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醉美清西陵


清西陵,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98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時起四位皇帝的陵寢之地,始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於民國四年(1915年),其間185年。是現存規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寢建築類型最齊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萬畝古松緣何而建


古代講“陵寢以風水為重,蔭護以樹木為先”,所以說,清政府非常重視陵區內樹木的栽植。據記載,當年西陵種植古松柏大概有20餘萬棵。但是,清朝滅亡後,因為兵災戰亂,人為砍伐,現在保存下來的古松樹大概就只剩下

15000棵了


現在西陵這些松樹大中小不同,老中青結合,顯然是種植在不同的年代,這又是什麼情況呢?那是因為建國以後,西陵文物管理處,在陵區內對松樹進行大面積的恢復種植,又栽種了幼松20多萬棵。這20多萬棵松柏樹就共同構成了目前華北地區乃至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集古建築和這麼多松柏樹於一體的,就只有清西陵了。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這些松樹有三個特點,一是非常古老,平均樹齡在300年以上,最長的甚至可以達到500年,被譽為“清西陵活著的文物”


二是長得特別漂亮,形態風骨奇絕,成千上萬的古松柏分佈在北易水河畔及陵寢周圍,也是歎為觀止的松海奇觀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三是康養功效最佳,古松樹中蘊含豐富的芬多精,具有很好的鎮靜、鎮痛、降壓、抗炎、安眠等功效,被譽為是天然的“維生素”、民間的“長壽藥”、自然的“清新劑”。這裡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很高,是城市的幾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也被譽為可以做深呼吸的“天然大氧吧”。


梁鼎芬自費栽樹


清西陵古松林以泰昌陵區域的帝王松景點最具代表,樹木品種也是以油松為主,但是光緒皇帝崇陵松樹品種卻不同,是白皮松,這裡還有一個故事。


崇陵修建於1909年到1915年,經歷了清末和民國初年兩個朝代。在民國時期雖然陵寢是修完了,但是當時談判條款裡並沒有種樹的約定,以至於崇陵完工後,沒有樹木的蔭護,既影響美觀,又影響風水,顯得甚是淒涼。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叫梁鼎芬,就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梁鼎芬本人是非常效忠於大清王朝的一位臣工,曾經在光緒皇帝下葬的時候,還一度要為光緒皇帝殉葬,但是並沒有如願。


當發現崇陵缺少樹木蔭護,而民國政府又撒手不管的時候,就利用自己一生的積蓄,從北京買了很多瓷瓶,冬天的時候到崇陵寶頂收集雪水,再把這些裝有雪水的瓷瓶運回北京,寫上崇陵雪水的字樣,贈送給清朝的遺老遺少,請求他們為崇陵栽樹貢獻自己的力量,捐獻資金。


資金籌措到位後,買來白皮松,並親自參與栽種,還留下了種樹時的照片,後來,宣統皇帝的老師陳寶琛有一首詩記載了梁鼎芬為崇陵栽樹的決心:“補天揮日手能閒,冠帶扶鋤土石間。不見成蔭心不死,長留遺蛻傍橋山。”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就是由於當時這位老先生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今天的崇陵有了這些松樹的映襯顯的更加漂亮。


唯一對外開放的地宮


崇陵始建於1909年。完工於1915年,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座帝王陵寢。剛才也提到了,清朝1912年滅亡,而陵寢卻是在1915年完工。很明顯,後一段兒時期已經是民國政府時期。而且最後這座崇陵就是民國政府出資修建完成的。那民國政府為什麼要為前朝皇帝修陵呢?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那是因為當年清帝退位的時候,民國政府和清皇室簽署《優待皇室條件》。其中第五條規定講“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費用均由中華民國支出”。這個條款是從兩方面加以約定,一是修陵的問題,二是講光緒皇帝棺槨葬入地宮的過程和儀式也要和之前保持一致。基於這個條款,最終崇陵是由民國政府出資,修建完工。


事實上,光緒皇帝及其皇后在1913年的時候合葬進入崇陵地宮。當年看起來也算是一件順風順水的事兒。但是很遺憾,二十幾年以後,1938年秋天,崇陵地宮被軍匪所盜掘。崇陵也就成為清西陵四座皇帝陵當中唯一地宮被盜的一個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那為什麼四座皇帝陵只有崇陵被盜呢?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是我想其中有一個非常可能的因素,那就是民國政府施工修建,工程質量不夠堅固。按照人之常情來分析,當年皇陵修建是皇帝在位的時候,自己為自己所營建,當年皇帝自己修陵和後一個朝代為前朝皇帝修陵,重視程度不一樣,工程質量有影響,恐怕是在所難免。就是因為當年崇陵地宮被盜,所以現在崇陵地宮是開放的,也是唯一開放的地宮。


全國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下,原來是個關於守候的故事


來源:河北交通廣播車友會、保定文化旅遊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