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大和号460主炮有防空能力,是真的吗?为何衣阿华406没有?

诗和远方的洋


风传大和级战列舰的460mm主炮可以防空,可能只是因为它配置了防空用的弹药吧。至于说打不打得到,还是看缘分吧。借这篇问答,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传说中的三式弹,也抛砖引玉,浅谈一下二战舰艇防空的学问。

关于传说中的二战日本三式对空弹

说到战列舰主炮用于防空,许多读者朋友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二战鬼子的三式弹。

好吧,小编在这里首先辟一波谣,传说中的三式弹并不都是防空弹:三式弹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三式通常弹(又叫三式烧霰弹),另一种是三式对空弹。

↑三式通常弹其实是一种燃烧子母弹,它通过设定定时引信,在目标上空炸开弹体并释放内含的470枚手榴弹大小的小型燃烧弹,向目标方向抛洒。

这些漫天飞舞的子弹药,一炸就是一大片,并且可令目标发生严重的火灾。这种炮弹很适合攻击机场、建筑物、部队集结地等面状软目标。故此在1942年瓜达卡纳尔战役中,“东京快车”炮击瓜岛亨德森机场所采用的就是这款炮弹。(虽然是金刚级的356mm三式弹)

↑而三式对空弹,其攻击效果也就是上两幅图所呈现的样子。三式对空弹采用延时引信,爆炸后,其内部的小型破片弹和小型烧夷弹就会在空中炸开,用以攻击敌方密集编队的战机。这种烧夷子母弹兼具有燃烧弹和破片弹的特点,其炮弹破片可以使一定范围内的战机机身受创。且烧夷弹的材料具有黏性,一旦飞散到敌机上,可以使金属蒙皮变形或融化,即使对自封式油箱的橡胶外壳也具有一定的破坏能力。

当然,这是日本人对三式弹的描述。且不论它是否有虚假夸大的成分,至少由于其用战列舰的主炮发射,又带来了诸多问题。

↑以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座460mm三联装主炮塔为例,其单座炮塔重达2774吨。要知道,同时期的一艘秋月级驱逐舰也只有2701吨的标准排水量。如此庞然大物,其反应速度也十分迟缓。大和级的每座主炮塔由一台功率高达500马力的电动机驱动,旋转速度却只有约2°/秒。

也就是说,当大和级需要将指向正前/后方的一座主炮塔指向90°位置的舷侧,需要至少长达45秒时间,而且这还是在采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

↑大和级的460mm炮采用3°定角装填,即在射击后主炮需复位到3°的俯仰角进行装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炮的射速。不过好在,大和级的主炮俯仰速度达到了10°/秒。

在采用三式弹对空射击时,战列舰主炮需要采用40°左右的大仰角射击(此时的弹道才有足够的高度,能够攻击15-20km外的高空机群),这时的理论持续射速在41秒/发左右,实际战斗射速应当在1-1.5分/发。

假设敌方机群以400km/h的速度向大和级袭来,大和在15km的距离上开始开火,那么即便是理论上,大和级在敌机抵近到5km的这段时间里只有两次开火机会。哪怕忽略精度问题,这一两次开火也只能对敌方机群进行极其有限的打击。

↑这是衣阿华级406mm主炮的全装药发射状态演示,炮弹后面白花花的一大摞都是发射药包。如此之大的装药量,对于战列舰主炮的烧蚀作用会相当严重,影响炮管精度和使用寿命。

而且发射三式对空弹时,主炮需要采用全装药射击,对炮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对炮管寿命也是很不友好的消耗。且三式弹内装的燃烧子弹头存在火灾隐患。可以说三式对空弹在实际使用中,颇为鸡肋。

↑这是一张非常罕见的照片,大和级二号舰武藏号战列舰在1942年的一次炮术演习中采用其460mm前主炮发射三式对空弹,可见其炮口火焰之大。当然,对炮管的烧蚀作用也很严重。要知道,一般战列舰主炮的身管寿命,在采用正常装药射击的情况下也就300发左右。采用全装药的话,这一数字至少要打个五折。

三式对空弹仅有一次有记录的实战经历,而这也同样是大和级二号舰武藏号唯一的一次实战开火记录。在1944年10月24日的锡布延海战中,武藏号向来袭的美军机群发射三式对空弹。据称,在战斗过程中武藏号的一座主炮在发射三式弹时由于燃烧子弹药在炮膛中爆炸发生了炸膛事故。但由于该舰在随后的战斗中被美军飞机击沉,所以这次炸膛事故无证可考,三式弹也没有取得任何确认战果。

关于二战战舰防空——127mm炮足矣

至于说二战美帝战列舰为什么不考虑主炮的防空功能?嘛,本来主炮防空就是不务正业,说不定到头来还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且,舰船的防空任务,本就应该交给更为灵活的中小口径火炮。对于远距离的敌军机群,127mm炮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战螺旋桨飞机的速度一般可以达到400km/h,战争后期的较先进型号甚至可以突破650km/h。二战时期,大部分127mm级高平两用炮的对空有效射程为10-15km,40mm级机关炮为4-6km,20mm级机关炮在2km左右。

400km/h,也就是说每飞1公里只需要9秒。按照上面的数值计算(在这里除了计算最大射程,也将最小射程算入),127mm炮的射击时间最多只有54-99秒,40mm炮为18-36秒,轮到20mm炮开火时,距离飞机飞到自己头顶投下炸弹最多也就只有十多秒了。


因此,对于二战舰船上的防空武器来说,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反应速度和火力的持续性。即能够尽可能快地瞄准、跟踪目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目标倾泻尽可能多的弹丸,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击中目标。瞄不到、打不中,炮再大也是浮云。(在这里借一下陆军的图)

而且在实战中,往往会遇上比理论值更复杂、更猝不及防的状况。

↑上面的动图是1945年5月11日上午,美帝邦克山号航母(USS Bunker Hill,舷号CV-17)遭到一架零式神风特攻撞击。由于目标借助云层掩护发动突袭,且速度较快,加之目标来自射击死角较大的舰首方向,当时舰上的20mm厄利空机关炮的射击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秒。以普通人的反应,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拦截。

↑二战美帝在大小舰船上塞满了诸如博福斯40mm、厄利空20mm这样的中小口径速射炮,打起来都是炮弹管够尽情泼水的主。不过,在这里我们着重说一说127mm舰炮。


↑我们在这里对比一下二战美帝的双联装127mm高平两用炮和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三联装152mm主炮。可见127mm舰炮的反应速度(俯仰、旋转速度)比152mm舰炮快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在面对高速逼近的空中目标时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最关键的是,炮弹装填仍需极大依赖人力的当时,对于装填手而言,127mm炮的25kg弹丸绝非只是比152mm炮的47.6kg弹丸轻一半左右那么简单——试想抱着一个50斤的弹丸进行持续装填作业(手动@黑叔叔人肉装弹机)和抱着一个100斤的弹丸进行持续装填作业,装填手的体力负担明显不在一个级别上。不难推断,二者的持续射击能力决不可同日而语。而对于速度快、数量多的空中目标时,持续凶猛的火力输出正是127mm舰炮防空能力胜过152mm舰炮的最重要原因。


↑事实上,克利夫兰级除装有四座MK16型三连装152mm炮外,在战时最多者浑身上下装有多达8座共16门127mm舰炮。如图中的曼彻斯特号(USS Manchester, CL-83)就安装了6座双联装MK12型127mm舰炮。

美帝也很清楚两种舰炮各有所长,因此在实际作战中多用灵敏快捷的127mm炮遂行防空任务(152mm炮难以有效做出反应),而刀大力沉的152mm舰炮用于反舰以及对陆攻击(127mm炮射程以及威力不足)。

↑要知道,克利夫兰的152mm舰炮在大和的460大根面前,已经是身轻如燕健步如飞的小家伙了,执行起防空任务尚且如此笨拙。可见战列舰主炮防空,真的不是什么靠谱的想法。一门战列舰主炮,能够有效打击敌方舰只、遂行对陆火力支援任务,那它就是一门合格的战列舰主炮。

↑而且,即便是大型飞机,127mm炮也能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完全不需要劳驾460这样的大家伙。


所以,大和的460mm三式对空弹威力固然大,但实在是太笨重,在实际作战中九成九就只是听个响的大烟花。美帝不给自家的鸭滑406mm主炮装对空弹,只能说明美帝的舰艇防空发展思路没像某些国家那样变得中二而已。


Sabot穿甲哥


就是三式弹啊,也被成为三式烧霰弹。其实就是个子母弹,上天之后弹头内小型燃烧弹丸会呈15-20度角朝前喷出,喷射距离55米。

燃烧弹里边含有镁铝合金、硝酸钡、橡胶之类的,但这玩意实际上起到的防空效果很有限。一个是燃烧时间只有5秒,即便是飞机黏上了,这时间不一定能引燃和损毁机身重要部件。二个是燃烧弹丸200m/s左右的初速让他的穿透力不咋地。三个是不灵活的炮塔+只有15-20度的喷射角+55米的喷射范围让他命中率极低,美军飞行员就权当看烟花。

所以说这种用主炮发射对空弹不仅效率低,战果也很差,毕竟防空还是需要火力密度或者破片半径的。

而美国人当时打高空有127mm带近炸引信的防空炮,中近距离的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也比本子那些沙雕96式25mm三联要好得多。为啥要学日本玩主炮防空?


疯狗的轻武


实际上大口径主炮的防空效率并没有中小口径舰炮好,所以包括“衣阿华”级战列舰在内的美国海军主要使用的127毫米和40毫米高炮配合VT近炸引信。下面2张图是电影《男人们的大和》剧照,这里就是460毫米主炮发射三式对空弹拦截美国舰载机

“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配有一种名为“三式弹”的弹重,再细分为“三式通常弹”和“三式对空弹”两种。

其中三式通常弹又被称为为三式烧霰弹,是一种配有时间引信的子母弹。爆炸时通过时间引信在目标上空炸开,小型烧夷弹能够持续燃烧5秒钟,对目标会造成严重的火灾。这种弹对陆地目标有着极好的杀伤效果,对人员集结地域更是构成致命威胁。1942年10月瓜岛战役中,日本“金刚”号战列舰曾经使用356毫米三式烧夷弹对瓜岛亨德森机场实施轰炸,共发射炮弹104枚。

另一种三式对空弹,采用延时引信使炮弹在预定位置爆炸,爆炸后炸出1200枚小型烧夷弹和2846个弹片弹,在前方形成约15°的圆锥形杀伤区,冲击范围120米左右,对一定范围内的飞机构成杀伤。


其实从道理上讲,大口径火炮防空貌似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使用起来表现的效率是极为低下的。“大和”的九四式460毫米主炮为三联装炮塔总重量达到2774吨,水平旋转速率为2°/秒,俯仰速率8°/秒。这样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炮塔旋转90度,那么所需要的时间为45秒,俯仰45度需要6秒。装弹填弹角度固定为+3°,每分钟实际发射速率1-1.5分/发,也就是大概40-45秒/发。我们这样计算,舰载机以130米/秒的速度飞行,那么45秒已经飞行超过5.8公里,2轮主炮射击就是接近12公里,出膛只有18发炮弹。这种效率对于防空作战来说极低。

另外,战列舰主炮由于炮弹和射程的问题,通常需要大量发射药。比如1380公斤的三式对空弹发射时填装6个共330公斤DC型双基发射药包,发射时膛压高达32公斤/平方毫米,严重烧蚀炮膛。而九四式460毫米舰炮的炮膛寿命只有200-250发,有限的炮管寿命连对舰都不够还用于对空?在训练和演习中,为了节省炮管寿命,通常都是减装药射击,降低对炮膛的磨损。

即便是美国MK7型406毫米主炮也只有理论最高2发/分钟的射速,炮塔转速为4度°/秒,理论上讲都是“大和”九四式三联装炮塔的2倍。但即便这样,36发炮弹对于大型机群来说也是于事无补,而且相比于炮管寿命的降低,这点防空能力还不如用来对舰射击。

不管是“大和”还是“武藏”的三式对空弹实战记录都极为罕见,目前比较明确的只有1944年10月24日的锡布延海战中“武藏”号有过三式弹发射记录,而且疑似三式对空弹出现过炸膛。但由于“武藏”号在几个小时后被击沉,所以这一切都无法进行考证。


实际上,对于防空来说美国的科技树点的是最正常的,利用中口径舰炮+近炸引信,不仅防空密度大大增强,而且效率极高。典型的就是“衣阿华”级装备的MK12型38倍径127毫米舰炮,他的炮塔水平旋转速率达到25°/秒,最大射速15-22发,使用MK1A火控计算机。

更为重要的就是VT近炸引信的引入,其核心部件是装在引信中的微型无线电收发机,该设备接收目标信号回波达到一定频率时(即离目标距离最近时),内置电路即自行点火引爆炮弹,也就让炮弹有了自主判断的能力,知道最恰当的引爆时机。

在二战中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127毫米通常防空弹发射总数量为22.4万发,共击落342架飞机,平均击落每架消耗654发。但是127毫米VT近炸引信防空弹发射总数量为11.8万发,共击落346.5架飞机,平均击落每架消耗340发。当然,在防空炮中击落数量最多的还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总击落数量为742.5架,但发射数量也非常可观,达到127.18万发,平均击落1架消耗1713发。

中口径和VT近炸引信、40毫米博福斯高炮、20毫米厄利孔高炮共同组成美国海军战列舰的防空网。其效率远远比“大和”级使用460毫米主炮、155毫米副炮、25毫米高炮的效率高的多,而且无论是155毫米副炮还是25毫米高炮本身性能就很差,虽然25高炮后期单舰装备多达数百门,但极差的性能和稳定性无异于鸡肋。


雏菊西瓜Peterpan


不是大和的460炮有防空能力,而是它的460炮管能发射对空炮弹,像大口径舰炮一分钟也就打两发的射速用作防空也就打一个开门响而已。全世界也就只有日本的战列舰主炮能发射对空炮弹,其实这也算是日本在防空领域一个剑走偏锋的设计,或者说是误入歧途。因为我们知道防空需要大量的炮弹形成弹幕杀伤,虽然大口径舰炮的散布面积大,但是对于空中机动的飞机来说也就第1轮有效而已,基本上没有打第2轮的机会,


而日本特地为203毫米口径以上的舰炮研发了一种防空炮弹被称为三式对空烧霰弹,也被称为三式对空通常弹,首先得承认这种超大口径的防空炮弹威力肯定是十足的,如果用做固定炮台对付高空飞机肯定有效的,就比如在美军对吴港的空袭当中,长门的410三式对空通常弹就撂下几架美军B-25轰炸机。但是对付机动的航母舰载机就无能为力了,射速、炮火密度跟不上,而且日本海军战列舰的舰长们通常都不喜欢使用这种炮弹,因为发射这种炮弹需要使用全装药,这对战列舰炮膛和炮管磨损是非常大,本来也就300多发的身管寿命,如果打了三式弹之后寿命肯定是严重影响火炮的身管寿命。
美军为对日本珍珠港事件的报复


,大白天去集群轰炸日军吴海军基地,结果损失惨重,图中就是美军对伊势航空舰进行轰炸

而且最要命的是,战列舰主炮发射炮弹时,炮塔周围的人员必须全部清空进入舱室内躲避炮口暴风,也就是说像其他国家在进行战列线对炮时一般没有防空压力的,而进行防空作业时一般也没有战列线炮击任务,所以就不必担心在防空作业时受到炮口暴风的影响。而日本就不同了,由于其大口径舰炮防空的影响,其在防空作业时可是要担心炮口暴风的。在莱特湾海战时,此前武藏号的猪口舰长因为担心身管寿命的问题拒绝使用三式对空通常弹,但是后来舰上的155毫米副炮突然对空开火,其爆破暴风直接把附近的裸露的防空炮以及人员掀飞,直接导致武藏号的防控能力骤减。
大和主炮附近的的防空炮都有炮罩,就是为了防止炮口暴风的伤害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要衣阿华的主炮来防空?你是侮辱它的防空能力吧[捂脸]




教案本\n


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的460毫米主炮确实有能力发射对空的防空弹,这就所谓三式对空弹,实际为安装时间定时引信的杀伤榴弹,这种炮弹被发射到空中之后,飞行一段时间之后,引信就会引爆在空中爆炸,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战机构成一定的杀伤力,但是这种弹药的效果非常差,更多是一种心理的效果,在实战中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因为那个时代的弹药技术根本不足以让460毫米的主炮具备防空作战的能力。

日本研制3式对空弹的原因是一种无奈,自己没有能力保证舰队的安全,不得不想尽办法提高防空能力,于是才出现了这种几乎没有什么效果的防空弹药。

美国人的战列舰自然不会考虑研发这样的炮弹,因为它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美军舰队的防空能力非常强了,研发主炮使用的对空弹药实在是无聊的举动。


麦田军事观察


因为日本人的主炮有专门研究的防空炮弹 三式弹

不过没什么用战绩不详 而且这种炮弹对炮膛伤害极大 在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来说主炮防空毫无必要。而日本人用来驱散美军的大规模机群。


前线集结地


我是雪松,我来回答你的问题:类似衣阿华406毫米主炮都是攻击海上或陆地目标的重炮,口径虽大却不适合做防空武器。因为类似重炮射击俯仰角度有限。


雪松127947852


我来说说,大口径舰炮都有防空能力,哪怕它的射界不够高。大口径舰炮的防空方式是向机群发射延时引信榴弹,靠榴弹空爆形成大面积破片墙和冲击波空间,从而对飞机造成毁伤。另外,那个时代能对舰船造成伤害的基本是俯冲轰炸机,大口径舰炮一旦发射可以形成面杀伤,能有限阻断一个方向上的俯冲路线,迫使敌机改出俯冲轨迹,另择路线,这样就打断了敌人的一波攻击。


偶尔也吃素


战列舰主炮仰角小得可怜,防个P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