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先秦经典

中国古典诗词,从先秦的《诗经》到元代的《元曲》,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有过曲折,也有过辉煌;其间,产生了很多耀眼如明珠,璀璨若群星的经典诗词,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先秦的历史环境

时间:旧石器时期到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

历史阶段: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

历史趋势: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文化方面: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以“百家争鸣”为证。

在先秦诗歌中,人们广为流传的莫过于《蒹葭》。《蒹葭》是一首歌哀婉的恋歌:佳人的美丽,爱情的美好,追求之途的艰辛与坎坷都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蒹葭》原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正文.先秦经典

伊人在何方?

《蒹葭》,全名是《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经典。开篇.诗词溯源中,有讲到,“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蒹葭》分属国风(《诗经》中的精华),大抵是属于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华夏族的民间诗歌;但在国风下,又把它归为秦风,所以它是秦地的民间歌谣

这首诗(具体说是歌谣)曾经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渴求贤士而不可得;但现在却被视作一首情歌,体现追求所爱而不得的惆怅与苦闷,这就因主人公和读者的心境而异了。

正文.先秦经典

芦苇的思恋

河边的芦苇长得非常茂密,在白露这个节气里,上面的露水已经结成霜了。可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呢?好像就在河水那一边。本想逆着水流去找她,无奈道路险阻又漫长。又想顺着水流去找她,但她仿佛又在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长得非常茂密,太阳刚刚升起,上面的露水还没有干。但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呢?也许就在河水对岸吧。本想逆着水流去找她,奈何道路险阻又难攀登。又想顺着水流去找她,但她仿佛又在水中的小沙滩上。

河边的芦苇长得非常茂密,太阳升起了,上面的露水还在。我的意中人在哪里呢?可能在河水的那一头。本想逆着水流去找她,可道路险阻又曲折。又想顺着水流去找她,但她好像在水中的小沙洲上。

这首诗中的“伊人” 不是实物的存在,你可以看作自己心仪的对象,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为自己心爱的人或追求的境界,不管艰难险阻和长路漫漫,矢志不渝。对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尽善尽美的境界靠近,努力向理想冲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中那种尽善尽美的境界,是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上下求索,不断追求。

诗词的魅力,就在于简洁却不世俗的语言,表达了那种可遇不可求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