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还是必然?“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治格局是如何产生的?

julie_fz71


在我看来,历史终归是必然的。


江东地区,在司马睿到来之前,地方势力(江东原有的世家大族)仍旧非常强大。晋惠帝、晋怀帝时期,陈敏、钱璯等人相继叛乱,江东大姓周玘动员世家大族,出钱出力出人,配合西晋政府军队,接连平定了这些人的谋乱,时称“三定江南”。虽然周玘等人的初衷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利益,但客观上也为东晋后来在江东的统治营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当初,在东海王司马越和太尉王衍掌权期间,王氏家庭重要成员就已经被派入江南地区担任关键职务。王澄是太尉王衍的弟弟,王敦是王衍的族弟。晋怀帝永嘉元年,王澄被委派为荆州都督。怀帝永嘉三年(309),王敦获任为扬州刺史。由此,可以明显见出以王衍为首的琅琊王氏早就有南渡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司马越病死后,王衍本人虽被石勒杀掉,但王氏家族在江东已经握有实权和重兵。

王氏家族最重要的人物当属王导。王导是太尉王衍的族弟,王敦的堂弟。司马睿初到江东,当地的世族大姓对这帮北来“伧父”甚为不屑,“人情不附”。北来诸人移镇建康一个多月,也没有多少当地人来投附。忧心忡忡之余,王导率先想出一个主意:趁着秋季“禊祭”日,司马睿本人坐在肩舆之上,大摆王家堂皇仪卫,王敦、王导等北方大族名流皆骑马跟从,仪势威严,表情肃穆,使堂堂大晋的威仪展现于江南土著面前。

“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视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以风度、排场降服人心,这也只是能在魏晋时代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出戏导演得很成功,加之对当地土著大姓代表加以高官厚爵后,“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司马睿终于在江南得到当地人的拥戴,立稳了脚跟。因此,司马睿倾心依赖王氏,不仅仅由于王氏是他先前当琅琊王时自己封地内的望族高门,也有过江后王氏对他极力推戴的原因。

洛阳陷落后,面对滚滚而至的中州难民潮,王导又劝谕司马睿大收人心,选择其中的“贤人君子”加以任用,于是“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眼见拥戴自己的呼声越来越高,司马睿对王导倍加信任,情好日隆,号为“仲父”,并比之为“萧何”(司马睿自己就是“刘邦”了)。

王导本人,也是一片纯臣之心,常良言谏劝司马睿克己励节,宽容抚众,优礼吴人。王业草创之际,君臣互信互爱,成就了当时的一段佳话。

司马睿登基之日,百官陪列,乐声清扬,仪式庄严。司马睿开始还没找到皇帝的感觉,出于真心的感激之情,他竟招手要站在殿上的王导“升御床共坐”。王导固辞,司马睿又连连呼唤,“至于三四”。最后,王导推辞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司马睿给王导这一点拨,才忽然感觉自己是“太阳”了,终于忽悠着大屁股安坐帝位,成为东晋的第一任国君。

王敦方面,司马睿初即位,便任命他为荆州牧,从此坐镇荆州上流之地,手握强兵,掌统军政实权。由此,当时人称“王与马(指司马氏),共天下”,绝非虚言。


棱派科技


我来浅谈一下,欢迎大家来指正。

“王与马共天下”是东晋王朝建立之初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政治体制。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永嘉之乱,匈奴刘聪政权攻陷洛阳,西晋灭亡。中原地区遭受匈奴兵的屠戮,百姓流离失所,向江南逃亡。司马睿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金陵(后称建康)登基称帝,建立东晋。然而,在洛阳、长安的西晋政权被匈奴屠戮殆尽,能延续司马家族的只有在金陵的司马睿。那么,建立东晋为什么会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呢?

首先来说,司马睿没有统治根基,得不到东南门阀士族的承认。西晋灭亡后,司马家族的司马睿由于世系身份太远,得不到门阀士族的支持,无法支撑东南半壁江山。幸有王导出面,才使门阀势力拥戴司马睿。东晋初立,司马睿为了感谢王导,让王导与他同坐皇位,王导谢绝。东晋的所有重大国政均由王导来决定。“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开始形成。这就说明,东晋王朝从一开始就是臣强主弱、皇室衰危。实权都操纵在士族手里,司马睿只是一个傀儡。

第二,王导家族是门阀士族的代表,一呼百应,没有王导就不会有东晋王朝。王导家族是东南最大的门阀士族,在门阀士族中有绝对威望和话语权。时人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东晋王朝的统治根基就是王导创建的,王氏家族当时在东晋堪称无冕之王。王导、王敦一文一武专断东晋国政,司马睿几次企图收回权力都告失败。

第三,东晋的统治是门阀士族的统治,其根源是魏晋门阀势力已经根深蒂固。曹丕篡汉,为了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实行九品中正制,大力扶持士族,维护士族利益。曹魏政权几乎是门阀士族的温床。司马懿篡政后,延续曹魏的做法,得到门阀支持,初建门阀统治的框架。西晋统一全国以后,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建立全方位的门阀世袭体系。

第四,终东晋一朝,门阀势力始终左右政局,是皇室衰危根本原因。东晋王朝立国不稳。王导家族帮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氏家族始终保持对朝政的绝对控制权,甚至出现王敦武力攻陷建康挟司马睿以令天下的事变。从此以后,东晋勉强维持。东晋中后期,出现王、谢两大家族掌控朝局的情况,同时司马家族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只与王、谢两大家族联姻的策略。


优秀的米老鼠96


当然是必然的。因为当时已经发展形成的士族门阀势力非常强大。

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一下士族阶级的形成。东汉崇尚儒术,非常注重家学渊源,经学的传授都有师承,轻易不会传给外人。那时候还没有科举考试,国家以经学选拔人才,朝廷的征辟和郡国的推举,大多以经学水平高的为上选,经学的父子相传,就形成了累世公卿。


如弘农杨氏自杨震起,四世为太尉。东汉末年有名的枭雄袁绍,家世显赫,四世三公。这种士大夫传袭势力,造成“门第”,发展到魏晋时,搞出了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叫九品中正制,寒族就基本没有上升的空间,所谓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基本决定命运。

而司马家族也是名门望族,就是靠这个起家的,自然维护门阀势力。士族门阀势力也没有因为五胡乱华而衰弱,司马睿能够在江左立国,就是依靠琅琊王氏的拥戴,才能在江南站稳脚跟。


东晋的建立,王导和他的从兄王敦居功至伟。司马睿最初对他们甚为倚重,王导做丞相掌握朝政,王敦掌握军权为荆州刺史,而荆州是东晋重镇。这也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来。

到司马睿做皇帝的后期,对王敦非常忌惮,于是有了很多削弱王氏的举动,结果却是王敦以讨奸佞为名的反叛,最后攻入建康,反对势力被清理,王敦从此专制朝政,司马睿几乎被废,最后忧愤而死。后来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平定了王敦的叛乱,王氏家族却屹立不倒,仍是名门望族,就可以知道王氏家族势力的强大,“王与马,共天下”不是虚名。


hh1185977001


你在胡说八道!你知道一山不容二虎吗?所谓的有财有势,真到了一定程度他不会把皇权放在眼里的!甚至他就是太上皇!如果不除掉,肯定后患无穷!再说啦,皇权的基础是什么?人民的力量!人民对皇权失去了信任和信仰,那还叫什么皇权!有钱有势的人,如果百姓反对他,皇权肯定胜利!历史上皇权和百姓的矛盾,都是势力集团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最后让皇权背锅而造成的!做汉奸贪腐的,哪一个不是在圣旨底下做的坏事?最后背锅的是谁?你这种掮客之流的言行,就是祸害朝纲!


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


司马睿没有足够的势力,只好依靠那些家族,尤其是王导王敦那一家。


白露为霜65799235


我觉得即是偶然,也是必然。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极低,可是给中华大地所带来的灾难却是前所未有的,中华大地战乱不止,北方汉人几乎被屠戮殆尽。这段时期的奇葩也特别多,有“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也有“貌丑而善妒”的妖后贾南风,“八王之乱”,当然还有题中所说的“王与马、共天下”的特殊政治格局,也就是“门阀政治”,皇帝怎么可能和大臣共享天下,但是在门阀政治时代,确实是存在的,那么这种政治模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就听小祁为大家来讲解一下。


(王与马、共天下)

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指的就是东晋时期出现的由皇权与士族共同治理天下的历史现象,也就是门阀政治!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政治模式。这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也仅此一家而已!

要说这段历史就要从西晋的“八王之乱”开始说起。

八王之乱

首先是有了一个傻子皇帝司马衷,而傻子皇帝还有一个长得丑还善妒的皇后贾南风,于是贾南风就想专权弄政,然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参加的主要有八个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八王之乱)

过程比较复杂,反正这个“妖后”贾南风是把这几个王耍的团团转,不过最后自己也咎由自取,被赵王司马伦杀了。最终的结局就是闹的北方游牧民族趁势崛起,最终把西晋给灭了。

衣冠南渡

在八王之乱的中途,东海王司马越就开始考虑起后事来了。司马越起用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留守后方。而司马睿在受命后就请出了关键人物—王导!

后来中原战火越烧越旺,于是司马睿就接受了王导的建议,南渡建邺,而跟随司马睿一同南渡的还有很多的北方世家大族,其中就以琅琊王氏为首。


(晋元帝司马睿画像)

而与北方士族对应的,则有南方士族。他们是盘踞在南方的“主人”。这些南方士族在司马睿到达建邺以后甚至根本就不理司马睿的!那么好歹司马睿也是琅琊王,这些人就敢这么放肆吗?

没错,他们还真敢。首先司马睿并不是正宗的皇室贵族,他只是宗室旁支,其次还有传言,司马睿甚至不是他父亲的亲生子!因此司马睿一直是有点声望不够、势单力薄的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王导就发挥了他的作用!他劝说司马睿亲自去拜访顾荣和贺循,这两个人都是当地最具名望的人,通过结交他们来收服人心。结果司马睿真的请来了这两人,就此以后南方之人皆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王与马、共天下

通过王导的努力,司马睿获得了北方和南方士族的共同支持,最终在西晋灭亡后,南方的司马睿就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


(王导画像)

司马睿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凭他一个宗室旁支居然能够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这让他始料未及。而在他登基称帝的过程中居功至伟的王导就成了他最为感激的人。于是任命王导为宰相,执掌朝政。同时,王导的堂兄王敦在外出任荆州刺史,手握重兵,控制着长江中游。

就这样,司马睿在政治上完全依靠王导,在军事上完全依靠王敦,就此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这种政治模式是在极为特殊的背景下才产生的,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偶然。但是这就是真实的历史,这也是门阀政治所产生的必然!


小祁说历史


莫谈政治!


晋A闲云野鹤


王健林和马云?🤐🤐


村里and村外


东晋时期,偏安江左。马有皇权但立足未稳,王有财有势。二者合一,各有所取,王与马共天下,创下了东晋近百年的相对和平时期。余认为很好,尤其是对百姓安居乐业更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