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雍正皇帝繼位後,真如電視劇所講大開殺戒,對親兄弟下狠手嗎?

吳冠秀


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創作之後的再創作,雍正手段是狠辣,但沒有像電視劇說的那樣。

雍正即位後,和他爭奪皇位的那些兄弟基本是被圈禁的,衣食無憂,但行動受限,不過能夠老死病死對他們來說算是比較好的結局了。自古帝王無情,想想秦二世胡亥,兄弟姐妹被五馬分屍,雍正的做法,算是很不錯了。

雍正當了皇帝,他的這群兄弟中支持他的,理所當然的境遇比較好,比如封允祥為怡親王,信任有加;比如允祿,過繼給莊親王后,襲封莊親王;還比如允禮,封為果郡王,後來晉升到親王,掌管理藩院事,還擔任宗人府宗令,管理戶部。





黃老夫子


假如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雍正在奪嫡成功之後對待兄弟的手段實在算不上心狠手辣。

雍正即位之後,首先面對的是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在青海的反叛。

1723年,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敗準噶爾,將青海完全納入帝國版圖。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在平定青海之後,開始著手處理“八爺黨”。

四月,雍正說老八胤禩:“肆行悖亂,幹犯法紀,朕雖欲包容寬宥,而國憲具在,亦無可如何,當與諸大臣共正其罪”。

於是,削去老八胤禩的宗籍和圈禁,改名為“阿其那”(待宰的魚),與其同時被削宗籍和圈禁的還有老九胤禟和老十胤䄉,老九改名為“塞思黑”(討厭的人)。

除此之外,老十四胤禵被派去守陵,老三胤祉後來由於對老十三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便多了胤祉爵位,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 老八胤禩死於雍正四年,胤禩因嘔病卒於監所,民間傳說為毒死。

  • 老九胤禟死於雍正四年,幽禁致死,也傳說為毒死。

  • 老十胤䄉在乾隆二年被釋放,封輔國公,死於乾隆六年。

  • 老十四胤禵在乾隆即位後被釋放,後任多羅恂郡王,死於乾隆二十年。

  • 老三胤祉死於雍正十年,病逝於景山幽禁之地。


當年參與奪嫡之人,除了老八和老九有嫌疑是被殺之外,其餘都是善終。

而這完全不能與唐朝李世民、明朝朱棣奪位成功之後的殺戮相提並論。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幼兒全部被殺,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收入李世民的後宮之中。

朱棣造反成功之後,大肆捕殺建文帝一朝官員,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滅其族。其中因方孝孺受牽連而死者共873人,因黃子澄受牽連而被殺的有345人。

後來,藩王中的齊王、谷王等都被貶為庶人。

因此,雍正即位後的表現其實算不上大開殺戒。


心向青山


九子奪嫡中所有兒子們的下場

皇長子胤禔: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終身圈禁

愛新覺羅·胤禔,其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早殤,按照封建禮法,所以被列為皇長子。

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納蘭明珠可是個名人,當年就是他力主撤藩滅掉吳三桂的。明珠的兒子,納蘭容若,就更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了。

胤禔在諸皇子中是比較聰敏能幹的,早年也很受康熙的信任。

之後,胤禔仗著自己是皇長子,加上康熙對自己的信任,一心想奪嫡繼承大統。因為胤禔比較痴迷喇嘛教的“魘勝”巫術,所以胤禔企圖以喇嘛巴漢格隆的匿術咒死皇太子胤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事情敗露,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謀奪儲君之位,被削去爵位並且終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被兩次廢黜,第二次遭廢黜吼被終身圈禁

二皇子胤礽

皇太子胤礽,其母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時,恰逢吳三桂叛亂,就難產去世了。而康熙與皇后自幼青梅竹馬,康熙認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被封為太子親自撫養宮中,對胤礽格外的寵愛。

但是由於教子失當,加上康熙朝後期激烈的黨派紛爭,致使皇太子胤礽歷經兩立兩廢,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因此,這個胤礽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子。

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後被關押在石景山,當年就被折磨致死

三皇子胤祉

三皇子胤祉喜歡舞文弄墨,周圍都是些文人。他們受康熙之命,負責編書,還負責重修壇廟、宮殿、樂器,編制曆法等。他們的最大成就是編輯了我國第二部大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根本沒有形成什麼明顯的朋黨之勢。

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其名改為允祉,並以他與廢太子胤礽來往親密為由,將他發配到遵化馬蘭峪為康熙皇帝守陵。在守陵期間,雍正其爵位,囚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皇四子胤禛:成功奪得帝位

皇四子胤禛

皇四子胤禛,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整個奪嫡運動的勝利者。

雍正上位,完全是以制度取勝。可以說,沒有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深度改革,在位十三年,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被趕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閉於宗人府,不久後死於監獄

皇八子胤禩

胤禩在康熙朝眾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終是諸皇子內最好的一位,稱讚他“樸實”“極正氣”。胤禩為人“樂善好施”,人稱“八賢王”。

因此,胤禩在朝中、江南一帶都有極好得聲望。其身邊還聚集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衛鄂倫岱、內大臣阿靈阿等人,這就是著名的“八爺黨”。

雍正繼位後,視允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將胤禩削去王爵,開除出皇族,改其名為“阿其那”,囚禁於宗人府。不久後,胤禩病逝於宗人府。

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在押解途中突然死去

皇九子胤禟

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

在雍正即位後,皇九子允禟被派往接管軍事,如同充軍。

雍正三年(1725年),胤禟被革爵。

雍正四年,被定罪狀28條,削去宗籍,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改其名為塞思黑。

同年,允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43歲。

皇十子胤䄉:獲罪被關進大牢,直到乾隆繼位才被釋放

皇十子胤䄉

皇十子胤䄉,因黨附允禩,為雍正所恨。

因其參與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並在九子奪嫡中與以皇四子胤禛為首的三爺黨作對。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並授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胤䄉病逝,享年五十九歲。

皇十三子胤祥: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皇十三子胤祥

在九子奪嫡的爭奪中,胤祥對雍正的幫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後,被封為怡親王,總理朝政。後又出任議政大臣,幫助雍正皇帝處理重大事務。在其死後,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廟,並給他上諡號為“賢”。為了紀念其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為滿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諱的人。

皇十四子胤禵: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次年被軟禁,乾隆朝獲釋

皇十四子胤禵

皇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但兄弟二人的感情素來就不好。在九子奪嫡中,胤禵加入皇八子胤禩的陣營中與自己親哥哥皇四子胤禛作對。雍正三年,被降為貝子,並被軟禁於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即位後,胤禵才重獲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