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红楼梦》中人二丫头画像

《红楼梦》各本都在第十五回写到了宝玉对村庄内会纺线劳作的二丫头颇为留心,即使坐上车要走的时候,对她还是恋恋不忘的,甚至“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

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没有二丫头。【庚辰侧批:妙在不见。】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庚辰侧批:妙在此时方见,错综之妙如此!】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甲戌侧批: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一时展眼无踪。

——《脂评汇编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一直以来,本人对这个凭空出现倏忽消逝的二丫头都很感疑惑:作者写她的用意到底是什么呢?此前看到台湾学者蒋勋称其为“闲笔”的说法,就更加疑惑了:曹公如椽巨笔,怎么会设置可有可无的闲笔呢?如今读到俞平伯先生《红楼心解·宝玉想跟二丫头去》称其为“虚笔”,这才豁然开朗了。

我本人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不过,若能进一步说明,这充分表现了宝玉“情不情” 的“真情”本色的话,我想,就更加清楚了。

一、虚笔

1.虚笔的内涵

所谓“虚笔”,俞平伯先生说:

所谓虚笔者,指既不必符合事实,且似于书中的情理亦不允惬,或过重,或过轻,或所言在此而所感在彼,……总之他不愿意分明地说,如实地说的。为什么要这么写?动机各各不同,高低总有他的理由。

通俗地说,就是暗写,就是作者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在人物写作中通过别人言语、(次要)人物刻画、场景描写或留白处理,以达到突出主要人物、表现主要事件的目的,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这样的一种写作的手法。与脂砚斋所说的旁敲侧击、一击两鸣手法相仿佛。

详见下图: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虚笔内涵及人物写作中的虚笔运用表现

2.虚笔运用例举(以《脂评本》为例)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

——脂评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这里说水月庵又叫馒头庵,其实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正如脂砚斋双行夹批(甲戍本):“前人诗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此意。故“不远”二字有文章。”也就是离贾府停灵死地不远的濒临死地。

《芙蓉女儿诔》表面上是祭晴雯,其实是祭黛玉,脂砚斋说,分明是“黛玉将死之谶”: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芙蓉女儿诔》明写祭晴雯,其实是祭将死之黛玉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脂砚斋:《芙蓉女儿诔》明祭晴雯,实祭黛玉


二、表现宝玉“情不情”之“真情”

有人撰文称写二丫头,其实是在为写巧姐最终下落映照伏脉。

因为按第五回巧姐判词,也说到了村庄,也有纺机: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巧姐判词及今人所作示意图画

应该说,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即使真有这种用意,也不算主要方面。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通过虚写二丫头,实写宝玉,主要刻画宝玉的“情不情”特点,塑造他“多情”的特质。

1.宝玉“情不情”

脂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说到宝玉在薛姨妈处尽兴喝醉,听到奶妈李嬷嬷,把自己给袭人留的包子吃掉了,把自己留下要喝的枫露茶喝掉了,就趁着醉意打碎了茶杯。甲戍本的脂砚斋眉批是这样说的:

按警幻情榜,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

因此,所谓“情不情”,通俗说就是太痴情,太多情。即使世上没有知识之物,他也用自己的一腔痴情去对待。

宝玉“情不情”,在小说中表现佷多,脂砚斋作过多次批示提点,现暂举两例: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宝玉“情不情”的典型表现

再进一步说,即使是无情的落花、画轴上之美人,宝玉能够奉献自己的一腔赤诚,何况是对待“水做的骨肉”之女子呢?

2.对女子痴情的其他几处表现

第五十八回“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对在大观园内烧纸而犯了大忌的芳官,真心帮助,不惜说谎替她打掩护。

第十九回到袭人家看望袭人,见到了袭人的两个姨家表妹后,宝玉大发感慨:

一面见众人不在房中,乃笑问袭人道:“今儿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庚辰双行夹批:若是见过女儿之后没有一段文字便不是宝玉,亦非《石头记》矣。】袭人道:“那是我两姨妹子。”宝玉听了,赞叹了两声。【庚辰双行夹批:这一赞叹又是令人囫囵不解之语,只此便抵过一大篇文字。】袭人道:“叹什么?【庚辰双行夹批:只一“叹”字便引出“花解语”一回来。】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是说他那里配红的。”【庚辰双行夹批:补出宝玉素喜红色,这是激语。】宝玉笑道:“不是,不是。那样的不配穿红的,谁还敢穿。【庚辰双行夹批:活宝玉。】我因为见他实在好的很,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庚辰双行夹批:妙谈妙意。】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宝玉多情:对素味平生的袭人表妹大加赞叹


当然,他对二丫头也是这样的情感,何况这个二丫头还是很天真善良、善知人意的呢: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宝玉对二丫头之“多情”表现

所以,脂砚斋才会不吝笔墨,先评说是宝玉“身分本心如此”,又评宝玉“处处点‘情’”。

需要说明的是,宝玉对女子的这种痴情也好,真情也罢,不是儿女之私情爱欲,与男女风月无干,而是出于天生的赤子之情,也即警幻所云的“意淫”之意(王蒙先生在《王蒙活说》中称“意淫即情”,中肯之语也)。

3.第十五回“情”是主线,作者用意是通过对二丫头之“虚笔”描述,既刻画宝玉之“真情”,又映带引出下文秦钟与智能儿之情。

4.二丫头虚写不虚

二丫头代表的是一派自然、天真,毫不矫揉造作的乡野生活,与贾府深宅大院内的尔虞我诈、鸡飞狗跳日常大相径庭,表达出宝玉从而也是作者对淳朴乡野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也是宝玉真情的一个方面

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说:

就事理说,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二丫头)去,这不大通,而且也不对。宝玉看了个乡下丫头就想跟了她去,不可能这样的,难怪后人要把它改了。不过这是虚笔,特用过重之笔来表示宝玉之倾倒备至。不但此也,严格说来,宝玉也未必就这样,只是作者对于田庄生活的朴素自然辛勤劳苦,有所爱好,有所憧憬罢了。

三、结语

这回写宝玉要跟二丫头去,看似虚晃一笔,实则大有深意,是刻画宝玉“情不情”之“真情”的又一典型情节。

最后,把脂评(汇编本)关于这一回的回前批列举如下,以飨读者:

宝玉要跟二丫头去:“虚笔”却有“真情”

第十五回回前脂批


参考资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编本)

俞平伯《红楼心解·宝玉想跟二丫头去》

罗扁《人物写作中的虚笔运用》

王蒙《王蒙活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