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導語:史前社會的生業經濟經歷了一個從狩獵採集到原始農業發展的過程,狩獵採集初期,人們"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在火沒有被髮明的時代,人們食用生肉,並且用石器切割筋骨、皮毛使用。可以說,在石器時代,石質生產工具是推動人們發展進步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早期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舊石器時代常見以各種打製石器作為生產生活用具,常見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新石器時代盛行各種磨製石器,常見有各種磨製石斧、石鏟、石刀、石磨盤等。作為狩獵採集和原始農業發展的重要工具,石球,重石和環砥石在史前社會甚至是整個先秦時期佔據重要地位。

石器與史前社會生產

目前全世界已知最早的石器出現在距今三百多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發現於非洲的能人遺址中。這些最早的舊石器具有製作簡單、造型粗糙不甚規整、製作石器的原料隨意沒有經過精心選擇等特點。長期以來,人們將會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作為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事實上,現有的對於野生動物的觀察顯示,不少動物也會自發的製造和使用工具。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東非大裂谷景象

例如,生活在茂密叢林的黑猩猩會利用石頭砸開堅果的外殼,從而獲取果肉;以貝類為生的小動物會用石頭砸開貝殼;大猩猩會選取樹枝深入洞穴裡釣取白蟻等。但是動物們所能製造的工具往往是非常簡單地,而在早期能人時代人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製造的工具也極為簡單,因此我們很難根據地面上零星存在的幾件簡單石器就認定為是早期人類的產物。由此可見,會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並不是作為人類與動物本質區別的定論

大約到了直立人時代,人們開始製作一些稍微複雜的石器工具,人們會有意識地選擇較為優質的石料,甚至還會特意對已經用鈍的石器進行二次加工處理。舊石器時代常見的刮削器就是一種用石器、石塊或者石片進行二次加工的工具,因其一端或者側邊有鋸齒狀的刃部,以便於從事刮削工作而得名。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直立人打製石器

作為石器時代的重要生產工具,石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幾乎用石器製品替代了我們能想到的所有工具。之所以選擇石器作為主要生產工具,一是因為石頭是自然界中最為常見的東西,原料易得,常常散見於地表,便於原始人取用;其二是石料質地堅韌,作為生產生活工具能夠便於加工並且耐用,所以被人們廣泛使用。除了石製品外,史前先民應該還是使用了竹子、木頭等作為工具,不過沒有石器這樣普遍重要而已。

石球與狩獵經濟

所謂的石球就是一種圓形或者圓餅形的石質球狀工具,一般來說是經過打製或者琢制而成,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最為流行的生產生活工具之一。石球的大小不一,一般來說大者直徑可達近二十釐米,小的直徑僅有幾釐米,因此石球的重量也不一致。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石球

我國出土石球工具最多的是距今十幾萬年的許家窯遺址,遺址中出土有數以千計的石球。這些石球最重的有三斤左右,最輕的只有幾百克。許家窯遺址出土了許多馬類動物的化石,這些馬類動物顯然是當時人們最為重要的食物資源,也正是如此,許家窯人也有了"獵馬人"之稱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許窯遺址

作為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石球的具體用法是什麼呢?有人做過實驗,將石球綁在繩子上,用力扔出,可以重傷甚至砸死幾十米外正在奔跑的動物。甚至在現代許多以狩獵採集生活為主的原始部落中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捕獵,這種工具在當地被稱作"飛石索"。許家窯人遺址出土的大小不一的石球很有可能就是針對不同量級的動物設計的工具,儘管這種工具不一定能過瞬間殺死動物,但對於原始人來說,將動物砸傷在地,然後輔助以其他石質工具殺死並肢解動物,是完全可行的。

重石與狩獵、農業社會

重石是一種綜合性的生產和生活工具,所謂的重石,也叫做穿孔石,是一種礫石為原料的生產生活工具。目前來說,我國發現最早的重石是在距今一萬七千年左右的白蓮洞遺址中,伺候一直到了商周時期都還有沿用。根據民族學和考古學的資料顯示,重石的功能很多,可以用作狩獵、農業、宗教儀式等各個方面,是一種全能型的複合工具。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穿孔石

重石的基本形制不太固定,一般而言,是中間有一個對鑿的穿孔,平面形狀呈圓形、近方形或者不規則形。作為狩獵採集的重要工具,重石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作狩獵活動時,一般是從中間的穿孔通過將重石穿於繩子上,然後在繩子的一端繫上一根木棍,使用時握住木棍一端,而後用力甩出。作為採集工具時,通常是針對塊莖類植物而言的,將重石從木棍中穿過,而後用腳踩住重石,同時木棍向上翻掘,在槓桿作用下能過輕易翻掘出地下的植物塊莖。

用作農業活動的重石,一方面和發掘塊莖類植物相似,用作翻土工具;另一方面則是作為一種點種工具使用。在現在的農業活動中,許多作物的播種是需要用鋤頭挖掘一個小坑,然後再將種子播撒到土裡,再填土。用作點種工具的重石也是如此,在槓桿作用下,將土翻出一小塊,然後可以將作物種子播撒進去,當然根據翻土面積的需求不同,有時候重石也並非必要工具,只需要將木棍削尖的一頭插進地下就可以挖掘出深坑用於播種種子。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古代巖畫

除此之外,重石還可以用作宗教祭祀的工具。在許多國外發現的巖畫中描繪農業生產中的求雨活動時,通常有這樣一副圖景:巫師在進行宗教求雨活動,旁邊一群輔助的人身邊放置有穿孔石製作而成的工具,這種工具在很多祭祀場合中都有出現,因此我們認為它就是作為一種法器使用的。除此之外,在原始社會中還盛行一些生殖崇拜,也有人認為在宗教活動中,重石因為其特殊的形制,是被視作女性崇拜的象徵。

環砥石與石器穿孔

環砥石是一種特殊的石器穿孔再加工工具,其形狀近似螺殼,兩端都有尖端,中間較大。關於環砥石的用法,一般認為它是和石器穿孔加工有關,但是對於其具體用作石器穿孔加工的哪一步,以前卻存在爭議。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穿孔石刀

石器的加工通常包括打片、修理刃部、和穿孔等。

穿孔技術是一項古老的技術,最早誕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最早的穿孔製品並不是石器,而是各種貝類、骨頭類製品。穿孔技術的出現是人類生產技術上的一次重要進步。通過對器物穿孔系掛的方式,解決了史前人類隨身攜帶器物的不便;對於貝類的穿孔能夠成為裝飾品,體現了人們的審美意識。在距今三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遺址中就發現有大大小小的穿孔貝殼,儘管有機質掛繩已經腐壞,但從其保存樣貌來看,不難看出這是一件貝殼項鍊。

對於穿孔技術的一項重要發展就是穿孔石器的產生,石器穿孔不僅可以用於系掛,還能夠對其進行裝柄,成為複合工具。石器的穿孔方式包括有單面鑽和雙面鑽兩種,使用的方式通常有鑿鑽(使用尖銳工具一點點雕琢)、刻劃鑽(使用尖狀物體進行反覆刻劃鑽孔)和管鑽(使用竹木等有機質進行鑽孔)等。鑿鑽的使用需要尖銳的石器工具,比如舊石器時代常見的尖狀器救是用於鑿鑽的工具,有人認為環砥石兩端尖銳也能夠用於鑿鑽。

石球、重石、環砥石與史前社會狩獵和農業發展

管鑽石斧

從環砥石現存的微痕上來觀察,環砥石應該並不是用於鑿鑽的工具,但是與穿孔有密切的關聯。環砥石的尖端有類似環圈狀的微痕,很可能是在穿孔中承擔著以轉圈的方式將圓孔磨透的作用。通常在進行鑿鑽以後,穿孔中間將透未透,如果繼續鑿鑽很有可能會損壞穿孔,影響美觀及使用。因此使用環砥石以旋轉的方式能夠將圓孔壁打磨光滑規整,使得穿孔的最終步驟完成。

結語:作為自然界中最為常見和易得的原料,石頭被作為早期人類社會的重要生產生活工具沿用下來,以至於在長達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人們都使用石器作為需要的生活用具。對於石器的加工和製作伴隨著原始人類進化成直立人、智人的過程,石器的製作鍛鍊了人類的腦力,提高了早期人類的認識水平。從狩獵採集社會到早期農業社會,石器在生產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場合和要求對石器工具進行改良和複合,複合工具的出現就是人類意識上的一次成長,不同質地的工具疊加,也是人類生產力進步的表現。正是因為長期生產和使用石器工具,人們對這類物品產生了特殊的喜愛,在早期宗教中人們用石頭雕造出各種宗教崇拜的對象,並且反映到各種巖畫創作當中。

參考文獻

戴聖《禮記·禮運》

張之恆《環砥石與穿孔技術》

王強《石器時代的"萬能工具":穿孔礫石或穿孔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