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超音速客機為何早早被淘汰?


先進的超音速客機為何早早被淘汰?

對交通工具來說,自古到今總是追求越快越好。比如過去的蒸汽火車只能每小時跑幾十公里,而現在的高鐵時速可以輕易的超過300公里。600公里時速的超級高鐵也正準備實用化。不過在航空領域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就是目前居然已經不再有超音速飛行的民用客機。反倒是從上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初,裝備和運行過2種超音速客機。一種是英法的協和,另一種就是蘇聯時代的圖144。協和的總運行時間更長,蘇聯的圖144很早就被淘汰了。目前全球所有現役的客機,都是亞音速的設計,最大速度也不過是接近音速。那麼為何在技術層次更高的航空領域,反倒是速度慢的淘汰了速度快的?而且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各國也沒有重新裝備或者新研發超音速客機的計劃。這個問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

可以用協和客機為代表,綜合對比一下超音速客機的優劣點就能看的比較明白。超音速客機的出現,時間線上和上世紀60年代以後,各國都追求超音速甚至是超2倍音速的時代熱潮一致。二戰後美國首先試驗性突破了音速,在十幾年內,各軍事強國的2代戰機又很快突破了2倍音速甚至3倍音速。而比較大型的偵察機和轟炸機也普遍想方設法追求超音速飛行。因此到1960年代以後,協和和圖144這兩種超音速客機分別試飛。兩者的整體氣動外形差別不大,主要在於超音速動力艙的佈置方式有所區別。圖144機頭上有非常顯眼的增升小機翼,而協和飛機沒有,這是兩者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區別。這兩種客機都能實現2倍音速左右的巡航飛行,而且巡航高度都在1.5萬米以上,這是普通亞音速客機根本望塵莫及的。


先進的超音速客機為何早早被淘汰?

因此協和和圖144投入商業運行後都受到了當時的熱捧。坐上這類超音速客機,可以體驗在藍的發黑的天際快速飛行的刺激;而且從東往西飛還能體驗“跑到時間前面”的驚奇。因此不論是協和還是圖144都受到高端客戶的青睞。但是這兩種飛機的缺點也很快表現了出來。首先就是運行成本太高。這兩種超音速客機都是4臺發動機機腹吊掛佈局,而且有其他客機都沒有的後燃器來實現超音速。因此油耗巨大,單位飛行里程的油耗是普通客機的數倍。多燒油花的錢,自然要體現在每個座位的票價上。但是超音速客機都有機體細長,客艙狹小的特點,這就是導致這類超音速客機最多一次性只能運輸100人上下。而同代的亞音速大客機已經可以一次性運輸300人甚至400人。因此超音速客機每個座位的票價就是普通客機的10倍甚至20倍。只有少數精英才能消費的起。這導致市場總容量有限。雖然協和每次飛行每個座位的票價已經很高,但是盈利仍然相當有限。因為其實在是個油老虎,和越來越講究控制燃油成本的航空業大趨勢嚴重地背道而馳。


先進的超音速客機為何早早被淘汰?

超音速客機由於飛的快、油耗高,還帶來一個附帶的天然短板,就是航程比較可憐。協和客機商業飛行的最大不落地航程不到6000公里,圖144也大同小異。這就導致超音速飛機只能飛一些距離合適的熱門航線,不能任意的跨大洲超遠距離飛行。而同代的亞音速雙發大客機,已經突破了直飛2萬公里的門檻,遠遠超過協和們的運輸能力。還有2個明顯缺點。超音速客機滑跑距離過長,要求跑道超過4000米,全球這種大機場數量有限。再就是超音速客機起飛後不久,就會突破音速,因此在機場附近每次有協和加速,周邊上百平方公里的區域都會聽到震耳欲聾的音爆,引起機場附近居民,常年不斷的強烈投訴。最終只能全部退役,求個耳根清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