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淡水湖


中國十大淡水湖

鄱陽湖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於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

鄱陽湖,是長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 、 吞吐型 、 季節性重要湖泊。湖區面積,在平水位(14米~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里,據2008年水文資料,當湖水位22.59米時,湖泊面積為4070 平方公里。

鄱陽湖主要由贛江、修河、信江、饒河、撫河等水源供給,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附近匯入長江。

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中國十大淡水湖

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絃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蹟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截至2018年共平退堤垸333處、搬遷55.8萬人,洞庭湖調蓄面積比1978年擴大了779平方公里。

中國十大淡水湖

太湖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界北緯30°55'40"~31°32'58"和東經119°52'32"~120°36'10"之間,橫跨江、浙兩省,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

太湖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側為丘陵山地,東側以平原及水網為主。

太湖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溼潤,屬季風氣候。太湖河港縱橫,河口眾多,有主要進出河流50餘條。

太湖水系呈由西向東洩瀉之勢,平均年出湖徑流量為75億立方米,蓄水量為44億立方米。太湖島嶼眾多,有50多個,其中18個島嶼有人居住。

中國十大淡水湖

呼倫湖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賚湖、達賚諾爾,與貝爾湖互為姊妹湖。蒙古語意為“海一樣的湖”。 歷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是北方眾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紇、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於此。呼倫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為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里,最大寬度41公里,平均寬32公里,湖周長447公里,面積2339平方公里, 最大水深為8米,平均水深為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乾旱地區最大淡水湖, 為構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腎”之稱, 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對維繫呼倫貝爾大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倫湖及其周邊水系於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中國十大淡水湖

洪澤湖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蘇省西部淮河下游,蘇北平原中部西側,淮安、宿遷兩市境內,地理位置在北緯33º06′—33º40′,東經118º10′—118º52′之間,為淮河中下游結合部。原為淺水小湖群,古稱富陵湖,兩漢以後稱破釜塘,隋稱洪澤浦,唐代始名洪澤湖。1128年以後,黃河南徙經泗水在淮陰以下奪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東瀦水,原來的小湖擴大為洪澤湖。

洪澤湖湖面遼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庫、航運樞紐,又是漁業、特產品、禽畜產品的生產基地,素有“日出鬥金”的美譽。

中國十大淡水湖

南四湖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但由於微山湖面積比其它三湖較大,習慣上統稱微山湖,位於山東省南部微山縣。全湖面積1266平方公里。1953年設置山東省微山縣管轄全部湖區水域。是華北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該湖屬淺水富營養型源泊,自然資源豐富,盛產魚、蝦、葦、蓮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淡水魚業基地。沿湖工農業發達,工業以煤炭、電力為主;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糧油經濟作物為主,是魯西南的魚米之鄉。

中國十大淡水湖

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Bosten Lake),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漢書·西域傳》中的“焉耆國王至員渠城,南至尉犁百里,近海水多魚”中的“近海”、《水經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

博斯騰湖介於東經86°40′~87°25′,北緯41°56′~42°14′之間,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水域總面積800多平方公里(2014年),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處17米。湖區深居歐亞腹地,光照充足,熱量豐沛,雨量稀少,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博斯騰湖屬於山間陷落湖,主要補給水源是開都河,同時又是孔雀河的源頭。博斯騰湖的湖體可分為大湖區和小湖區兩部分,大湖的面積近千平方公里,小湖的面積僅有百餘平方公里。《隋書》記載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湖區周圍生長著廣茂的蘆葦,是中國重要的蘆葦生產基地。此外博斯騰湖盛產各種淡水魚,是新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

2002年,博斯騰湖湖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天然湖泊水域風光型自然風景區,涉及博湖、焉耆、和碩、庫爾勒三縣一市。2014年5月,博斯騰湖景區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新疆第八家國家5A旅遊景區。

中國十大淡水湖

高郵湖

高郵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開湖。屬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終達長江。跨江蘇省高郵市、寶應縣、金湖縣與安徽省天長市,水域總面積為760.67平方公里(平水面積),僅次於太湖,洪澤湖,為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一般水位5.55米深。屬跡窪地型湖泊,水面寬廣,環境優美,物產豐富。高郵湖大閘蟹、高郵湖龍蝦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產量也很大。高郵湖是天長水路唯一的入江通道。在,龜、蝦、蟹等水產品豐富,亦以產鴨著名。


中國十大淡水湖

巢湖

巢湖,曾稱南巢、居巢湖,俗稱焦湖。是長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二市三縣環抱,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1公里, 湖岸線周長176公里,平均水深2.89米,面積780平方公里,容積20.7億立方米。

湖水主要靠地面逕流補給,流域面積為13486平方公里, 集水範圍包括合肥,巢湖、肥東,肥西,廬江,舒城、無為等兩市五縣。沿湖共有河流35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煬河、柘皋河、兆河等。從南、西、北三面匯入湖內,然後在巢湖市城關出湖,經裕溪河東南流至裕溪口注入長江。

巢湖主要名優水產有銀魚、秀麗白蝦、湖蟹,三者被譽為“巢湖三鮮”。另外在魚類資源中,湖鱭主宰著巢湖漁業的產量。紅鮊、“四大家魚”、鯉、鯽等魚類都是巢湖優質鮮群種。

巢湖湖區非大旱年可全年通航。沿湖有巢縣、散兵、槐林、馬尾河、塘西、施口、中廟等港口、碼頭。

巢湖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與大別山形成犄角之勢,右威脅古都南京。巢湖軍事地位歷來為“天下有事是必爭之地”。建國後,劉伯承、陶勇等高級領導人,數次視察巢湖。歷史上發生過許多知名的戰事。

有關景區文化,請參閱:巢湖風景名勝區

中國十大淡水湖

羊卓雍錯

羊卓雍措,有的人簡稱羊湖(並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

主要位於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中段在浪卡子縣與貢嘎縣之間,拉薩西南約70公里處,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卓雍措面積675km²,湖面海拔4,441米。從拉薩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2012年6月有報道稱將建觀光項目,山南市已責成浪卡子縣立即停止該項目。其湖面平靜,一片翠藍,彷彿如山南高原上的藍寶石 。

注意:羊湖與羊卓雍措有區別,搜索羊湖就進入羊卓雍措。其實,羊湖在西藏地圖上標明的只有阿里地區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簡稱羊卓雍措為羊湖,並非官方稱呼,不能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