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發力破瓶頸 龍蝦線上“找出路”——皖霍山縣下符橋鎮發展特色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3斤6兩,23元一斤。”

“泥鰍3斤,8元一斤。”

3月15日7時許,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下符橋鎮新成立的縣龍蝦交易中心門前,稱秤的、議價的、付款的、分揀的、清洗的、包裝的,有條不紊,熱鬧非凡。

趕早賣漁獲的農戶在交易處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手交蝦,一手收錢。戴著口罩交易的蝦農,數著手中的鈔票,笑談今年的收成,一掃疫情帶來的陰霾。

“今天賣了8斤多,收入200多元。”來自裕安區青山鄉的高思明笑呵呵地說,聽說霍山縣龍蝦交易中心收購價格高,他特地跑遠點趕到這裡交易。

新冠肺炎的突然侵襲,市場停擺,龍蝦滯銷。為保證廣大養殖戶的收入,下符橋鎮想方設法協調縣龍蝦交易中心提前開工。目前,交易中心日平均交易龍蝦2500斤,收購價格每斤20元左右,日交易額6萬餘元。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在提高人們生活效率和降低交叉感染概率方面有著天然的優越性。這裡收購的小龍蝦經過初步清洗後,打包經阿里巴巴、盒馬鮮生等電商平臺銷售,或是直接用冷鏈車發往合肥或江浙滬一帶。我們有自己成熟的銷售渠道,基本上可以線上線下同時對省內、省外直髮。”龍蝦交易中心的負責人魏明介紹說。

“2、3、4錢一個等級,5、6、7錢一個等級,8、9、10錢一個等級,個頭分大小,顏色分青紅。”三尖鋪村貧困戶孫海鳳正在飛快地分揀著收購來的小龍蝦,多日的磨練,她早就成了一把分揀好手,僅憑手感就可以知道手中那隻張牙舞爪的小龍蝦的體重和等級。

孫海鳳家現有3口人生活,兒子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全家收入來源主要依靠丈夫外出打工收入。今年因為疫情暴發,丈夫到現在還不能出門務工,家裡收入眼看就成了問題。聽村裡說龍蝦交易中心招人,她第一個報名參加,“現在幹半天歇半天,能在家照顧孩子,每月還有近1500元的穩定收入。”孫海鳳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據瞭解,建成後的霍山縣龍蝦交易中心可以解決當地50人就業,每年可以完成龍蝦交易150萬斤,帶動周邊鄉鎮3000戶發展龍蝦養殖,戶均增收2000元。而龍蝦交易中心每年13.55萬元租金也將全部用於下符橋鎮的扶貧工程。

“霍山北大門”下符橋鎮,距霍山縣城12公里,六安市區34公里,濟廣高速、105國道穿境而過,全鎮耕地面積3.1萬畝,其中水田2.9萬畝。東淠河、熊家河、淠源渠穿鎮而過,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適宜小龍蝦生長。近年來,下符橋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結合自身鎮情選擇產業發展方向,以打造特色農業小龍蝦養殖為抓手,帶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2019年,全鎮建設稻田綜合種養基地已超15000畝,覆蓋全鎮90%以上的村民組。全鎮發展養殖業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家庭農場15家,其中百畝以上養殖大戶10家。小龍蝦已成為該鎮群眾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小龍蝦特色養殖和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已經成為霍山縣與兒街、下符橋、但家廟等畈區鄉鎮新型農業的主流。2019年,霍山龍蝦年產量在1000萬斤以上,所產小龍蝦個頭大,體色好,肉多質嫩,市場前景廣闊。但由於養殖戶大都“單兵出擊”,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養殖技術相對落後低下,加之銷售平臺缺乏,銷售渠道不暢,這些先天劣勢隨著龍蝦產業的逐步擴大,逐漸成為制約全縣新型農業特別是龍蝦產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為了擴大下符橋鎮小龍蝦的產地集聚和品牌效應,該鎮利用三尖鋪村“將軍灘”千畝水田建設了“霍山蝦谷”示範基地,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資金600萬元,進一步完善了周邊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把“將軍灘”打造為全縣小龍蝦產業的示範基地。同時,加強稻田綜合種養模式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化管理,註冊了“灊邑”、“潛邑”等區域性商標,加大小龍蝦、蝦田米的宣傳與推廣,不斷提升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做大做強霍山蝦谷品牌。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總投資224.6萬元的霍山縣龍蝦交易中心於2019年12月建成後,鎮領導又親自出面,將在外從事電商服務業的當地青年魏明招攬回鄉創業,租賃龍蝦交易中心,藉助他熟悉的電商平臺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將霍山縣小龍蝦推向全國市場。

“交易中心建成後,農戶不愁龍蝦賣不掉,整個霍山的農產品包括玉米、小香薯、土豆等各種農產品,都可以通過我們交易中心的銷售平臺向外界推送銷售出去。”對龍蝦交易中心的前景,魏明很有信心。

受本次疫情影響,很多市民習慣了使用手機APP在線上買菜,生鮮電商在便民利民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塑造和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習慣。

“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基礎體系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集良種選育、苗種繁殖、生態養殖、健康餐飲、冷鏈物流、節慶文化等於一體的產業融合模式,促進三產融合,打造龍蝦特色小鎮,力爭把小龍蝦打造成為我鎮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鄉村振興的示範產業。另一方面加快完善龍蝦交易中心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建設自己的電商平臺,不斷提升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推動霍山小龍蝦、蝦田米走出安徽,走向全國。”該鎮黨委書記程業清介紹說。(出處:六安新聞網 皖西日報融媒體特約通訊員 陳 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