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立意,不能稱為故事——讀《故事工程》體會05

01

有沒有立意,決定你寫的是不是故事,很多作家發表了作品,但作品卻稱不上故事。

前面說過,六大核心方向有點類似我國的八卦,或者五行,再或者元素說,沒有具體的事物對應,只能是一種狀態。

02

對立意的描述是,既不是想法又不是預設的一種概念,聽上去一團模糊。作者也覺得說不清楚,只好用例子不斷說明。

用對一次旅行描述,來說明這三者的區別。

想法就是,打算去一個地方旅行。這個想法也許能寫成一篇遊記。

如果你沒錢、沒時間,又想實現夢想,怎麼辦?這就是立意

你和家人的關係有點冷淡,想通過一起長途旅行來彌補關係,這就叫預設。


無立意,不能稱為故事——讀《故事工程》體會05

舉一個更像故事的例子,

一艘沉船被撈出了海面,這是想法

但是沉船中包含不可告人的秘密,沉船內藏著財寶,更藏著一些秘密。受機密影響的利益集團,肯定不希望沉船被打撈,而更多的人希望沉船被打撈,這對矛盾就是立意。

但沒說如何解決,有個大英雄,消滅了阻止沉船出海的勢力,沉船終於被撈出來了,英雄再一次證明他是英雄,因為已經預先設計好劇情,所以稱為預設。

至於大英雄為什麼智慧神勇,敵人為什麼那麼蠢笨,全是作者預先設定好的,讀者能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就夠了,故事而已。萬一打撈上來,遭遇一場颱風,船又沉了,那就是新聞,不是故事了。

想描寫一個芭蕾舞演員。如果是關注芭蕾行業的作家,可能把這個想法豐富成為如何欣賞芭蕾舞,但這無法形成一個故事。

如果芭蕾舞演員遭遇事故,被截肢了,可是她仍然繼續想當芭蕾舞演員,截肢和當芭蕾舞演員成為矛盾,立意就出現了。


無立意,不能稱為故事——讀《故事工程》體會05

想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故事有套路。所以製片人自己想出來或看到有趣的想法,會把他丟給到劇組裡,讓專業的人把這個想法變成立意。

03

一隻足球隊拿冠軍了,這條消息可以寫出一篇新聞。但沒有矛盾點。劇組的劇作家就要創造出一個矛盾,例如把主角設計成一個守門員,而不是站在看臺上的記者。

這個設定能創造出兩個矛盾點:

第一、作為守門員,主角只能站在球門前上,等待不知何時球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飛過來。

第二他不是看臺上的記者,他的視線是平的,不能像記者那樣俯瞰全場,前方發生了什麼都不知道。

功能限制和殘缺的視角,讓守門員眼中的球賽,出現了懸念與未知,有了立意的影子,可以按這個方向完善故事了。

無立意,不能稱為故事——讀《故事工程》體會05

04

劇作家的任務就是尋找想法如何變成立意。當然優秀的故事創作者也該如此,作者用一部小說《可愛的骨頭》舉例,開始只有模糊的想法,天堂是什麼樣的?

但接下來深挖,故事的主人公為什麼會上天堂,因為她被謀殺了。誰殺的她?不知道。這是第一個矛盾。

接下來,作者加了一層矛盾,因為被謀殺,故事主人公上不了天堂。兇手是誰不知道,她的鬼魂要協助自己的親人,偵破自己的偵破這起謀殺自己的兇案。

如何上天堂和如何找到殺害自己的人,雙重矛盾,足夠吸引讀者讀到故事的最後一個字,小說有了千萬級的銷量。

05

可以總結想法、立意和預設的區別了。

描寫天堂,就是想法。

如果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告訴我們她是如何死去會怎樣?這就是立意。

如果一個死去的女孩,因為被謀殺,無法升入天堂,但是她有手段,能夠協助悲痛的家人,偵破謀殺案,最終在親人的懷念中,升入了天堂。這就是預設。因為她有手段,這是預先設定好的。

06

立意本身解釋清楚了,立意與其他五大核心元素如果區別呢?特別是主題,很容易和立意混淆。區別就在於立意包含矛盾。主題可以看作是一種場景,介紹故事是哪方面的故事,例如墮胎的故事。有點類似於預設。但預設是對立意的精細化,而主題是描述立意生存的世界。

分清寫的作品有沒有立意,決定故事是不是故事。沒有立意也許是一篇不錯的隨筆,但故事仍然被稱為文學作品的王者,致力於創作故事的作者,就要反覆推敲這六大核心元素是否齊全,搭配是否合理。特別是立意是否足夠吸引讀者看到故事的最後一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