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2020年1月4日,武宣徒步群药师、漫步、八面、荷花、蚊子、秋水、雨荷、绿叶、沧海等九位驴友,相约登临东乡境内的无名山,远观“双髻晴岚”,回程走被称为“通衢大道”的羊肠小道,沿途风景四星,难度五星。

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早上8点30分从武宣县城出发,9点左右到东乡“桂中第一支部”停车,然后到东乡街品尝“仙城一绝在东乡,特色米粉香四方”的东乡粉。9点半到达屯应冯九庙,停车在庙前,开始登山。

这座山,八面曾经来过,他说难度两星,确实难度不算大,大部分有小路的痕迹,只是陡峭的地方要手脚并用攀爬。

12点,到达铁塔。四周的景色不错。回望是东乡田园和村落,东北方向可以看到莽莽群山。在铁塔附近休息,拍照。

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继续走,路越来越难,风景也越来越美。从这边山可以清楚地看到“双髻晴岚”的美景。

“双髻晴岚”是武宣古“八景”之首景。武宣(旧称武仙)古 “八景”,即为双髻晴岚、三台叠翠、古碛钟声、灵湖松籁、石壁遗书、仙岩留迹、神窟流泉、音山迭奏。清朝武宣籍进士张梦骥作有武宣八景之诗:

双髻晴岚耸碧空,三台叠翠映霞红。

龙翻古碛钟声雨,鹤舞灵湖松籁风。

石壁遗书多鸟篆,仙岩留迹半云封。

坐看神窟流泉异,听彻音山迭奏终。

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双髻晴岚”,是指位于武宣东乡镇的双髻山秀丽多姿之景。双髻山,海拔1016米,是武宣与桂平市交界之山,其主要部分在武宣县东乡镇。清代嘉庆年间《武宣县志》载:“双髻山,在东乡上里,离城六十里,双峰高峙如髻,天晴有岚烟积翠,县八景双髻晴岚即此,山下有岩,音二谢读书处。”双髻山双峰耸立,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穿越美景之中,因赶时间,不敢多做停留。一路上有松树、竹林、还见有一丛一丛的杜鹃树,到3月份的时候,一片杜鹃花开,将是多美的景象呀。我们相约:杜鹃花开,还会再来。

下午3点,顺利登顶。极目四望,一览众山小。美景面前,所有登山的劳累都不算什么。

按事先计划是原路返回,但户外人不喜欢走回头路,药师提议往猪仔峡方向,穿越到“通衢大道”,沿“通衢大道”下山。

下山的路比较陡峭,布满野树杂草,于是我们钻草丛,越竹林,溜陡坡,走只有猴子才敢走的路,下午5点过后,在克服迷路的困难后,终于到达“通衢大道”。 “通衢大道”是一条天险的古道,俗称东乡界,自西界脚东乡镇屯应村起,至东乡界脚的桂平市花蕾村止,全长30华里,上山15华里,下山15华里,山势险要,雄伟壮观,这条天险古道,从清代19世纪中叶到民国初期,一度为浔州、梧州、柳州三府的陆路交通要道。

到了“通衢大道”,相当于上了高速路,我们顺利地于18点30分回到停车的地方。

愉快的一天就这样度过了。

走“通衢大道”,观“双髻晴岚”

今天徒步的里程6.69公里,海拔85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