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消息越來越少的時候,壞消息少了也變成了好消息。你覺得呢?

隨我遠行sj


為什麼壞消息更吸引你?

比起好消息,人們為什麼更願意相信壞消息?心理學家做了一系列研究。

2007年,美國著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公佈了美國消費者對新聞偏好的數據。

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近二十年的新聞偏好保持著“驚人一致”:戰爭和恐怖主義、惡劣天氣、人為和自然災害,這些主題的數量和閱讀率在所有新聞中的排名遙遙領先。

研究人員認為,負面消息備受關注,與心理學上的「消極性偏差」有很大關聯。

壞消息:人類進化的選擇

什麼是消極性偏差?即比起積極事物,消極事物對人的影響更大。也就是說,你的大腦會更認真透徹地分析消極事物。

積極性偏差: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大部分事物抱有積極態度的傾向。

這兩種心態之間的不平衡,導致人們出現了心理上的落差和矛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我們嚮往美好,但更看重壞消息帶來的影響。

如果忽視這些壞消息,可能會讓我們面臨更大的風險。比如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在人類的先祖中,善於察覺威脅的人更可能存活下來。

對消極事物保持戒備之心,有助於我們在探索過程中遠離危險,對壞消息的關注也成為一種生物保護機制。

瀏覽壞消息時,你在想什麼?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壞消息的快速傳播背後可能有5種心理。

01獵奇心理

壞消息往往涉及不能公開的、難以告人的內容,甚至可能會涉及一些真相,這對人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聽到壞消息的感覺,就像背後聽到“八卦”一樣,會產生先知先覺的優越感。

02“受害者”心理

人們在潛意識裡喜歡扮演一個被逼無奈的受害者,看到壞消息時,會覺得“社會中處處是危機,所以如果過得不好,不是能力差,而是大環境不好”。

03“比壞”心理

“知道你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當今社會每個人壓力都很大,看到別人的處境比自己更壞,會獲得一種隱隱的心理安慰。

04“減壓閥”心理

壞消息是個“減壓閥”,不順心時看到壞消息,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尤其是當關注的壞事有了好轉時,我們就能獲得繼續前行的動力。

05“情緒共同體”心理

壞消息會讓有相似經歷的人產生類似的情緒,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原本就有一些被壓抑的消極情緒和想法,而有些壞消息,比如疫情下熱傳的一些謠言,本身就是迎合人的這些懷疑、攻擊、戒備等消極心態編造的,給這些陰暗心理提供了得以“見光”的載體。

幾招遠離情緒“汙染”

過多關注壞消息,會讓人形成習慣性質疑,產生憎恨、厭惡、憤怒、逃避等壞情緒,幸福感降低。如果得不到合理釋放,可能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發現自己身陷壞消息的泥潭,該怎樣拯救自己?

強迫自己離開電腦、手機

如果過多的壞消息已經引起心理不適,要強迫自己暫時離開這些消息源。

空閒時間多在家裡運動,與朋友家人多進行線上交流,但別談論讓你感到消極的消息。

敢於判斷、做謠言終結者

別一味聽信某個網站、某個發佈者的消息。正如當下,面對海量的疫情新聞,我們要理性思考、綜合分析。

比如引起你恐慌的新聞是個案還是普遍情況、是否有後續跟進報道,道聽途說的謠言到底是否屬實,別急著自己嚇自己。

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

快樂的人不會總是盯著生活的陰暗面,如果發現自己總是關注壞消息,而且喜歡發表負面評論,不妨反問自己 :是壞消息太誘人,還是自己的心態“崩”了?

專心完成一道美食、做半小時家務、聽聽輕音樂……不要等著負能量消失,快樂要自己找。

身陷過度頻繁的壞消息中,要學會傾倒內心的情緒垃圾桶,世界沒你想象得那麼糟。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不知道你想說的是什麼?


用戶妙音水蓮


不那麼認可.看壞消息到什麼地步.都是比較喜歡好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