,十子胤俄,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褆。虽然有九个人但并不是这九个人都想当皇帝,而是这九个人各成组成几派相互攻讦。



康熙早年立老二为太子,如果在明朝多半就稳了,可是清朝一方面没有立嫡立长的传统,一般是谁的拳头硬谁就当皇帝或决定皇帝人选;另一方面清朝的皇子全关在京城,没事就争太子玩。最先跳出来的是老大,他认为老爹真偏心老大不立立老二,所以老大身边慢慢就聚集了一大批追随者,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多半是耍刀的,在这些人的帮助下老大对太子构成了不小的威胁。然后跳出来的又是老八,这家伙就厉害了,先来看他的阵营有哪些,财神老九,遏必隆的外孙老十,军方大佬老十四,而且老八政务能力超群,没多久老八在朝廷内外就有了八贤王的美名,就连康熙的哥哥福全都夸奖老八。



在老大、老八的轮番掣肘攻击下,老二可谓度日如年,性情大变,最后尽然说出,自己已经当了三十多年太子,该如何如何……这种蠢话。反正老二在老大、老八的帮助下昏招频出,最后被贴上了荒淫无度、野心家标签,被废了两次彻底报销了。



老四、老十三原本是太子一党的后来看到老二失势就跳出来单干,慢慢的成了气候,特别是在群臣举荐太子的风波后,老八的势力引起康熙的警觉,老四就成了制衡老八的重要力量。



老十四原本是老八的小弟,后来由于康熙要对西北用兵必须派一位镇的住的皇子代为出征,作为主管军事的老十四自然而然的就被选上了,这就让老十四和群臣觉得,康熙要传位给他。他也就与老八等人面和心不合起来,但他还没得胜还朝康熙就死了,老四继位,要不然,老十四回朝后,又该给老四干了。



最后要提一下老三,其实老三就是一个学者,对皇位应该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可是在老二第一次被废后,他站出来举报老大诅咒老二,加之他与老二关系一向友好,所以他就被划到了太子党。


沧海一粟7528


皇位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最高的权力象征,为了争夺皇位,即使是亲兄弟也能爆发出激烈残忍的争斗。康熙皇帝,作为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关于他的皇位继承权的争夺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历史上真实的九子夺嫡,远比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更加残酷,其中最有实力的竞争者共有九个阿哥,史称“九子夺嫡”。这场政治斗争的惨烈是我们这些人,真的难以想象的。

大阿哥的生母是著名的惠妃纳兰氏,纳兰氏的兄长是清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明珠的儿子就是清朝最著名的诗人纳兰容若。然而大阿哥的身世并没有帮助他得到康熙的喜爱,同时也缺少政治手腕,他居心险恶的言行,咒骂太子,谋夺储位,使得康熙对他非常厌恶,最后被康熙削去爵位,终身囚禁,郁郁而终。

二阿哥是嫡子,母亲是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皇后,赫舍里皇后是和康熙青梅竹马的第一任皇后,感情深重,可惜在吴三桂叛乱时期受惊难产而死。二阿哥深受康熙帝的爱护,被立为太子时仅有两岁,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成长的太子不满足手中的权力,康熙帝也拥权自重,对儿子们更加提防。皇帝与太子的矛盾渐渐严重,最后二阿哥经历了两次废立,终于失去了太子的身份。

三阿哥的主要成就是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借此机会,他和当时大批名人学者相交甚密,并将此当做是争夺皇位的资本。尽管康熙对此是非常满意的,也经常到三阿哥的园子闲逛。但他终于没有沉住气,四处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这样的行为导致他失去了康熙的信任,最后结局是获罪被处死。

四阿哥就是顺利继位的雍正帝胤禛,在波谲云诡的夺嫡斗争中,表面上吃斋念佛,摆出一副心境淡泊的样子,但背地里和各路人才都有交集。

八阿哥的出身是很低的,母亲是出身于辛者库的良妃,尽管起点很低,但他才华横溢,天资聪颖,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八阿哥几乎就要被立。但他却被发现找人为他算命,有急于夺权的野心,这件事是由大阿哥向康熙汇报的,康熙对八阿哥一下子失去了好感,立刻行动,处死了算命之人,并把八阿哥削爵。尽管二次废太子时八阿哥依然可以得到大臣的支持,但身为真正掌权者的康熙依然没有原谅他。

九阿哥始终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支持者,但在四阿哥即位之后就获罪下狱,饱受折磨,最后被毒死。

十三阿哥胤祥,辅助雍正夺得了皇位,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因避皇帝名讳,胤祥改为允祥。并且加封铁帽子王,是清朝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的时候去世。




不同系统问题


《雍正王朝》中的九子夺嫡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而康熙作为一代圣君对九子夺嫡的局面也是无可奈何,那么我们经常说的九子夺嫡是哪九个皇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康熙时期九子夺嫡的局面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九个皇子为了争夺皇位,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其中以胤禔为首的大阿党,虽然在雍正王朝中把大阿哥描述的特别蠢,手下也没有什么人,但其背后有他的叔祖也就是康熙王朝中他的“舅舅”纳兰明珠,最后因太子被废上位心切,误判了形势被康熙圈禁,这年他三十七岁,直到雍正十二年在圈禁地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以胤礽为首的太子党势力不小,除了有以索额图等重臣外,还有四爷十三爷两位兄弟,但因为他的兄弟们都太出色,所以衬托出了太子胤礽的“平庸”,最后两立两废。雍正二年死于幽禁地。享年五十一岁。


以皇三子胤祉为首的三爷党应该是九子夺嫡里实力最弱的一位,太子第一次被废后,退出了争夺储位的行列,后因得罪雍正帝,被幽禁致死。

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本是太子党的人,后来太子二次被废后,决定自己争夺储位,在十三爷胤祥的帮助下夺得了储位,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应该是九子夺嫡里实力最强的,有九爷胤䄉十爷胤禟十四爷胤禵,而且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更是网罗了不少官员,也是胤禛争夺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即使雍正皇帝上位后胤禩也不甘失败,一手策划了八王逼宫事件。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少不了为了皇位兄弟之间你争我夺,明争暗斗的场面。前有李世民杀兄的事实,后有对赵匡义烛光斧影的猜测,再有靖难之役叔侄争权的事实,所以历代对权力的争夺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血雨腥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