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英語課有些老師不講英語而講漢語呢?

KEC英語實戰課堂



似乎大多數人,對於英語老師上課講漢語,都有挺大的不滿意,認為只有全英語教學才是王道,這根本就是中文環境中,英語教學的最大誤區。


作為象形文字的中文,對於語言解析有著先天的優勢,這種優勢不僅僅因為漢語本身,更因為從掌握漢語開始的那一天起,我們就“活”在圖畫的世界裡,漢語用最短路徑把外部世界壓縮成了文字,並且差異度最小,英語能做到嗎?顯然不可能。


我們舉個例子:


have:You use have to say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owns a particular thing, or when you are mentioning one of their qualities or characteristics.(摘自柯林斯)


這句話裡,把have描述成一個【擁有,所有權】的含義,但是你懂什麼是‘have’的含義了嗎?實際上還是模糊不清,因為這只是白話描述。


來看看中文怎麼解釋‘有’這個字的,這必須要從甲骨文的演化來說,一張圖片讓大家一目瞭然。

看懂了嗎,手持肉,則為有,是不是很形象,是不是很容易記憶,那麼引申到‘have’難道記不住have的意思嗎?相比較那一連串的英文解釋,哪個更容易記憶?“漢語”作為直接的解釋工具,擁有如此之大的價值,很多人卻極力的否定,不知道是什麼想法。


我的學生目前在新西蘭留學,面對語法依然有難以理解的問題,知道國外的老師怎麼告訴她的嗎?“說的多了,你的語法自然就通了”,她對我說,雖然這樣的說法也對,但是對於短期內要處理大量學業任務的她來說,這樣的學習建議無法壓縮學習流程,所以還得回來上課,上課用什麼解釋?難道我的英語能比“native speaker”好,恐怕差的十萬八千里,但是因為有了漢語,直接就可以繞開很多障礙,進行深度解析。


“唯英語教學論”本身就挺偽命題,如果沒有外籍人士的直接參與,或者優質的英語環境,你拿什麼去直接英語教學?對於人口基數大的中國,教育資源本身就很稀缺,應用漢語是為了更好的理解,沒有理解有輸入嗎?靠“去訂餐怎麼說”“去看醫生怎麼說”的標準化口語?你腦容量沒那麼大好不好,記一百句可以,記一萬句呢?時間註定花費在忙忙碌碌的記憶之中。在語法教學,單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苦不堪言的去“記憶”的痛苦經歷,大家是不是都經歷過呢?這就是不會靈活應用的惡果。


既然知道了“have”的演化,現在完成時難嗎?過去完成時難嗎?到這一層理解不了,只能說語文基礎差,自己的母語掌握的不好,別無其他。


那就說道這裡了,沒有哪種語言最好,只有在某個地方更有優勢,取長補短,靈活應用才是王道。


英語老師宸霄


我談談我的觀點:老師們在英語課堂上不講英語,可能有些因素需要考慮吧。

首先,學生基礎是最關鍵因素。

如果一個班裡大多數學生基礎不好,掌握的詞彙很少,他們聽不懂滿堂課英語,那你的英語課又有何意義?難道是為他們聽不懂而你一人胡說八道嗎?即使有少數人聽得懂,但作為老師,總不能對個別人授教吧?

其次,某些知識點,特別是生硬的語法知識的講解,可能漢語講解比英語更容易吸收和理解。因為本身語法術語學生就很少碰到或見過,如果一昧地講英語,學生只能是雲裡來霧裡去,那你的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了呢?教學進程還管不管?

當然,排除這兩因素,英語課上應該多用英語授課,畢竟學生是來學英語的,本身聽說英語的機會就及其地少,所以我們老師要儘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磨練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再說考試也有聽力,怎麼提高他們聽力呢?難道僅僅靠做幾套模擬試題嗎?

誠然,學生基礎不太好,可以起初試著中英文講解,慢慢地學生詞彙積累多了,就可以全程英語交流。

以上是我的拙見,歡迎大家評論!


霞霞老師教英語


從教學的要求出發,英語老師上課應該儘可能多的使用英語,這樣能營造一種語言的氛圍,可以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力和語感。但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適合接觸英語比較長的學生。

如果一個學生,從很小的時候(比如1歲會更早)就接觸了英語,家長可能會英語,經常跟他用英語交流,或者經常給他播放一些英語的錄音或視頻,又或者很早就送他到英語培訓中心學習,潛移默化地培養了他的聽說讀能力。總的來說就是這個孩子一直在有英語語言的氛圍中生活,那麼他一到學校,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全程用英語講課,他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們的大多數學生是沒法達到這個條件的,英語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門陌生的語言,如果老師這時候上課用的英語過多,就會造成學生沒法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容易產生牴觸的情緒,教學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所以這時候老師能輔助漢語及動作,面部表情來進行教學,應該更能幫助學生學好英語。

還有一個情況,就是老師面對的學生背景各不相同,有些早早就接觸了英語,有些在學校開課前從未接觸,有些是學過了學得很好的,有些卻是跟幫學的,稀裡糊塗。所以,學生英語水平的良莠不齊也是造成老師上課多用漢語的原因,希望能夠兼顧到大多數學生。


閒庭信步花滿樓


這也是迫不得已的行為。

第一,學生英語水平各有差異,有些孩子的聽力水平並不好,如果只用英語授課,自然會導致這一部分同學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第二,取決於老師的水平。老師的水平千差萬別,有些老師的口語水平也許並不夠好。

當然,英語課堂老師還是儘量用英語去營造學習環境。可以一步步的滲透英語常見用語,鼓勵學生多聽多說,老師可以用英語先去表達,再詢問學生是否理解。如果不理解,可以再用漢語解釋,並板書關鍵詞彙。這樣經過老師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實現英語課堂的。


tzyhi


首先所有的語言他們是有共性的。語文漢語有拼音有音節,英語也有音標。英語單詞有詞根,漢語字體有偏旁部首。簡單的講解二者的共性,有助於英語的學習者對這門語言的大概的一個瞭解。

其次從學習方法上來講,二者也是有共性的。都是通過大量的閱讀,書寫,記憶,背誦等等。二者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厚積薄發,潛移默化堅持下去才能夠很好的掌握。


外貿的那些事兒


好久沒有在頭條回答問題了。今天重返頭條,恰好我是英語老師回答你的問題。

英語課老師是不是全程英語授課主要看教學的目的。


騎跡angel


現在國內公辦學校中的英語課是以應試為目的,重在講解單詞、短語與語法的使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應試能力,當然是用大家熟悉的漢語解釋更易於讓全班同學理解;如果用全英語教學,英語老師也能做到,只是這樣一來,有些聽力基礎不好的學生就聽不懂了。

用什麼方式不重要,關鍵是什麼方式能更好的完成目標。


一笑老莊屈李


英語老師應該是講英語的。但有很多因素講不成英語!

第一,

學生聽不太懂。我所在是一所鄉鎮小學,第一天上課,英語較多。畢竟是六年級,結果學生反映根本聽不懂。怎麼辦,只能減少,不能讓他們聽不懂課吧。

第二,一節課時間有限,但是內容不少,必須要保證內容完成吧。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是可以的,如果是語法類的,怎麼講?光是那些專業名詞都夠學生學好多節課啦!還上不上內容?

第三,有很多英語老師並不是英語專業,自身的專業素養不夠過硬,可能自己都沒搞懂,怎麼可能流利地輸出呢?我曾經聽過一位英語備課組長的課,他在聽別人課時,說的頭頭是道,你以為他的課你能學到不少,要不然也不能勝任組長職位不是。結果,那個尷尬啊!!英語讀的不是英語,知識點沒有知識點,氣氛沒有氣氛。只能呵呵!真是同情他的學。


山豆子山


小神獸5歲開始學英語,在機構一直就是全英文教學,因為都是很小的孩子,老師們確實循循善誘的在教,一個班三個老師五個孩子,肯定沒問題。上小學了三年級開英語課,一個班幾十個孩子一個老師,沒幾個接觸過英語,這時候你讓老師英語教學,那真的就不用學了。用的課本也不一樣,機構是全英文的課本,學校英語書是中英文雙語。所以,中國的英語教育,不作為主課是對的,應該是有興趣有需要的孩子可以從小選學,教育方式也應當以聽說讀寫掌握運用為主。順便說一句,最反對的是有些家長自己拿著話本教孩子英語,聽著都著急。


辣姐包包裡有糖


1.教師講英語,學生不大能聽得懂;

2.有水平全程講英語的教師估計也是很少;

3.我們的考試以筆試為主,雖然宣稱聽說讀寫均衡發展,但是主要是筆試,那麼學習語法、瞭解單詞含義、做閱讀題的時候,口語的作用不大;

4.教師在講語法的時候,在講授單詞意思的時候,是說漢語方便呢,還是用一大堆英語詞彙來講解翻譯另一個單詞方便呢?也許後一種更精確,但不實用

5.我們的英語體系有我們自己的培養目標,我們培養的人才是學習國外最新技術知識瞭解科研動態的學生,看得懂文獻很重要,用英語社交互動並非我們的追求

6.大環境下,沒有這個全體師生說英語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