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下地插秧,豪门家庭与普通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怎么看?

三毛的教育视界


这件事情对我们身为父母的年轻人树立了好的榜样。现在社会随着生活条件不段提高。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孩子们都一直处于安谧的环境中,他们体会不到食物,用品和制作过程是多么的繁琐以及快递员给你送到家需要先去取件再到送他们心理的变化,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

比如:有一次我在理发店烫头发,三个中专的孩子也去剪头发,他们谈论着玩的事情。后来偶尔听到一句,你看我的鞋新买的一千多,选 了好多款。就看上这款了。我心里立刻想到:孩子,你知道这一千多,你妈需要多久挣出来吗?为这一千多需要受多少白眼或者遇到多少困难吗?让你去挣这一千多,你多久能挣到? 让我心里想到现在孩子们只知道攀比。只知道自己现在有多好,有多幸福。

我们有义务让孩子知道的更多,让孩子不被环境所隔离。让孩子知道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1、带孩子参加田间劳动。种植啊,丰收的时候去收获啊。这样的体力劳动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触手可得的食物也是费了很多努力才得到的。没有自己生活中那个简单,一个外卖就到了。

2、孩子想买 东西,我们可以满足你。可以给你。但是我需要你先去挣够这么多钱。我再给你。孩子你应该知道挣钱也不容易的。

3、让孩子参加军式夏令营,体会生活中的苦和难。让孩子体会到自强才是自己的本钱。


晓畅爱分享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应从豪门或庶民做分水岭。可能很多人会特别艳羡豪门之中的孩子所享受的良好教育条件,就如霍启刚郭晶晶夫妻带儿子下地插秧,如果把育人裹上富豪的光环去看待,实际上就曲解了教育的本质。

要说老农民在对待孩子劳动教育方面,我看条件比富豪家庭更有发言权,因为农民子弟从小就接触田园的劳动生活,他们更知道劳动的辛苦,收获的不易。要说珍惜现在的生活,倒是霍启刚夫妇深刻地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他们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而是让孩子接触最朴素生活的原生态。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现在很多普通人家庭,家长真得向霍启刚夫妇好好学习,学习他们育儿的理念。而这理念就是让孩子学会从简单的生活技能,在成长中不断增强自我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当孩子经历了真实的生活,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如何做人和做事,才会不断完善人格品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儿童教育六个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会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他们。要给他们一些空间、时间消化学问,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

对比之下,霍启刚夫妇则很好践行了陶先生的育儿理念,带孩子下农田插秧,便是真正让孩子从城市的繁华与喧闹中解放出来,回归朴素的大自然之中,通过劳动去锻炼手、眼、脑的有机协调,让孩子通过劳动感受什么是辛苦劳作。而在劳作的过程中,又能让孩子感受到与大人一起劳动的快乐,这种体验可不是在家里在课堂上能感受到的。

教育无关贫富贵贱,只关乎家长育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怀。如果你有着育儿的优秀理念,那就放下所拥有的一切物质或物欲,回归到与孩子能够找到快乐源泉的生活之中。因此,我非常欣赏霍启刚夫妇教育孩子的理念,还有他们拥有一颗普通人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


寒石冷月


在很多情况下,豪门教育儿女的方式要比普通百姓的教育方式,更加的认真.更加的严格。普通百姓是因为担心孩子未来的前途,进行的是急于求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豪门则是有着雄厚物质基础的,渐行渐进的稳步的教育方式。

为了守住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也为了防止孩子们坐吃财富而不去劳动.不去努力,当然也是为了让孩子有着自己的事业。于是富豪们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教育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一种爱学习.爱劳动.肯吃苦受累的,十分接地气的好的习惯和行为。他们愿意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爬滚打,靠自己的劳动吃饭。让他们去尝人生的不容易,挣钱的不容易。富豪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他们有自信.有能力的在为了孩子们奋斗的路上添砖加瓦。这一点是普通家庭望尘莫及的。







2689春天的花儿


豪门放下身姿,进入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尤其是进入农村田间地头插秧干农活,是对富家子弟的一种最好的体验,毛主席当初还推行三下乡,就是让城市人真正的进入农村,体验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让他们体验五谷丰登,看清楚什么是五谷杂粮,也是一种体验和增长见识吧。


现在不要说豪门了,就是普通城市年轻孩子,连一些普通的蔬菜都不认识,更不要说干农活和认识更加少见的东西了,我前几天在市场蔬菜店买一个地萝卜,一个女的问我,这是啥东西,咋样吃?我说,是地萝卜,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她觉得很稀奇,竟然还有这种东西,实际上,这种东西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但很多城市人,并不知道,也不认识。

让孩子去农村体验插秧,我觉得,一方面,是知道我们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让孩子增长见识,更多的是放下自己富家公子的身份,到农村去感受农民辛苦,了解农民的疾苦,如此,才会珍惜我们的粮食。此外,也是让孩子从小不要有高傲的身姿,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贫民百姓,保持好的心态,不高看自己,也不低下自己,更不会去看不起基层老百姓,尤其是务工人员和农民伯伯,保持一个普通人善良、三观正、品质好的富家子弟。



如此,才是一个健康成长,我觉得在这方面,郭晶晶和霍启刚做的非常好,也给其他富家子弟的家长们,做了一个榜样。 为他们的教育点赞,为这样的父母点赞,任何一个孩子,最终成龙成蛇,很多方面,是由父母的教育来决定的,家庭教育是根本,父母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孩子才会学父母,才会成才。


孩子的品质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成功和失败,都由父母的教育来决定,由郭晶晶的教育,想起来梦女士儿子李天1的结局,真是天壤之别。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尽管我长大在城市,但是我出生在农村,再加那个年代父母都忙,一到寒暑假就会直接把我送回老家,所以对农村的生活还是挺熟悉的(当然,庄稼这块就比较弱了)。

我的孩子生在城市、想在城市,拜我的老家是农村所赐所以我也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带孩子回农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于是,我带他回去种过花生,

于是,我带他回去收花生,

于是,我带他回去收玉米

……

其实这种类似农场体验在城市花点钱也能获得。

但是他体会不到从早上早早出门,一个上午都在劳作,中午只能简单吃点饭又马上投入劳作的紧张气氛,农场是玩,回去是干活。


手机里只有两张小时回去收花生的照片。

我清晰的记得,当时带他回去的时候跟他讲“你来感受一下当农民的辛苦……”

这对一个连花生为什么长在地下都不明白的孩子而言,我知道要求的有点高了。

新鲜感让他的“战斗力”比我还要旺盛,一边吃着一边干活的体验让他在第一个上午毫无任何疲倦,我知道,这个时候跟他讲什么道理都是没意义的,因为他在享受“玩”。

下午继续保持,直到快傍晚了,用坐在地头上休息的时候,孩子突然来了一句“唉!当农民可真不容易啊!”瞬间让疲惫的我想起来我为什么要带他回来的初衷。

我没说太多,只是简单的告诉他,花生什么时候种,要做哪些农活才能保证它的收成以及承诺下次种花生的时候也带他回去……至于“道理”,我觉得让他自己体会就好了。

再后来孩子大了,上学了,我们回去的次数就少了,而体验丰收或者播种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霍启刚郭晶晶是豪门,我是普通家庭,但是我们的共同身份都是“父母”。

我给他们点赞!(实际上我已经为他们点过很多次赞了,他们值得!)

我先写的我家,这不是为了“蹭热度”,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很多人没有这个务农体验的条件这不是他们的错,我只是想说明一点,金钱、财富可以改变我们,也可以提供不一样的品质生活,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们只是“爱于心”还不够,还应该“践于行”,如果能够身体力行的带孩子去体验带孩子一同去感悟,纵然你是“普通家庭”又何妨?

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无论我们自己有多少财富,他一样也会通过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头脑,去创造自己的财富。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所谓的成绩,能力,还有很重要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的智慧——比如理解,比如尊重,比如礼貌,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最后我想说的是,比我们有钱,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社会地位的人们,他们都在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放松、抱怨、漠视?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个真的不好说什么,毕竟他们家是豪门家庭,他们家的孩子从小的衣食住行都是已经享受到了非常好的东西,而现在,他们这样去教育孩子,带着孩子去插秧,去体验农村生活,确实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是为了让他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美好生活。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孩子,他们从小感受到的是辛苦劳累,很多想要的东西他们都没有,比如最起码的想要的玩具,看的书籍,想去的游乐场,这些可能都是一种奢侈了。

所以,不同起点的孩子教育方式完全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必要非得去跟别人比较说,哎呀,有钱人家的孩子都知道劳动,自己家孩子条件这么差,都不知道劳动不是这样比较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爱,让他们快乐的去成长,而这种快乐是每一个父母都可以给予到自己孩子的,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与快乐以外,我们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他自己的成就感和内心的归属感,对他一生都有帮助!


Nancy讲故事




严化萍


看了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下田插秧的图片,我不想说什么大道理。对于子女的教育,不分豪门还是庶民,关键看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这件事情中,我有以下体会。


第一、霍启刚、郭晶晶对亲子感情的培养值得很多人学习。

他们一天忙得不可开交,也能抽出时间,在周末带儿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这对亲子感情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陪伴,给孩子信心和力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家,孩子帮我把拖鞋准备好,并嚷着要我陪他玩儿,我通常会陪他玩半个小时,然后玩手机,过了一会儿,儿子走过来说道:"爸爸,不玩手机,陪我再玩一会儿。"作为父母,听到孩子这样说,要不要满足儿子的心愿呢?


第二、无论豪门还是普通老百姓家庭,都要为孩子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现在一部分家长,只顾自己玩得高兴,整天不是娱乐场所嗨,就是茶坊打麻将,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两周前,在离我老家20公里的乡镇上发生了一起人间悲剧,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2个孩子由婆婆爷爷照顾,由于是周末,婆婆在镇上的茶馆打麻将,爷爷在外面干农活,两个孩子回家自己做饭吃,大孙女八岁,小孙子六岁,在做饭的过程中,大孙女不小心被触电,弟弟看到姐姐被触电了,就跑过去拉姐姐,结果两位天真可爱的小孩被触电身亡。爷爷回家时看到此情况,立即报了案,并通知了孩子父母,抄起扁担就去找那打麻将的"死婆子",准备就地解决她。幸好公安机关来得及时,阻止了悲剧的再一次发生。

第三、某些豪门家的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培养,由孩子任其发展,最终会迷失方向。

看看报道出来的情况,有的为虎作伥,成为地痞流氓,有的过着奢靡生活,美其名曰,为了工作,为了艺术,有的把毒品当做精神食粮。同样是教育,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Lance课堂


看了这样的消息,真的是感慨良多,超级富豪的子弟在田插秧,他们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含义,而好多底层老百姓的孩子在当小皇帝。很多人以为是金钱让他们分出了高下,而实际上,绝对不是!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苏北一个普通的村落,走访了几户乡邻。现在的农村跟以往比,生活条件确实得到了提高,家家盖起了小洋楼,不少人家都有了小汽车。但是,隐忧其实无处不在。

在走访这几户老乡邻时,老一辈的乡情浓郁如故,可是,这几户人家的孩子,就不那么令人舒服了。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孩子出来想见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副二大爷老子天下第一的模样。

出来的第一句话竟然异口同声,叫我出来干嘛,烦不烦啊。手里无一例外都拿着手机,说话时,不耐烦是从侧面看到的,因为眼睛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手机。

早已过了早餐的时间,这些孩子还没有从被窝中起来,直接就是在床上玩手机的,看着眼睛红红的样子,估计又是通宵吧?

看看孩子,再看看他们的爷爷奶奶,一副巴结奉承的样子,这哪里是爷爷奶奶啊,这才是真正的孙子!

其实,我的那些老乡,说不好听点,也就是是才温饱了几天,就把子孙养成了小皇帝。有一个老乡家的孩子,花钱上了个三本,三万多块钱交了,一个月不到就回来了,因为学校里没人照顾,家里有爷爷奶奶两个老仆人,多自在啊。后来就一直在家啃老,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在外打工,供养着这么一个大小伙子宅在家里玩游戏,我也是醉了!

我跟这个孩子有几句简短的交流,一共就那么几句话,全部是抱怨,抱怨家里穷,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他的。

有一句俗语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福”,我想按照现在穷人和富豪对子女教育来看,这句话早就过时了,富豪们都在努力把优秀培养成基因传承下去,而穷人们也把贫穷的种子种在了子女的心里。寒门子弟竟然除了抱怨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想,而霍启刚郭晶晶的儿子却下田去插秧!

像我那个老乡的孩子,即使有富豪的资产也一样会败家败到一贫如洗,霍启刚郭晶晶的孩子即使没有了祖辈父辈的资产,只要坚持这样的教育,一样会出人头地,一样会让优秀成为习惯!


当代师说


霍启刚郭晶晶带儿子下田插秧,看到这几幅图,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羞惭之意填满胸腹。不管人家出于怎样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心里的预期,就凭背景是豪门,而在稀泥烂滑的田里挽起裤腿,弯下腰杆,触摸着臭烘烘的泥巴,这一行动的本身就让人称道赞叹。反观我们自己,自身就是农民,孩子已经成人,却连麦子、水稻、韭菜苗都难以分清。每到农忙的时节,总是找各种借口不愿下田,不愿出力,不愿被太阳晒,不愿被雨水淋,家长也总是抱着“给他说半天,磨半天嘴皮子,还不如自己干快一点”这样的心里,一晃,多年过去,能劳动的老了,干不动了,成长起来的小年轻们,宁可在城市里的空调房里窝着,也不想去田间地头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专家们、逐渐衰老的老农们都有一个心思——未来的田地究竟谁来种?在利欲熏心的今天,在金钱至上的今天,农民的孩子总是想“跃出”农门,而家长也不愿意逼迫孩子下地干农活——能自己干的自己干,不能自己干的就请人干,反正务农不但不能增加收入,遇到天道不顺反而有可能贴出老本,避免孩子们重蹈父辈覆辙是每个人的目的,让孩子们在城里赚大钱才是家长的心愿!可悲的是,许多家的孩子连自己的田地边界也不知道,更别提熟练的干农活了。

(图片来自网络)

霍启刚郭晶晶带着孩子站在泥巴水里,体验粮食得来的艰辛,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现实生活的普通民众,却已渐渐失去了教育孩子热爱劳动的信心、耐心、恒心,使孩子陷入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窘境里。

教育途径不同,但目的大致一样,我们普通民众需要深思的是,家里绝不要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任性小公主小王子,而应该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力所能及的劳动才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