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典衣治學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吟詠這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詞句,人們自然會想到宋代著名的女詞人

李清照

李清照典衣治學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與山東諸城太學生趙明誠結成情趣相投的一對夫婦,他們都十分酷愛鑽研金石學。他們寒素貧儉,夫妻二人常典當衣物,取半千錢,買來一些碑文古蹟,到家裡研探。他們以鑽研學識為平生快事,為此投入全副身心。

李清照典衣治學

後婚兩年,丈夫出任地方官,家中有俸祿,但李清照仍節衣縮食,生活的十分儉樸。她給自己立下了這樣的規矩:不吃第二道葷菜;不穿第二件綢衣,更不置辦明珠翡翠等裝飾品。但凡是購買研究工作需要的古今金石史料,卻慷慨解囊,毫不吝嗇,因此常常弄得身上一文不名。即使如此,有時她在街市碰見珍貴的史料,便當即脫掉身上的衣服,典質購買。

李清照典衣治學

有一年,李清照在都市遇見一個人,手持唐代大畫家徐熙的《牡丹圖》真跡出售,李清照連忙把商人帶到她家安頓好,然後四出奔波借貸。無奈,巨資驚人,東拼西湊仍不夠數。商人在她家住了兩天兩夜,見李清照回家時愁眉不展,知道錢不夠數,便搖一搖頭徑自走了。為此事,李清照著實婉惜了好多天。

李清照典衣治學

星移物轉,日積月累。經過十多年含辛茹苦,李清照夫婦收集、刊印、校對了金石學書刊達到了十五車之多。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侵犯北宋,在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中,李清照有這樣一條準則:如遇到萬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第一拋棄傢什雜物;第二拋棄衣被行李;第三拋棄書籍卷軸;第四拋棄笨重古器,餘下的珍貴金石拓本則與身共存亡。

李清照典衣治學

南渡後不久,由於途中感疾,趙明誠竟於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趙明誠卒後,李清照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李清照也身染重疾,臥床不起,但她仍以頑強的毅力,保存著殘留下來的金石拓本。她把這些珍品藏在病床下,由自己親自保管。

有一次,附近一個姓鐘的人,挖牆偷走了五竹箱拓本書刊,廉價賣給了別人。李清照想盡一切辦法,重賞收贖,仍不得全,悲慟至極,痛不欲生。

李清照典衣治學

若干年後,這位堅毅頑強,多才多藝的女詞人,便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李清照典衣治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