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間有人想過給自己買份健康險麼,為什麼?

用戶7668509420520


誠然,這次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大家對自身健康的擔憂。

目前市面上普遍預計,疫情發生後,消費者保險意識空前提升,對於自我的健康管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也讓健康險產品脫穎而出,其中線上健康險產品最受矚目。根據騰訊微保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劉家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疫情大大激發了用戶對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這兩個月以來,微保增加了2500萬有效用戶。”而麥肯錫近期發佈的報告也認為,疫情進一步激發人們對健康險、意外險和壽險的需求,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群、帶病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險種,這幾類人群是本次疫情波及的主要群體,因此保險意識被大量激發。本來就快速增長的醫療和健康險板塊,將被進一步點燃。另外,隨著新冠疫苗的隨後面世,基於疫苗有效性的新型健康險也可能會熱銷。

但是,另一方面,考慮到疫情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會考慮到現金為王,選擇持有現金過冬。

近日,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以及新華保險五大上市險企公佈了今年1-2月份的保費數據,疫情對保險行業的影響初步顯現。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五大險企保費總收入為6719.74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3%,其中,中國人壽前兩月保費收入2280億元,同比增長20.5%;中國人保前兩月保費收入1241.61億元,同比下降5.13%;中國平安前兩月保費收入1893.3億元,同比下降8.6%;中國太保前兩月保費收入909.23億元,同比上漲1.6%;新華保險前兩月保費收入395.6億元,同比上漲44.2%。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三升兩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五大上市險企保費總收入1435.39億元,環比大幅下降72.8%。

中新經緯客戶端此前曾發佈女性理財調查問卷,在有關保險方面的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已經購置保險;31.9%的女性選擇再觀望觀望,不著急購買;僅有15.7%的人表示最近要給自己買一份保險,多一份保障。該問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確有不少消費者近期沒有購買保險的想法。

中新經緯記者採訪了多位消費者發現,疫情之下,不少人對於現金流的預期趨於保守,因此會暫緩保險產品的消費。山西省某個體商戶陸婷表示,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她近三個月的收入情況頗為嚴峻。“之前確實考慮過購買健康險,但是近幾個月我的收入很少,健康險、重疾險保費都比較貴,所以還是想多留點現金在手裡,暫時沒有購買保險的想法。”

疫情之下,健康險實現短期快速發展成為行業共識,但基於產品特性,保費規模佔比難有顛覆性改變。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後推動設立的專業健康險公司,此次卻未必面臨全然積極的發展環境,業內指出,受制於現金流情況和各類險企均可以在健康險市場分羹的背景,在目前健康險產品開發規則一視同仁的前提下,專業健康險公司或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全民抗擊疫情的戰爭仍在持續,而在疫情之下,中國居民保障意識提升成為行業共識,保險保障、健康險、重疾險等關鍵詞熱度激增,而疫情對消費者在健康險領域的需求刺激,進一步利好行業。從非典時期的經驗來看,疫情推動健康險保費收入迅速拉昇,而在當下,在健康險教育鋪陳多年、互聯網渠道普及的背景下,面對保險消費主力軍的年輕化遷移,健康險或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洋洋灑灑聊理財


回答一下

在這次疫情期間,極大地刺激了大家買健康保險的積極性。健康保險的銷售額大幅增長。

看一個數字:今年1月份,全國健康險保費已經超過車險,健康險為941億,車險為850億,成為第二大險種。而2月份,雖然受疫情很大影響,線下銷售下降。但線上健康險銷售更加火爆,比如騰訊旗下的微保,健康險保費環比增長在39%以上。

道理其實很簡單。疫情極大提醒了大家,增加了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同時,給了大家時間選擇和思考。自然這時候,關注這方面風險的就多了,買的也就多了。

對於一般民眾,如果買保險,首先建議給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買意外險。然後就是健康險。特別是健康險,很重要。而所謂的少兒保險,其實是要放在最後考慮的。


守中堂主人


針對疾病相關的保障(重疾險和醫療險)一定是首選,這次疫情終將過去,就如2003年的非典一樣,但是,過去之後呢?好了傷疤忘了痛嗎?未雨綢繆,總勝過亡羊補牢。

其次,能夠給予我們確定的以及穩定的現金流的年金險,建議儘早準備。

畢竟生活無常,往大了講,可能遭遇天災人禍,往小了講,可能經歷生意不景氣甚至虧損、投資失敗、工作變動,這個時候,有一筆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的現金流,能讓我們每個月固定領到一筆確定的錢,在別人焦慮彷徨、著急無奈的時候,我們心底能多一份踏實,和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