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尊严


前两天,我花了85元,在先锋书店上参与了一个盲选的活动。


活动的内容,是你给书店留下只字片语,工作人员会据此给你选两本书籍,选哪些书,要等你收到才知道。每次支付85元,而你收到的两本书的标价,要大于或等于88元。


这个活动的缘起我想也是因为疫情对书店的冲击。但活动发起人并没有任何的表态说:我们活不下去了。他们只是发出了一张方舱医院里,在病床上躺着看书的年轻人的照片,告诉大众,恐慌面前,我们还有书籍,还有阅读。


理性如我。几天前单向空间的众筹中,我因为看到其中一个众筹8000元却只包括6000元的充值卡,我便觉得这不过是一次“大众情怀”的预支。很多事情透支了还是要还的。


当然,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人家自救的一种方式。


但是,先锋书店的盲选却让我觉得真诚。


因为,活不下来是你的事情,你的经营、你的策略、你的现金流出了问题,为什么要别人用情怀来埋单。


很多时候大声的呐喊显得愚笨,毛毛小雨却能让人感觉润物细无声。


回到书店的本质——它是精神食粮的提供地,而非情怀贩卖的文人空间。专心、真诚地卖书,还是会有众多信徒来膜拜这座殿堂。


经过这次疫情,看了几家书店各自的做法,我才感觉读懂了爱尔兰最大的二手书书店店主肖恩·白塞尔写的那本《书店日记》了。


肖恩·白塞尔在18岁那年,第一次在苏格兰小镇威格敦看到这家名叫“书店”(The Book Shop)的书店。他看到堆满书籍的橱窗,便对朋友说:“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闭。”


这家店当年并没有倒闭。而是十三年后,待肖恩重回小镇时,前主人因经营不下去,说服肖恩贷款买下了这家书店。


那是2001年。亚马逊等在线图书商已经在互联网上站住脚跟。


不过,即使一直受着互联网的冲击,如今这家“书店”也已成为苏格兰最大的二手书书店。肖恩与朋友们每年秋天在当地组织图书节,而这座小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书城”。


书店的尊严

苏格兰的“书店”


这本《书店日记》里,记录了各种各样奇葩的客人以及背后的故事,包括每天迟到、在便利店的垃圾箱捡甜点、成天穿着滑雪服“像个走丢了的天线宝宝”的古怪店员妮基(这家书店到现在其实还是请不起专职店员);各种奇葩的顾客,包括身患阿尔兹海默症、明明可以网购却始终支持实体书店的迪肯先生、每次打电话来都要找十八世纪的神学书却从来不买的威尔士“女人”等;以及丢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职位,从洛杉矶来到苏格兰小镇陪伴他的作家女友(不过,这位女友最后也和他分手了)……这本书有趣之处,是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这里面,有着极度的自我主义、戏谑的生活态度,以及高傲不可一世的精神洁癖,终生人等,皆在此书中活灵活现地出现。


它真实地告诉我们,书店的世界并非一曲田园牧歌,但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世界,不同人的内心,以及他们心中的理想国。


书店的尊严

“书店”店主肖恩·白塞尔


在日记里,肖恩还专门提到了写过《一九八四》的作家乔治·奥威尔对书店的一番评价,后者说,“上门来的许多人不管跑到哪里都是讨人厌的那一类,只不过书店给了他们特别的机会表现”。


现实社会里,我们有着各种面孔,性格各异。但书店是灯塔,是殿堂,是心灵慰籍,也是尊严可以安放的地方。


所以,它即使因自身贫困、经营活不下去了而需要发声,也必然会有它的方式,而非赤裸裸地求助。这便是我的感悟。


在特殊的时期,在病毒肆虐的空间,我竟然,读懂了书店存在的意义。


故记录之。


PS: 除了参加先锋书店的盲选活动,我还购买了某在线借阅创业公司的年卡,对方的举措是买一年赠送一年。虽然我想要的书在这个平台上面搜了几本都没有,但我还是购买了。因为我觉得它对书、对阅读是尊重的。没有因疫情之名推销,而是做了让人觉得合适的商业举动。还有我喜欢的西西弗书店,以及挺看好的言几又书店,他们各有难处,但也在努力渡过难关。此前我都有购买它们的充值卡,希望它们也都能撑下去,或者,逆势扩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