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黄三虎

北宋年间,琅琊郡有一位奇人,名叫黄垚,因生辰五行缺土,故名垚。黄垚十七岁那年,琅琊大旱,郡守于齐云山延请一道人下山祈雨。道人至,白面长须,头扎发髻,于城内高台插三支柳条呈品字形于地,中间放一黄符,道人口中念念有词,猛然一叱,黄符无火自燃,燃烧的黄纸升起袅袅青烟,于柳枝上方三寸处盘旋,渐渐浓密,慢慢竟像是一朵小小的灰云,云渐墨,似有雷声传来,突然,城头上四方有云来,就像那高台上的微型乌云一样越来越浓密,少倾,一声惊雷响动,细雨淅淅沥沥落下,围观百姓皆欢呼雀跃,高兴不已。道人拂袖,柳枝皆没,青烟散去,杳然离去。

黄垚当时于台下围观,深觉震撼,于是追向道人离去方向,出城数里,见得道人于城外一亭内长立。黄垚遂长拜不起,口称仙师。道人说:“你我有师徒之缘,然你资质属于中上之资,不能尽学我的本领,只能学一部分道法,你可愿意吗?”黄垚满口答应,于是他跟随道人入深山学习。

时间一晃五年过去,这一日道人召黄垚前来,说:“徒儿,你已将我的幻术道法学会了,剩下的就全靠你自己领悟了,你今日且下山去吧!”于是黄垚拜别了恩师,回到了家乡琅琊郡。恰逢家乡湖边出现一条巨蟒,伤数人,吞食家畜良多,周边猎户渔民多次组织人手围猎,奈何巨蟒狡猾凶残,皆无功而返。黄垚道术已成,自告奋勇前去降服。到了湖边,水草幽深难辨,黑水玄青,巨蟒不知藏在何处。黄垚于岸边折一柳枝插地,口念法咒,只见柳枝一阵摇曳晃动,竟慢慢变大变长,迎风而长,须臾间,柳枝已变成一条大蛇,围观百姓皆大骇,以为巨蟒出现,仔细一瞧却见大蛇通体绿纹,身形细长,乃知道不是巨蟒。黄垚于袖中拿出一个瓷瓶,倒转瓶口,滴下几滴神秘药液,大蛇伸颈一口接住,然后大蛇一下钻入水中,浪花溅起,蛇起而鸣。不多时,见远处浪花层卷,巨蟒现身。大蛇与巨蟒遥望对视,然后就在水中游转,似双蝶共舞,黄鹂对鸣,不多时,两蛇交颈而绕,忽而蛇吻而分,巨蟒嘶声乱舞,而大蛇已悄然消失。巨蟒于水中狂乱舞动,碧波白浪,滔滔湖水,难见蟒踪。过得一晌,巨蟒仰翻肚皮浮于水面,七窍流血,已然毙命。百姓皆欢呼,乃用三艘小舟将巨蟒拖至岸边。巨蟒尸体拖至岸边大家才瞧得分明,巨蟒蛇牙尖如匕首,寒光摄人,蛇身粗若水桶,真是庞然巨物。

郡守听说了此事,十分惊叹,于是专门命人打造金刀一把,赐予黄垚,于是人称金刀黄三公。

忽忽数年,黄三公道术又为精进。一日,龟蒙山中窜出一头猛虎伤人,黄三公至,攒土幻化出三头金色大虎,昂首咆哮,猛虎见之立惧,跪伏在地,不复凶猛,黄三公乃令猎户将猛虎缚之,猛虎遂诛,时人遂称黄三虎。

此事之后,黄三虎骄傲自满,时常被富贵人家宴请,醉意浓浓。

忽闻东海郡出现一头白虎,威猛神异,百姓及官府束手无策,听闻黄三虎大名,于是命黄三虎前去降服,黄三虎来到东海,见白虎神异非常,于是仍攒土幻化三头金虎,岂知白虎额头忽开三目,白光闪过,三头金虎皆近虚幻,进而化为青烟散去,黄三虎愕然,未来得及做反应,已被白虎欺近身前,血盆大口猛然近在眼前。黄三虎遂死。白虎亦不知所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