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最近“躺赢式”父母又成为父母的新追求,与此同时,劳模式父母也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一不小心就劳模了,想当个躺赢式父母怎么这么难呢?但到底什么是躺赢式的父母?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躺赢式父母的智慧不是不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躺赢是网络流行词,全称为“躺着就赢了”,表示即便不作为也能赢的意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游戏英雄联盟中,意思是形容团队中有一人的能力出众,酱油队员直接抱大腿就能获胜。这个词被引用到家长身上就是指那些随性带娃,但往往收获超预期效果的行为。

但躺赢式父母的智慧不是不作为,而是无为而治的教育智慧。“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到家的治国理念。它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而是在遵循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让我想起黄磊对于女儿多多的“无为”教育。黄磊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允许女儿早恋。他说如果女儿15岁早恋,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自己绝不会多加干涉。对于女儿染发,打耳洞等行为,黄磊都认为是正常的。黄磊并没有像《小欢喜》中英子妈妈的那样杯弓蛇影,而是采用“不作为”的方式,不但没有让多多产生叛逆心理,反而让孩子增加了对父母的尊重与爱,很快多多把头发染回了黑色。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习惯于站在经验的制高点想方设法赢得家中的话语权,但往往过多的干预会让教育陷入“超限反应”的误区,适得其反,让父母越管越累。

超限反应是心理学中逆反心理的一种,常常指同一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过高,会使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的家长有哪些特征?

无为而治绝对不是葛优躺式的表面躺赢,其内在的精髓不是所有父母轻易能学来的,我们来看下无为而治的家长都有哪些特征:

1.生活上,他们不让孩子活在生活之外。

他们对生活有更深的体悟,他们认为教育藏在生活的细节里,学会从生活中感受美好才是重要的。所以他们让孩子参与家务,社区活动、公益活动等各种现实,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妙。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2.在学习上,分数在他们眼里并不是唯一。就算孩子考了低分,也能收获一室和谐。成绩虽然重要,但在躺赢式家长的眼里,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才最重要。他们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让孩子自己去领悟学习的含义,他们看似不管的背后却是对孩子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3.在理想的选择上,他们更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们不会因为孩子说要当保安就痛打你一顿,也不会因为孩子说要当开垃圾车的司机而苦口婆心,更不会篡改孩子的志愿。他们尊重孩子的意见,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当孩子做出了理想的选择之后,他们会为孩子解读职业的概念,让孩子加深对“职业”的认识,不断练习“梦想训练册”,只为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4.在带娃的方式上,无为而治的父母有点“懒”。他们更喜欢寻求一些更简单的带娃方式,借用一些小助手,暂时抽离“带娃”身心俱疲的生活状态,也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空白。他们会给孩子更多自我成长的空间,培养孩子独立玩耍的能力。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为什么会出现躺赢式家长?

每一种家长的背后都是时代的烙印。

时代的变化,给每代人身上都打上了不同的时代烙印,70后经验育儿,80后按书育儿,90后躺赢式育儿。70后当妈的时候,还没有出现互联网技术,人们接触育儿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而口口相传的经验显得至关重要。80后,育儿书籍开始大量涌现,妈妈们开始摒弃口口相传的经验,纷纷开始用书辟谣,书籍成为育儿的专家。90后的父母们,他们是在比较新的育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式父母,他们读书,但更懂得思考,也更关注自我成长,养孩子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事情,但不是唯一。

《2017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崇尚自由的90后父母喜欢鼓励孩子韧性表达,超过5成家长在决策时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在意见不一致时,57.4%的80后父母与63.2%的90后父母乐意放权给孩子商量决定。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烙印,而这些烙印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不同的育儿方式,我们无法指摘历史,但我们可以借鉴成长。

每一种家长出现的背后都是由其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养娃方式上,也难逃规律。在条件不好的偏远地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摆脱贫困到底的出路。这样的情况父母成为“劳模”是必然,他们的内心总有一种对于“脱贫”的恐惧,在这份恐惧之下,你必须成为劳模父母,期望孩子可以有摆脱贫困的可能。经济条件好家庭,相对应的出路也更多,也有更多的选择,在养娃上,内心的焦虑会小很多,所以他们更多的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每一种家长出现的背后都离不开科技的撑腰。

科技的出现,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解放了爸妈。很多的早教机器人、早教App的出现让孩子们不出门就能解决学习问题,疫情期间兴起的“网课教学”虽然是个特例,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网络科技的发达,让育儿方法更便捷,就算上不成补习班,依然有在线课程。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大家其实都想做躺赢式父母,为什么却做不到?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成为轻松的“躺赢式父母”,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只因为大多数父母都只做到了其一,却忽视了其二。

①只抓住了“躺”这个姿势,却忘了设置边界。

这类父母跟“溺爱型父母”很像,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设定界限,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则,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物质上无限制满足孩子,这种育儿方式在祖父母身上尤其明显让孩子自由成长,这样的育儿方式很容易养成孩子自私、自立,自我的任性行为。

②只想着如何赢,却忘了“赢得”比赢更重要。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威胁、惩罚、控制等手段战胜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父母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赢得孩子的尊重与敬爱的一种行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是亲密无间,就是危机公关。在亲密无间的相处中,我们要做到宠爱不过度,在处理危机公关时,要做到坚定有章法,真正赢得孩子。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6步走,让父母成功“躺赢”,无为而治?

第一、遵循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认识自己的孩子。

①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共性与规律。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共性部分,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成功的避开一些育儿的坑,减少一些生活的焦虑。《你的N岁孩子》中提到,“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只有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第孩子每个成长阶段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

②每个孩子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要学会认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有其共性,但对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也有其个性。而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在共有规律之上,找到自己孩子的个性。

你认识你的孩子吗?你知道她每个表情下的行为模式吗?你知道她说谎背后的小心翼翼吗?如果不知道,请认真了解你的孩子,这是成功躺赢的先决条件。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第二、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成为“别人家孩子”最快的方法不是让孩子成为全才,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用兴趣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力。汪涵在教儿子小沐沐背唐诗的时候把唐诗当做奥特曼打败怪兽的“咒语”,因为儿子喜欢奥特曼,所以在背诵的时候也不觉得背古诗是件很困难的事,不知不觉,小沐沐已经可以背很多的古诗了。

当你发现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赶紧借着兴趣点,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第三、要无为,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美国,有这样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一个是珠克家族,两者都已传至第八代。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奋。他的子孙,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是教授,80多个是文学家,60多个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珠克是个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浑浑噩噩。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7个是杀人犯,60多个犯过诈骗和盗窃罪,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夭亡。

两个家族的历史说明什么?父母的素质如何,对下一代的影响很大。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要想实现无为而治的教育,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的力量,这样就算活成父母的样子也会是最好的样子。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第四、温情教育胜过棍棒教育

无为教育讲究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同时令这个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

在外了解情况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温情,有时候比棍棒更能直达人心。因为棍棒之下,你打掉的不仅仅是孩子身上的坏习惯,还打掉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第五、有边界的教育,让孩子自由而不放纵。

我们常常羡慕躺赢式家长,孩子吃饭自己动手,玩具自己收拾,但其实所有的成功背后都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边界教育,离不开无数次的坚持。这些父母从小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边界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让孩子懂道理,明是非。在边界之内,给孩子最大的成长自由。

第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特别轻松。有些父母认为让孩子阅读是件特别困难的事,但如果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你会发现习惯就像闹钟一样准时,到了点,孩子就会自己主动去读书,不用催,不用喊,习惯就是孩子的内在行为力量。


让“躺赢式父母”赢的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治

卢梭在《爱弥儿》里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毫无作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从有为到无为,从而无为而无不为。躺赢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每个孩子都能很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