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主人公簡介】

張國華(1914-1972),江西省永新縣人。曾任18軍軍長、西藏軍區首任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等職,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奠基人,“老西藏精神”的現實體現與起源。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毛主席稱呼其為“井岡山”。

《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由郭江明、冉啟培合作撰寫。全書記述了張國華將軍的傳奇一生,也是開國軍人尤其是高級將領的人生縮影:搏命沙場的考驗,鍛造出他們的悍勇與冷靜;隱蔽鬥爭的較量,打磨了他們的大膽和細緻;政治生活的磨鍊,考驗著他們的忠誠和洞明;個人命運的多舛,又滋潤出他們的從容與溫情。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開國中將張國華

江西省永新縣,地處贛西,毗鄰湘東,古稱“楚尾吳頭”。北通安福、分宜,東接吉安、泰和,南連寧岡、井岡山,西鄰蓮花、茶陵。境內山巒重疊、地勢險峻,因進退自如,易於藏兵迴旋,歷史上就是湘贛邊界的重鎮。自東漢建安年間(196 -219 年)吳主孫權在此置縣,至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

當邊村坐落在贛西羅霄山脈的莽莽大山之中,這裡林木豐茂,山風習習,小鳥囀鳴,山間溝壑奔流著碧幽幽的清泉。登山遠眺,滿目蒼翠,藤蘿交織,濃綠深黛,山坡的杜鵑奼紫嫣紅,一派旖旎風光。

當邊村人丁興旺,僅姓張的人家就有百餘戶,可謂一個大家族。

傳說軒轅黃帝第五子名青陽,青陽氏第五子揮公,因發明弓箭而官封弓正,賜姓張,是為張姓始祖。始祖原居山西太原,經歷夏商周秦,有後裔定居山東青州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縣)。唐朝末年,清河郡主平陸侯張欽奉命鎮守永新,由此生息繁衍,瓜瓞綿綿。到了張國華的祖父張家林這一代,已是永新張氏家族第33代。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井岡山北麓的永新縣懷忠鎮,張國華將軍的出生地

張家林有兩個兄弟,張清林、張焦林。張家林排行老大,十分精明能幹,深諳為商之道。憑光緒年間在四川重慶(今重慶市)作鹽稅官積累的經驗和財富,辭官回鄉經商,在永新懷忠開了幾間藥鋪,兼做藥材生意。

張家林對自家的幾十畝地精耕細作,水田種稻谷,旱地種薯類、豆類等作物。平常他帶著一家人在田間揮汗如雨,農忙時,就僱人幫忙。風調雨順時,收穫頗豐,可產80餘石糧食。這在永新算不上金銀滿筐的大戶,卻也是米穀滿倉,家道殷實,生活富足。

在張家林的苦心經營下,張家先後修建了大大小小几十間土磚、青磚房屋。磚木結構房屋中,數“四聯三間”式前後屋頂倒水的青磚房最氣派。房屋進身三直,中間一直為廳堂、倒廳,兩邊各一直三間。前有圍子,後有花臺,左右建廂房。廳堂加掛有中堂字畫,香案上除了擺放著花瓶、座鐘外,還有帽筒、古玩。

張家林之妻陳氏,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張家林主外,她則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1886年生育長子純吉,三年後次子云吉出生,後改名青雲,即張國華生父。

青雲8歲那年,陳氏染上一種怪病,一病不起,不久便亡故。陳氏離世,對張家林是一個沉重打擊,張家林一度消沉低迷,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繼娶鄺氏。

鄺氏柳眉杏眼櫻桃嘴,白皙的臉上透著紅。年齡不大,但會察言觀色,踏進張家大門就瞧出張家林舐犢情深,也就對純吉、青雲照顧有加,即便他們逃學,到處惹是生非,也不管教責罵,無形中,滋長了孩子任性霸道的習氣。能容子之過,正合張家林心意,因而他對鄺氏貪圖安逸享受等不良做派,也就毫不在意。

18世紀末19世紀初,鴉片如洪水在中國氾濫,也衝開了永新古老的大門,從上至下吸食鴉片的人與日俱增,城鄉一時煙館林立。

張家林看著鄉紳、地主吞雲吐霧,逍遙快活,經不住他人的誘惑和慫恿,一失足便不可自拔。染上煙癮後,他不但身體受損,甚至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

白花花的銀子隨著繚繞的白煙消失殆盡,原本堅實的家業變得搖搖欲墜。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江西永新,張國華的故鄉現景

1901年下半年,張家林的五臟六腑被毒品侵蝕,臉龐瘦削,臉色蠟黃,與原先風流倜儻的美男子判若兩人。為此,張家人又是燒香拜佛,又是請神驅鬼,祈求神靈的保佑。在靈丹妙藥、祀神、收魂等迷信陋習逐一試過,仍無迴天之術保全性命時,最後想到用"沖喜"來扭轉噩運——給張家林最疼愛的小兒子青雲娶童養媳。

張家立即央媒人物色對象,生辰人字相合的是東鄉石橋夏陽村一戶姓湯的貧苦人家女兒,名富蛾,即張國華的母親,這年還不滿8歲。經人說和,老張家在付給湯家8年恩養費、數套新衣服後,請陰陽先生擇吉日將湯富蛾過養張家。

童養媳進門,不講究大轎相迎,但為沖喜,張家還是請來吹鼓手,敲鑼打鼓,銃爆喧天。不諳世事的青雲當是“過家家”,懵懵懂懂地在大人的拽扯下,與比自己年少5歲,身穿紅色印花土布衣、扎著一根長辮、十分瘦弱的小女孩作揖行禮。

入夜,人群散盡,湯富蛾仰望著窗外閃爍的星星,爹孃揮淚告別的身影仍在眼前晃悠,囑咐的話仍在耳邊迴響:“蛾兒啊,離開爹爹、姆媽(母親)到婆家要麻來力(勤快),以後有早晨瞭飯(早飯)日裡飯(午飯)晚烏飯(晚飯)吃了……懂事的湯富蛾深知父母情非得已,淚眼婆娑。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湯富蛾的到來,絲毫沒有改變張家的噩運,第二年初春,張家林走完了36年的人生。這一年,純吉16歲,青雲13歲

父親的離去,使純吉變成熟了,他知道父親這棵大樹倒後,他就是家裡的大男人,將挑起這個家的重擔。青雲因沒有受過磨難,不知憂慮,貪玩好耍,每逢迎神賽會唱戲,就跑去看打骨牌、押寶盒子。

鄺氏嫁到張家沒有風光幾年,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心裡憋屈,礙於族人的監管,不敢虐待張家的孩子,只得把怨氣撒在湯富蛾身上。她在湯富蛾的床鋪下放了根竹鞭,用來警告湯富蛾要小心從事,否則就得捱打。

年僅8歲的湯富蛾,本是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齡,卻在張家做使喚丫頭,天剛矇矇亮,就得起來挑水煮飯,身高夠不著鍋臺,就搭著凳子做飯炒菜,動作稍微慢一點,或是打翻壇罐,摔破碗碟,就會招來一頓痛打。

家境雖不如從前富裕,但與普通人家相比,張家的日常生計還是綽綽有餘的。富人家擺闊、頤指氣使的做派依舊,大小節令都要慶賀,無形中加重了湯富蛾的家務負擔。

寒冬臘月,湯富蛾小小的身軀奔忙不息,碾“年米”、做“年糕”、燻過年的臘味、大掃除,一雙小手凍爛了,也沒人疼。除夕夜,張家點上大燭大香,鳴千響爆竹,跪拜天地祖宗,閤家圍著廳前的八仙桌,享受豐盛的年夜飯,她卻蜷縮在火爐旁打盹,等候差遣,不時往爐膛添加柴火。當青雲腆著撐得圓鼓鼓的肚子在院子裡玩爆竹時,湯富蛾勞飢剮腸地抹桌刷碗收拾殘局。伺候完張家老小洗漱就寢後,她才回到廚房,吃殘湯剩水。

湯富蛾在這些顯然不平等的規矩面前,不敢有任何怨言,只能屈從認命。她擔心稍有差池,就被張家一紙休書掃地出門。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江西永新民居

湯富蛾年齡雖小,但相當有骨氣,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絕不會碰,哪怕是糖果糕點之類對她這個年齡極具誘惑的稀罕之物。

一次,鄺氏孃家人送來一盒糕點,鄺氏記錯了個數,以為是湯富蛾偷吃了,不由分說地將湯富蛾按在床上,鉚足勁用竹鞭抽打,邊打邊罵:“打死你,看你還敢偷吃不!”一道道滲血的鞭痕留在小富蛾細嫩的身上。看似怯弱的湯富蛾,沒有在淫威下屈打成招,理直氣壯地仰著頭,堅稱沒有偷吃糕點。氣急敗壞的鄺氏更加惱羞成怒,極其殘忍地將手伸進湯富蛾的嘴裡用指甲摳,頓時,鮮血順著湯富蛾嘴角流了出來。

慘痛且屈辱的經歷,讓湯富蛾刻骨銘心,以致幾十年後,她還時不時地將這些經歷講述給後人聽。湯富蛾的外孫女張毅回憶說:“記憶中,奶奶(從小這樣稱呼,實為外婆)很少笑,燦爛的笑容被無盡的愁苦所代替。這可能是奶奶一生受的苦太多的原因。”

2009年5月16日,張國華的長子張小軍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及此事,他說:“生活的磨難,造就了奶奶善良、勤勞、樸實、勇敢、堅韌的個性,也深深影響著我的父親。”

由於晚清的腐敗,內憂外患紛至沓來,一幅風雨飄搖的末世景象。正如孔子所言:“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張家藥鋪由於經營不善,又遇上年成不好,沒有了昔日門庭若市的景象,只好閉門歇業。田產房產拍賣的拍賣,抵債的抵債,龐大的家業僅剩下十餘間房屋和十餘畝田地,一家人靠借債維持生計。

在金榜題名可以光宗耀祖、入仕為官可以改變家境的年代,純吉、青雲未能“學而優則仕”,也未能子繼父業,不得不靠務農兼做泥工、木工活,撐起貧困潦倒的家。

1907年,21歲的純吉在張家人的張羅下成婚。1909年,純吉生育一子,名九發,次年又生育一女,名三蓮。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1911年,年滿22歲的青雲與18歲的湯富蛾“拜合”完婚。

是年,清廷以“鐵路國有”為名,將築路權出賣給外國銀行保團,引起湘、鄂、川、粵四省的反對,出現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全國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首先是湖南和陝西。此後,江西、山西、雲南、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先後宣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江西永新西鄉農門、臺嶺、澧田、合田一帶農民,在首領劉覺的領導下,舉行了“吳楚龍門山起義”。

張氏族人見天下不太平,做主為純吉、青雲分了家產。據張國華幹部履歷表中家庭經濟狀況欄(參加革命前)記載:

家有四畝地,一塊小山,魚池一小口,欠債(但數目不詳),每年的生活主要依靠種地,所收穫物只能維持生活三分之一,其餘靠借貸維持。”

開國中將張國華,生於井岡山小山村,毛主席稱呼其“井岡山”

郭江明,1973年5月出生,四川西充人,西南師範大學研究生。1990年3月入伍,歷任戰士、幹事、成都軍區政治部編研部史料叢書室主任、警備區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等職。著有《謝振華傳》《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戰場將帥征戰紀實》等書,參與編撰《長征文化系列叢書》等書籍,作品多次獲獎。

冉啟培,1969年12月出生,重慶石柱縣人,1986年10月入伍,歷任文書、排長、副連長、幹事、創作員等職,曾兼任西藏軍區黨史軍史辦公室負責人、西藏軍區軍史館館長。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作家協會理事,出版有長篇小說《高原紅》《斷點》《叫我怎能不歌唱》等書籍和作品。

【注:《井岡山上走出的“井岡山”——張國華傳》作者尚有少量存書。如有需要者請私信留言。參加對印反擊戰或者18軍的老戰士,作者敬贈此書,贈完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