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lu331707405


首先 ,使学生认识和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可见,听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 , “ 倾 听”这个词还很抽象 ,他们不懂何为倾听。在课堂上我特别先教了孩子们认识 聪 明的 “聪”字 ,并告诉孩子们 “聪”字的左边是 一 个 “耳”,右边是一个 “总”,说明聪明的孩子 首先要能做到认真听讲,又说明聪明的孩子“总”

能做到认真讲听。当孩子们听到原来会听的孩子就 是聪明的孩子 ,便有了认真倾听的愿望 ,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 。

其次 ,使学生明确怎样倾听 。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善于倾听 ,其实是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倾听。

1,让学生掌握认真倾听具体可操作的步骤。

针对低年段孩子的年龄特点 ,应当明确的告知孩子倾听的要求 ,全面细化倾听的内容。

( 1 )听全面。认真听, 边听边收集全信息, 不遗漏信息。

( 2 )耐心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组内交流始终保持一个 发言人的声音。

( 3 )听中思。听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 为什么?对不对, 有道理吗?

( 4 )虚心听。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时, 应边听边思考。有选择性接受, 不盲从。

有了具体的要求 , 孩子们有章可循 ,倾听便不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 , 而是在孩子们脑海 中有了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必要时 ,可将倾听要求设立必要的常规,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

2,我指导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

①坐姿端正,目光聚焦发言者。

②边听边思考,听懂别人发言的主要内容,听清楚别人的发言有没有与自己不同的地方。

③与别人意见不同时,需要发言时,要等发言人发言结束后,再举手,当发言人同意后,才可以发言。

3,使学生明确认真倾听的评价标准: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课, 可到底怎样才算“ 认真听” 呢? 教师应当对学 生提出一个具体、 可操作 、 明细化的要求。 为了促进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和倾听习 惯的养成 , 笔者明确提出了对照“ 六心” 认 真听, 开展争“ 六星”比赛( 见下表) 。 每个星期小组成员互评一次, 做到一“ 心” 奖一个 “★” , 获得六个 ★即为周冠军 , 获得四个周 冠军被评为月冠军。

★静心——静听发言

★专心——关注发言

★耐心——听完发言

★细心——审视发言

★用心——思考发言

★细心——感悟发言

然后,我对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时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积极的评价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 我执教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圆的认识》 一课中,在认识 了半径 和直径 的概念后 , 教师让学 生猜想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现将该教学片段采撷如下:

生 1: 我认 为直径是 半径的 2倍 。我通过 测量 圆的直径 是 4厘 米 。半径是 2 厘米, 所以我想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倍。

师: 你的发现很有道理, 你很用心思考。

生 2: 我认 为圆的直径是半径 的 24 g ~。我任意拿一个圆形纸片, 通过对折 , 再对折就知道 圆的直径是 半径的 2倍 。

师 : 你能 用对折的方法证明任 意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 2倍 , 非常有说服力。

生 3: 我认为还可以说 圆的半径是直径 的 二 分 之 一 。

师: 这个学生能换个角度来表达, 思路更开阔了。

生 4: 老师, 我认 为应该说清楚在同 一 个圆中 ,直径是半径的 2倍 或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像大圆的直径就不止是小圆的半径的 2倍 。

师:你真棒 ,很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所以你发现了他们结论中的漏洞,并用严谨的语言表达 出来。老师发现你做起事来像一个科学家。

最后,我把学生的认真倾听培养成一种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一个好的倾听习惯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 ,其作用同样是无法估量的。作为教师 ,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懂得倾听,这样我们的课堂 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牛娃娃教育


1.上课要盯着老师,以防走神。

2.适合自己的听课姿势,但要适度。

3.同桌相互合作,相互提醒,如同桌走神,你可以提醒他。

4.上课时工具书在手边,节约时间,防止走神。

5.适当联想,但不是走神,而是老师讲解内容的深化和广化。

6.听课一定要提出问题。

7.对于老师多次重复讲的内容要耐心多听几次,温故知新。

8.听课要听重点,听框架,构建知识体系,争取使重点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9.具有强烈的学习上进心,强烈的上进心可以鞭策着你前进,时刻提醒你努力学习,不忘根本。


辣妈佟小乐


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简明扼要回答:

1.设计好一节课的课件和学案

2.控制好自己的上课节奏,包括语气,语速,停顿,声音高低,重音等等

3.互动很关键,让学生动脑,手动起来,通过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

4.精讲多练,切忌满堂灌

5.总之让学生成为主体,关注到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


不易初心


1、巧用教学手段,引发倾听兴趣。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乐意倾听。其次,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 有动,动中有静,让学生在当听说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2、锤炼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倾听备课时就在心里模拟,努力做到语言趣味性、条理性;同时,发挥声音优势,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速、声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课堂上呈现神情 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 听进去,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形式和评价的激励性。其次要让学生克服冲动心理,让他们能安心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有不同想法时,也必须静静听发言的同 学把话说完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


饺子要有豆腐


作为老师,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那就要看看你的讲课方法能不能吸引学生。但是不管你讲得再好,也不能吸引,不想学的学生。


令狐青云89088282


1,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平常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气氛向学生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倾听很重要,同时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听的要求,与孩子们一同探讨该怎样倾听,与孩子们一起分析身边的不注意倾听的现象,讨论解决的方法。如: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这些都为我们提高孩子的“听”做足准备,让孩子在自己的每一次听中都发现它的价值,认识它的重要性。 2,调整倾听的心态。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谁在说,哪说错了,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感悟的质量。因此,我就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才是善于思者,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倾听心态。当听同学发言时,要耐心、静心、用心,听清楚同学发言的内容,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既听对方的口头信息,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不要随便否定同学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 3,指导倾听的姿势。对于中低段的孩子,从他们的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看,就最能知道他们是否认真听讲。所以,课堂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明确要求。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眼睛要看着书,而不是东张西望。听老师讲话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答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先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而应耐心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4,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5,强化“听”的训练 (2)听写训练。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让学生听写,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题目的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 (3)听后复述训练。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的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听记训练。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积极认真的听,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不断训练,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拥有“倾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