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空間和效果

隨著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對資本市場的衝擊,本週美聯儲宣佈實施無限量QE計劃,這意味著美聯儲在之前零利率、零準備金率以及7000億美元QE計劃的基礎上,將貨幣政策寬鬆的力度進一步提升至無上限QE,可以說把貨幣寬鬆政策推到了極限。但資本市場的反應似乎並不理想。目前的金融危機能否被遏制?美聯儲的政策空間還有哪些?這些都是當前普遍關心的問題。

從美聯儲自2月底陸續發佈的政策信息來看,目前的支持政策總結起來已經有以下方面:

(1)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和貼現利率分別降至0-0.25%和0.25%的水平。(2)取消存款類機構的準備金率要求。(3)以0%的利率開展隔夜回購操作和日間信貸操作。(4)與日本、歐盟、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墨西哥、新加坡以及瑞典等14家央行之間開展合計4500億美元的流動性互換安排。(5)提出無限量的QE計劃。在提供7000億美元資產購買的基礎上,繼續無限量的根據需要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6)建立3000億美元的新融資計劃以支持信貸流向就業、消費者和企業。(7)建立期限長達四年的一級市場企業信貸便利工具(PMCCF)支持企業發新債和新增貸款。(8)建立二級市場信貸便利工具(SMCCF)支持企業償還債務和提供流動性。(9)建立定期資產支持證券貸款工具(TALF),以支持信貸流向消費者和企業。這裡的基礎資產包括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小企業管理局擔保的貸款以及其它等大類,即提供基於消費類貸款和中小企業類貸款的融資支持。(10)擴大MMLF(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融資便利工具)、CPFF(商業票據融資便利工具)的範圍。(11)美聯儲表示還將宣佈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計劃。

這些政策工具大大超過了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措施,可見當前疫情對美國金融和經濟的衝擊極為嚴重。上述政策的特點主要是,擴大了資產購買範圍和實現信用下沉;QE範圍由此前的國債和類主權債性質的MBS,擴大到了企業債。另外,提供流動性的再貼現窗口也納入了企業以及個人的信貸資產,可以認為是直接對實體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提供保障,這被看作是對實體經濟層面擴大融資保障的範圍。就其本質而言,美聯儲的政策仍是“放水”,不僅幫助遭遇鉅額財富損失的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渡過暫時的流動性危機,也面向中小企業和居民層面提供流動性的支持,防止出現市場的系統性崩盤。從市場反應來看,美聯儲的一系列政策出臺並沒有緩解股市的壓力,反而引起恐慌性的踩踏。最新實施無限量QE計劃之後,美國三大股指仍然下跌,並沒有買賬。美聯儲的QE政策有助於降低融資成本、緩解企業、居民還債壓力、降低市場流動性風險。但此次疫情受影響最大的當屬企業部門,降息+QE只是工具和手段,並不解決需求和供應塌陷的根本問題,反而加大了企業、居民和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長期而言,會進一步降低美元的信用,引起國際貨幣體系的動盪。

因此,此次危機與2008年時的危機並不相同。安邦諮詢(ANBOUND)此前曾指出,2008年金融危機是金融機構的高槓杆引發,而此次危機是由於實體企業受到疫情衝擊帶來的,是經濟危機遠甚於金融危機。美聯儲的政策實際上是以一個更大的泡沫來掩蓋問題,造成市場的扭曲和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

未來美聯儲的政策空間還可能有幾個方面:一是繼續擴大信用資產購買的範圍,把低信用的企業債甚至是高收益的垃圾債券納入QE的範圍。二是仿效日本開始對權益類資產的購買計劃。三是推動負利率政策。儘管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仍有空間,但方式上和2008年時的措施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是力度更大、範圍更廣、更為激進,可以說是歷史上罕見。

如果美聯儲進一步大量購買金融資產,雖然能暫時減緩資本市場的波動,但會帶來市場的失靈。三菱日聯的經濟學家克里斯·拉普基認為,“無上限”QE意味著美聯儲正在轉變角色,不再是最後貸款人,而是最後的買家。如果規模不斷擴大,造成美聯儲一家獨大,資本市場就失去了交易的意義。同時,如果美聯儲進一步加大寬鬆,對低信用資產和權益資產的購買還要面臨資產選擇的問題,會影響市場的公平和良性競爭,造成市場的失靈。這樣一來,風險並沒有消除,反而集中在美聯儲手中。這一方面進一步壓低了投資收益,扭曲了市場價格;另一方面助長了市場的投機行為,擴大了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未來需要更大規模的放水來應對。一旦美國進一步走向負利率,其經濟甚至可能陷入歐盟和日本正在經歷的長期衰退或者低增長的境地。這是美國資本市場所不能承受的。

安邦諮詢(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從長期來看,美聯儲的一系列政策可能會延緩美國經濟蕭條的幅度,但恐怕難以使其擺脫衰退。解決流動性問題,只是給美國經濟開了一副“退燒藥”,並不能帶來經濟基礎面的好轉。事實上,與貨幣政策相比,市場更期待一系列財政刺激政策的落地,並希望體現出政策效果,特別是近期美國財政部推出的財政刺激法案更值得期待。與美聯儲的政策相比,反而是美國財政部出臺的刺激計劃更受市場歡迎,帶來美股的大幅反彈,道指也創出了幾十年少有的上漲紀錄。市場的反應表明,對於此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而言,財政寬鬆政策更加具有實際效果。在全球各國紛紛出臺救市政策和救經濟的刺激政策之際,美國出臺的系列政策以及市場的反應,可以為其他國家的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美聯儲激進的寬鬆政策是應急之舉,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金融危機衝擊的力度,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疫情衝擊下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寬鬆貨幣政策一旦實施之後,短時期內難以退出。一旦美聯儲進一步實施負利率政策,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長期麻煩。針對企業和民生的財政政策,可能是特殊時期穩定社會和市場信心的更有效的政策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