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高的表现有哪些?

暖暖de小时光


你好,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肌张力高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手掌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张开。

二、牵拉婴儿的四肢时,感觉抵抗力强,很难拉开或活动,如拉动手臂前伸、上举均困难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

三、脚腕经常呈内扣状,脚趾下扣,呈剪刀状。手扶婴儿站立硬的平面,脚一直内扣和踮脚。

四、触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容易被误认为老年人常说的结实。

五、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儿科医生李萍


肌张力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用以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

肌张力高的宝宝通常有这样的表现

肌张力增高主要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家长较易观察到的有:

1.头后仰,仰卧时头一直向后背;

2.上肢肘关节、腕关节一直保持屈曲状;

3.手指拇指内收,双手紧握拳并很难张开;

4.双下肢总表现为伸直或者双脚交叉成剪刀状;

5.换尿布时宝宝腿不能分开,双足尖着地,两只手不能对到一起;

6.如果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可导致宝宝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减少。

脑瘫时表现为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均高,同时有姿势异常。有些家长看到肌张力高,就很自然的与脑瘫划上等号,给自己和家庭无端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脑瘫一定要有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切不可自己给宝宝扣上脑瘫的帽子。有些宝宝飞机手、头后仰,手握拳是正常的发育过程,并不一定是脑瘫。


儿科医生鲍秀兰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显然这种张力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不同运动肌群的肌细胞发生交替反射性收缩的结果。这种肌纤维的交替收缩使骨骼肌产生一定的张力, 进而使骨骼肌维持较为轻度的持续的收缩状态, 这一现象又称之为肌紧张。不难看出,正是由于肌紧张才使我们能够维持躯体的姿势。肌紧张的产生是由外力(主要是重力)牵拉或牵引骨骼肌和肌腱内的感受器,从而形成相应的反射, 使肌肉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

肌张力异常的检查是通过被动活动关节牵拉肌肉,测量关节活动角度的方法来实现。

1.足背屈角

(1)足背屈快轻角:仰卧扶膝伸展位,以保障能检测到整个小腿三头肌的状况。轻而较快地压足底背屈至刚有抵抗时,再用同样力度和速度核查不再改变,足背与小腿前侧夹角为足背屈快轻角,小腿三头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加大。

(2)足背屈慢重角:在足背屈快轻角基础上再逐渐增大力度,缓慢继续压足底背屈到不能压下时,足背与小腿前侧夹角为足背屈慢重角,慢重角提示小腿后侧肌肉、肌腱有无挛缩、粘连及挛缩、粘连的程度。

图 足背屈角检查

2.内收角

(1)内收肌快轻角:仰卧,握两膝保持下肢伸直。同时向两侧轻而较快地展开双下肢,刚有抵抗时两大腿间夹角为内收肌快轻角,内收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2)内收肌慢重角:在内收肌快轻角基础上再逐渐增大力度,缓慢继续展开双下肢到不能展开时,两大腿间夹角为内收肌慢重角,慢重角提示内收肌、肌腱有无挛缩、粘连及挛缩、粘连的程度。

图 内收角检查(仰卧)

3.腘窝角

(1)腘窝快轻角:仰卧,骨盆不离开台面,屈大腿呈膝胸位。轻而较快地展开小腿刚有抵抗时,大、小腿间夹角为腘窝快轻角,腘绳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2)腘窝慢重角:在腘窝快轻角基础上再逐渐增大力度、缓慢继续展开小腿到不能展开时,大、小腿间夹角为腘窝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腘绳肌、肌腱有无挛缩、粘连及挛缩、粘连的程度。

图 腘窝角检查

4.肩外展角

(1)肩外展快轻角:仰卧上臂伸直,握双腕轻而较快地外展。刚有抵抗时上臂与侧胸间夹角为肩外展快轻角。胸、背肌肉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2)肩外展慢重角:在肩外展快轻角基础上再逐渐增大力度,缓慢继续外展到不能展开时,上臂与侧胸间夹角为肩外展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胸、背肌肉、肌腱有无挛缩、粘连及挛缩、粘连的程度。

图 肩外展角检查

5.肘伸展角[图3-22]

(1)肘伸展快轻角:固定上臂,尽量屈肘后轻而较快地伸展。刚有抵抗时上臂与前臂间夹角为肘伸展快轻角。肱二头肌牵张反射亢进时该角减小。

B、肘伸展慢重角:在肘伸展快轻角基础上再逐渐增大力度,缓慢继续伸展到不能展开时,上臂与前臂间夹角为肘伸展慢重角。慢重角提示肱二头肌、肌腱有无挛缩、粘连及挛缩、粘连的程度。

图 肘伸展角检查

6.前臂旋后回弹角

前臂呈拇指向上位,检查者一手固定肘关节,另手握掌、腕部做轻缓旋后90度的动作,如此过程阻力较正常为大,提示旋前圆肌等牵张反射亢进,如很难旋后显示已有挛缩、粘连等;旋后90度后放手,如前臂回弹旋前超过90度也证实旋前圆肌等痉挛,可记录前臂回弹角,正常是小于90度。然后用触摸法核实。

图 前臂旋后回弹角检查


判断肢体肌张力五个快轻角参考值(单位:度)


注:此表提供的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正常值为首都儿科研究所观察120例正常婴儿及统计同龄60例脑瘫初步得出,仅供参考。表及文中月龄均为纠正月龄。内收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判断标准选自Amiel-Tison。

以上六项检查是肢体肌张力的检查,头颈、躯干等肌张力异常多可在姿势检查中观察到。上述检查中角度的测量方法应该是,助手在适宜位置把医生检测过程摄成视频,然后在电脑放像过程中截图,用测角器测量。为了便于测量亦可将图片放大、旋转;有测角软件的,也可用软件测量。这种方法既可保留动态及截图资料,又有可信数值。然而由于临床病人较多,诊疗时间有限等因素的限制,专业医生常常根据临床经验目测观察确认角度。目测确认角度应该是医生亲自操作,并对张力增高的肌肉触诊判断后,确认角度。

有些在姿势反应中没有观察到的上肢异常,亦可在上肢肌张力检查中认出。脑瘫上肢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屈腕、手握拳、拇指内收等。前臂旋前、屈腕、手握拳、拇指内收可在姿势检测中明确观察到。肩外展角及肘伸展角检查,不仅可对上肢肌张力初步定量,还可分出主要是胸背肌肉痉挛还是肱二头肌痉挛等,便于指导干预。婴儿在生理性下肢不负重阶段,下肢的异常主要依靠下肢肌张力检查发现。

实际上无论是快轻角,还是慢重角检查,都是诱发骨骼肌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主要有两种,位于肌肉中间部位的叫肌梭,位于肌肉两端肌腱部位的叫腱器官。肌梭对快速牵拉敏感,用快轻角检查,主要反映的是肌肉的牵张反射强度,异常提示痉挛主要发生在肌肉;腱器官对慢速牵拉敏感,所以用慢重角检查,主要反映有无挛缩、粘连及其程度,提示挛缩病变多侧重于肌腱。检查应该是先查快轻角,再查慢重角。如果先查慢重角再查快轻角,对快轻角结果有一定影响。因为先用较大力度、较慢的施力的牵拉,可减轻牵张反射,降低肌梭敏感性,快轻角结果较实际为小。

对于有无挛缩粘连的判定主要是依据快轻角与慢重角之间的角度差。以足背屈角为例,在足背屈快轻角异常加大的前题下,不伴有挛缩的快、慢角差常≥20度,伴有挛缩的快、慢角差常≤10度,挛缩重者二者可相等。若快轻角在正常范围,两角差≤10度,肌张力应该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小月龄的孩子快轻角有假阳性或假阴性出现,如足背屈角在纠正月龄4个月前亦可查出足背屈快轻角≥90°的异常情况,这时手的触诊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小于此值也不能确定就正常,要排除干扰因素。所以强烈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应纳入发育风险系统管理,定时按要求进行复查至6月龄止,如无异常可以退出脑瘫风险筛查管理,其它的发育行为管理应当照常进行。

肌张力检查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不同检查者施加力度差异,检查时孩子的体位、状况不同,检查室环境、温度不一,单次检查得出的结果还是多次重复后的结果都可能差距很大。对紧张的孩子检查用时较长或多次重复,可使结果比实际严重;对放松的孩子多次重复可使结果比实际轻,因为检查亦是一种对痉挛肌的牵拉,牵拉一段时间即可使牵张反射减弱。因此肌张力的检查应该保持清静,避免过多的干扰,室温控制在舒适的范围,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一次完成。一开始就出现婴幼儿哭闹等情况时,可暂缓等待。已经进行一半以上的检查,婴幼儿哭闹,应快速查完。并观察患儿情绪变化前后的肌张力变化,这种变化对诊断徐动型脑瘫意义重大。


婴幼儿早期综合康复


首先我们要了解肌张力是什么?肌张力是我们的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就是我们在完全放松状态下,肢体做被动的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阻力越大,就代表肌张力越高。

肌张力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锥体系的损害,常称为折刀式样,表现为病人被动伸屈时,开始阻力很大,到最后突然减弱,就像开水果刀样的感受;另一种是锥体外系疾病,呈强直性,被动运动时,肢体可保持一定位置不动,有如弯曲铅管的感受,故又称“铅管状”肌张力增强,在此基础上若伴有震颤,被动运动时,就像板齿轮的感觉,故又称“齿轮状”肌张力增强。


蜗牛儿爱吃肉


表现为:肌肉僵硬,引起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肌肉挛缩,关节变形,人体局部形态的改变等等。


zxl027dd0


你好!近些年来,宝宝肌张力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肌张力高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影响宝宝的正常活动,比如不能随意的拿一些物品,拿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很僵硬,手指不能完全的伸开。在严重一些就是影响孩子的行走,行走的姿势有问题,比如走的时候不会打弯。那么,肌张力高的表现有哪些呢?

肌张力高的表现:

一,手掌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张开。

二、牵拉婴儿的四肢时,感觉抵抗力强,很难拉开或活动,如拉动手臂前伸、上举均困难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

三、脚腕经常呈内扣状,脚趾下扣,呈剪刀状。手扶婴儿站立硬的平面,脚一直内扣和踮脚。

四、触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容易被误认为老年人常说的结实。

五、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变化,如果发现宝宝有肌张力高的情况,要及时帮助他们练习攀爬、行走和跑步。它能锻炼宝宝颈部、背部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有助于锻炼宝宝抬起头的能力,将来翻身,减少头部的重复局部压力,避免出现歪头,也有助于四肢的伸展、运动和精细的锻炼。手的方向。及时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检,预防新生儿肌肉紧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及早康复。


儿科医生王玲


肌张力高是一些出生的婴儿的一种表现

肌张力高的表现有:1、肌张力亢进可以导致姿势异常,往往是婴儿肌张力高的典型表现,比如交叉腿,就是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高所致。2、肌强直,是指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于抽搐。它往往是重症婴幼儿患者肌张力高的表现,如去大脑强直。3、肌张力不协调,是指伸肌、屈肌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动。肌张力高对患者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对婴幼儿,更容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将两腿分开、洗澡时难以将拳头掰开。




肌张力高 肌张力高

如何改善宝宝肌张力异常

如果要改善宝宝轻微肌张力高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物理治疗,包括水疗、中医推拿、康复训练、身体运动和游泳等。最容易操作的就是在家里让宝宝趴着玩儿,每天给宝宝做操(上举、平举和胸前交叉双臂练习、双腿轮流蹬车练习、手握脚踝转动脚和腿脚面贴小腿练习),如果是症状比较严重的话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帮助神经节的重塑。


极点32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肌张力高则表现为:下肢伸直(肌张力明显的亢进,并持续存在)、内收交叉(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亢进所致)、呈剪刀状(肌张力不协调)。


小骨头看人生


肢体僵硬最为明显,严重时影响行动能力 tf-zhurenzhul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