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的理財安全嗎?

用戶5307458981852


證券公司作為一箇中介機構,其不僅僅可以自己發行理財產品,也可以代銷其他金融機構的產品,比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等,題主說的證券公司的理財,個人認為應該是特指證券公司以資產管理部門或者資產管理子公司的名義獨自發行的理財產品,也叫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從現在的監管制度來看,證券公司的集合理財產品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因為資金都是通過銀行賬戶進行監管的,只能在指定的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之間循環。但是在集合理財規範發展的前期,其實是比較亂的,那個時候被稱為“代客理財”,而且也曾經出現過不少問題。但現在其實很多券商集合理財,特別是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收益是很不錯的,只是知名度沒有公募基金、銀行理財那麼高。下文我將簡單介紹一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發展歷史和發展現狀,給大家普及一下券商集合理財的知識。

券商集合理財——資金第三方存管

顧名思義,券商集合理財就是由券商的資管部門或資管子公司面向客戶發行的理財產品,按規模和認購門檻,券商的理財產品可以分為大集合和小集合。

券商大集合理財產品也就限定性的集合理財,一般的產品規模在5-10億,客戶認購門檻是5-10萬,也就是類似銀行理財產品這樣,通常都是低風險的投資產品,比如債券型和貨幣型的產品。券商小集合理財產品就是類似私募基金,也叫非限定性的集合理財,客戶的認購門檻是100萬起,產品的規模一般相對比較小,運作也比較靈活,通常都是權益類的中高風險的產品。

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投資範圍。限定性的理財產品只有20%的比例可以投資權益類資產,而非限定性是沒有這個限制的。這主要是券商在2004年以前代客理財的“黑歷史”所導致的監管政策。也正是這一時期的代客理財和挪用客戶保證金,使得券商在行情深度的調整下紛紛出現了破產潮,從而促使整個券商行業進入了整頓期。這一時期,有包括南方證券、華夏證券、大鵬證券、漢唐證券和老聯合證券等曾經的券商巨頭破產整合,券商行業進行了重新洗牌,也促使了監管層出臺了多項關於券商資管業務的法律法規,包括《關於證券公司從事集合性受託投資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等,同時也引入了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

這就回到了題主的問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安全性的問題。第三方存管,就是客戶的資金都要交給銀行這個第三方進行監督和管理,哪怕是資產管理人也無法挪用,從這一點上看,券商結合理財的資金安全性是沒問題的。因為資金只能在資管證券賬戶和資金託管賬戶間流動,是無法轉到其他的第三方賬戶的,這也是公募基金等金融機構所採取的的運作模式。

但僅僅是安全還是不夠的,我們要看看券商集合理財是否可以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如果沒有超額收益,再安全也沒有實質的意義。

優秀的券商集合理財收益並不低

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券商的資管能力也開始逐漸顯現出實力。但在發展的初期,由於受到政策的嚴監管及投資限制以及投資人才力量薄弱的情況下,業績確實做得非常一般。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券商資管和其他資管行業的管理規模數據對比可知。截止2011年底,信託資產規模4.81萬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17萬億,而券商資管規模只有0.28萬億。

但是隨著券商對財富管理及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視以及政策的鬆綁,部分券商資管現在的管理能力已經和成熟度的公募基金不相上下,甚至還略佔優勢。

就拿類固定收益類的產品來講,其實很多券商的產品收益是不低的,收益率相比相比銀行理財產品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在微信理財通裡面就有券商的產品,好一點的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4.5%,而同樣期限的銀行理財產品,現在普遍都在4%左右了,只是很多投資者不瞭解券商集合理財,導致其知名度並不高。

而在權益類產品上,也出現了像東方資管這樣的強者,其中名聲最大的就是已經離開了東方資管創業的陳光明。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陳光明管理的東方紅4號這隻產品。根據興業證券研究團隊的報告顯示,陳光明管理期間,東方紅4號取得了遠超市場的超額收益,其任職期間該產品的累計回報高達457%,而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僅為24.24%。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隻產品不但收益率高,而且風險控制能力出色,最典型的就是其回撤。同期指數最大回撤在46.7%,而該基金的回撤只有26.97%,相比市場的回撤降低了近20個百分點。這也使得該基金在經歷了哪怕2015年這樣的極端市場後,依然能夠在熊市中創出歷史新高,這樣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業績也是行業少有的了。


總的來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安全性是沒問題的,特別是在第三方存管這樣的資金監管模式下,資金是無法對外轉出的。其次,在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以後,現在的券商管理能力已經得到大幅的提升了,部分優秀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也能夠取得奪人眼球的成績,有興趣的投資者還是值得關注的。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往往都是“秒殺”;開始是坊間傳言,現在有我在證券公司就職的學生證實。而且我購買的42天期限的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已經到賬進入我的賬戶安然無恙。

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雖然投資標的和銀行理財產品有所差異;但是在購買流程上,有很多類似之處。

一是年化收益以月、季度、年為單位;或者以天數為單位;

二是標明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以及高風險不等;

三是每一個理財產品均有投資《說明書》,具體介紹產品的投資去向,風險情況等投資要素。

據證券公司的朋友介紹:他們公司的很多理財產品,都是投向“融資融券”和“逆回購”;這是證券公司的獨特優勢,比如“融資融券”業務。融資的利率按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融資融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乘以實際發生融資金額、佔用天數計算,融券費率在9%左右。

然而,早年大型證券公司有倒閉的先例;但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此類情況出現。銀行有住房貸款兜底;在目前樓市上升趨勢下沒有風險。但是證券公司如果股市市道不好,其理財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根據“資管新政”,從2021年開始,各大金融機構打破剛性兌付。屆時無論是銀行還是證券公司,都不再有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對此,投資者需要未雨綢繆,早作心理準備。

由此可見,隨便買一個理財產品就高枕無憂的時代即將過去,今後投資理財,需要擦亮眼睛,做足功課;否則投資風險乃不可避免。

以上乃本人的心得體會,不喜勿噴。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


陸燕青


朋友們好:這位朋友想了解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畢竟證券公司,是高風險市場的排頭兵…明確的講: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正規可信!而且證券公司管理理財經驗非常豐富,又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臨近資本市場!因此,他的產品,往往以中低風險為主,預期收益中歸中距,搶購,說明一切!

首先來了解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並非僅僅提供證券交易服務,主要業務還包括各類理財,基金,國債,其他債券以及逆回購,等多種業務!其中有一些理財業務是專有的深受歡迎,例如國債逆回購,非常穩健,在交易所監管下,利用證券公司的交易通道,把錢借給大型金融單位,約定好到期的收益和期限,這些單位,會在借錢的同時,把自己的國債,作為抵押,以確保履約!是不是很安全呢?



來了解一下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公司理財產品,很受歡迎,搶購說明一切!以自營的理財產品為例,主要包括有活期和定期,而且大多數,風險等級在中低或低風險,收益率中規中矩,期限靈活,不僅如此,證券公司理財,資金綁定銀行卡,賬戶有銀行託管,明明白白安安全全,資金往來,非常便捷!

分享幾款證券公司的代表性理財產品:

1,活期!


如上圖,某證券公司的一款,貨幣基金
!7日年化,3.215%…說明了一切

2,定期:
如上圖,再來看一款定期


,這是十來證券公司,自營管理的一款,系列化理財產品,期限不同,圖中為91天,業績比較基準4.1%,口碑極佳,它還有一個優勢:可轉讓!大大增加了定期產品的流動性…

綜上所述:證券公司,理財是他的一個項重要業務!而且非常專業,臨近資本市場,,還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產品深受歡迎,大多為低風險和中低風險,正規可信!往往需要搶購!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是朋友們,相對安全投資,穩健獲益的好朋友!


理財迦


證券公司的理財安全嗎?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就必須知道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有那些,明白了理財產品,我們也就知道相關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了。

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目前主要有2類:

1.證券投資基金

即證券公司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財產,由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法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

它的主要特點:

(1)集合理財,專業管理

(2)組合投資,分散風險

(3)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4)嚴格監管,信息透明

(5)獨立託管,保障安全

由以上特點可以看出,這類的基金,其資金安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投資該類基金的最大風險是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即賺錢能力。基金管理人賺錢能強,那麼基金就可以分紅,反之,沒有賺錢能,就意味著管理的基金虧錢,由此,我們的投資也就會虧損了。

2.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即集合客戶的資產(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基金公司)進行管理。它是證券公司針對高端客戶開發的理財產品,投資於產品約定的權益類或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的資產。目前只有獲准創新試點的證券公司有資格可以開展這個增值理財服務。

它的特點:

(1)面對中高端客戶,即起投資金最低是5-10萬元起步

(2)沒有持倉限制,持倉靈活多變

(3)專業人士管理,管理水平相對可以

(4)大額資金優勢,可以獲得申購和贖回的優惠費率,可以獲得優質債權的購買機會

以上2種理財產品,資金安全都沒有任何問題,但購買時必須要確定是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

確定是正規理財產品了。一般情況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理財收益率要比證券投資基金理收益率高。




70年的老王


回答問題前,有必要對券商理財產品進行全面瞭解,方能給出準確的答案。多數人認為券商的理財產品就是與股票相關的產品,風險高,流動性強,收益不確定。從廣義的理財產品看,對於大型券商而言,理財產品與銀行相比,只多不少,且種類繁多,全面。

1.類固收類。包括類現金理財、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這類理財產品即有券商自有產品,也有代銷銀行產品,基本上本金安全,流動性較好,收益率與銀行同類產品比較有一定優勢。

2.權益類理財產品。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資管計劃劣後級、期貨資管計劃劣後級等。流動性一般,而安全性和收益性多數不可控。

3.掛鉤收益憑證類理財產品。如掛鉤股指、掛鉤黃金、掛鉤外匯等,這類理財產品除基礎資產外,相當於嵌套一種看多或看空期權。本質上看,本金有保障,收益率為最低和最高收益率二選一,而流動性類似於定期存款。

4.定製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為大資金或機構投資者量身定做,起點基本在3000萬起,本金安全,期限固定,收益率高於一般的定期存款。

目前看,券商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類似,產品多種多樣,且在不斷推陳出新中。除了權益類產品風險和收益不確定外,多數產品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優勢。因此,券商也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各式各樣的理財品種,保本的和非保本的,足以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的理財配置需求。


壹點訊息


  證券發行的理財產品怎麼會變成銀行理財產品呢?題文要表達的意思應當是銀行營業廳或者手機銀行銷售的由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安全嗎?

  銀行理財和證券理財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就如同銀行理財與基金理財不同一樣,分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發行主體。我國的資管類理財主要由5大金融機構提供,分別是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和基金,如其他企業發行理財產品,那麼並不是資管類理財,通常為表內理財或者眾籌之類,風險與發行主體資產負債或項目直接關聯,比如P2P理財電影眾籌等。

  而資管類理財發行主體僅是資產管理人,受託管機構(一般為商業銀行)的監管,資產並不納入發行主體資產負債表,需在託管機構設立獨立賬戶。其中投資者是委託人,資產管理人為受託人,他們之間是信託關係。

  那麼證券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安全嗎?從前文可知,資管類理財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發行主體並不能提供本息保障,風險由投資者自身承擔。

  然而,所有的資管類理財在上市之前都需進行風險分級(主要根據將資金投向哪,以及相應的配置比例)。我國目前的風險類型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

  其中,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理財產品主要投資優質的債券和貨幣工具,其本身就有較為穩定的利息收益,因此這兩類理財產品可提供預期收益率,投資門檻也相對較低,適合普通大眾投資。

  比如支付寶中銷售的定期理財產品就是證券和保險公司提供的定期理財產品,風險類型都為中低風險。

  那麼如何形容中低風險呢?只能這麼說非發生極端情況(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等)都不會發生本金虧損。但風險是存在的,誰能保證不發生金融危機等情況,大量的債券到期無法兌付呢?

  而證券提供的低風險產品類同餘額寶對接的貨幣基金,主要投資對象為短期貨幣工具,極不容易發生違約的同時資產流動性極強。

  因此,資管類理財產品安不安全主要取決於風險類型,而不取決於由哪家金融機構提供,因為風險類型就決定投資標的範圍與比例。


三人聚眾


三方存管協議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立證券賬戶後需要與本人銀行卡進行關聯,關聯後投資者可以自主劃撥資金在銀行卡與證券賬戶中的流轉。資金不會直接出入證券賬戶,而是必須通過銀行才能進行調撥歸集,假如投資者的證券賬戶密碼洩露,盜竊者也必須知道投資者關聯的銀行卡密碼才能取走資金,否則無論如何資金都只能在銀行卡與證券賬戶中流轉。

多空丶博弈


理財產品,也是有分類的,會有保本和不保本的,一般收益高於4.5%以上,默認是不保本的。


格局教育


看產品說明裡怎麼寫的,證券公司也是國家金融單位,有不同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看你買什麼等級的產品


用戶3681855265


通過證券公司買的理財產品肯定都是有風險的,具體情況可以看簽訂合同條款內容,沒人擔保不會有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