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傳—鞋匠的兒子(一)


約瑟夫·斯大林的童年是在苦難中度過的。他的父親維薩里昂是一個鞋匠。維薩里昂的雙親祖祖輩輩都是農奴,對維薩里昂來說,農奴的解放意味著他可以憑做鞋養家。1870年前後,年輕的維薩里昂來到哥里鎮,1874年與鄰村一家農奴的女兒葉卡捷琳娜·格奧爾吉耶夫娜·格拉澤結了婚。妻子當時大約18歲,比丈夫小5歲。夫婦倆都是格魯吉亞少數民族的下層勞動人民,因家貧失學,目不識丁。他們的家就安在哥里大教堂附近一所大約15平方英尺的小屋裡。這所房子只有一個窗戶,光線暗淡。屋裡擺著一張小桌子,四張凳子,一個放著一把茶炊的小碗櫥,一面鏡子,一隻存放衣物的箱子,以及鋪著草墊子的木板床。葉卡捷琳娜在這所房子裡生了三個孩子,但不幸都天亡了。1879年12月21日生下的第四個孩子就是斯大林。父母給他起的名字是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朱加施維裡,後來參加革命後改為約瑟夫斯大林。父母把這個獨子視為掌上明珠,尤其是母親,把腔愛和心血完全傾注在約瑟夫身上,盼兒子早日長大成人。

當時古老的城鎮哥里在格魯吉亞還算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地方。它坐落在水流滿急的庫拉河河畔,群山環抱,距第比利斯76公里。這裡有葡萄園、麥田和果園。哥里是古希臘人所說的科爾吉斯州的一部分,據希臘神話傳說,忒薩利亞王子伊阿宋曾率領亞爾古的英雄們來這裡尋找金羊毛。在這種田園般的環境中,窮鞋匠的兒子約瑟尖度過了他的童年生涯。在斯大林的童年生活中,母親葉卡捷琳娜佔有支配地位。母親同父親一樣只會說格魯吉亞語。由於窮困,父親經常以酒解熟,把掙來的為數不多的錢大都買酒喝了。母親只得日以繼夜拚命幹活,勉強養家口。她為人家洗衣服,烤麵包,收拾屋子,縫製衣服,想方設法使自己的兒子免受飢寒。葉卡捷琳娜是個虔誠的教徒,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她決定讓約瑟夫長大了當傳教士。農蟻的解放,使得神學院為農民的孩子敞開了大門。按規定,一個傳教士可以結婚,掌管某個教區,進而可以步步高昇,在替上帝效力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未曾夢想過的安逸生活。這就是母親的心願,為了
達到這個目的,她無冬無夏地幹活。1888年秋,斯大林進哥里鎮教會小學讀書。母親就是在這所學校裡當清潔工。當時,斯大林只能說格魯吉亞語,她督促兒子學習俄語,這是傳教士所必須學會的語言。葉卡提


琳娜還為兒子申請到了每月3個盧布的助學金。她在學校當清潔工還能掙10個盧布。靠著這點微薄的收入,她與約瑟在學校度過了5年。後來,有兩件事情幾乎使她望子成龍的心願落空。

斯大林在8歲那年得了天花,病情嚴重。但他那堅實的體格使他終於熬過來了,只是臉上永遠留下了很深的麻子。另一件事是她丈夫的反對,他一定要讓孩子去學做鞋的手藝。“你想讓我的兒子當神父,作教堂官,是不是?”他吼道,“你一輩子休想!我是個鞋匠,我兒子將來和我一樣,也是個鞋匠!”大概在1889年,有一天,維薩里昂硬把兒子帶到第比利斯的阿杰爾哈諾夾的工廠。於是家裡便引起了場軒然大波。他的妻子和鄰居百般勸阻,可是他不改初衷,硬是要兒子到製鞋廠學手藝。只是到1890年,父親在一次酗酒打架中被入用刀子捅死後,斯大林才又按著母親的意志回到了學校。父親的慘死,給斯大林幼小的心靈打下了一個痛苦的烙印。
斯大林熱愛自己的母親,稱讚她“精明能幹”。他也欽佩母親的善良、正直。斯大林曾勸母親搬到莫斯科居住,怕她晚年生活孤獨。她在克里姆林宮住過一段不長的時間。但是,她覺得這裡與她原來的生活變化太大了,就又回到格魯吉亞去過那恬靜而又熟悉的生活。1936年,斯大林的母親去世了,終年大約80歲。去世前不久,她對守在病榻旁的兒子說:“你沒有當上神父,真可惜!”卻說斯大林回到哥里教會學校後,按著母親的囑咐,更加刻苦用功。他爭強好勝,加上天稟聰穎,記憶力非凡,因此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1894年6月,他懷揣一張考試優等證書,離開了學校。當時他才14歲。校方保送他到第比利斯神學院學習。神父們無疑知道他是貧家子弟,他的父親因酗酒鬧事致死,因此這一保送標誌著肯定他的才能,相信他前程遠大。


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是座古城,位於格魯吉亞西部地區,氣候炎熱,風沙彌漫。這裡有寬闊的廣場和大街,從廣場和大街伸展開去,是狹窄的曲曲彎彎的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平頂房和集市。在喧鬧的集市上,從土耳其和波斯來的商人以及格魯吉亞人和亞美尼亞人摩肩接踵,討價還價之聲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