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作者/一帆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读了一本系列短篇小说集《古巷》。书中所写皆为三教九流的芸芸众生,他们的生际遭遇大多留有时代的、历史的、传统的烙印。虽然我没有记住作者的名字,但《古巷》里面众多的人物形象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打肿脸充肿子”的戴姥姥说话时将手高高举起又重重劈下这个神情的描写记忆最为深刻,感觉这个细节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还有当时小城里惟一通往大武汉的交通工具——赵大车那辆烧板炭的蒸汽机破汽车,似乎还可以听到它喘着粗气,一下子把你带回了那个工业经济相对落后的时代之中;夏夜河滩上妇女们打赤膊“晒棉花”;以及矮舅娘的善良乐观和她忙碌的身影,至今仍如在眼前⋯⋯

总之,在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物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现在看来显得似乎很夸张,有如漫画艺术,却又像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我被作者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折服了。当时正在热映怀旧电影《城南旧事》,我还想若把《古巷》搬上银幕,其艺术感染力绝对不亚于这部影片。无疑,这是一组颇具艺术功力和艺术特色的小说作品。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直到2010年深秋,由于打理举水社区网站的缘故,我开始广泛接触了麻城的文化名流。作为举水社区的创建者,我们一直想把举水社区建设成为大家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建设得更有文化品味,更好地服务于本地文化和经济建设,实现网站的社会价值。没想到,我们的办网宗旨和网站一直秉承的风格得到了金仕善老师的高度赞扬。还得到了他对网站建设的大力扶持,他还赠送给我们一套《金仕善文集》。在翻看文集目录时,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我十几年前所读小说集《古巷》的作者,在麻城享有盛名的文学大家!

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四卷本《金仕善文集》,对他的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有了些点滴感受,感觉不吐不快。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已故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丁永淮先生说“金仕善是雅与俗之间的两栖作家。金仕善很擅长编织故事,具体组织情节,安排人物,在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发展中完成作品。”的确如此,《词坛女杰·李清照》(以下简称《李清照》)从赵明诚与李清照在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于京师(即汴京,现为河南开封)结婚的喜庆场景写起,到南宋绍兴二十年67岁的李清照编完她的《漱玉集》收笔,时间跨度近50年。为刻画好李清照这个人物形象,金仕善老师将北、南宋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状况烂熟于心;对李清照词作的创作时间进行了宏观把握,让读者在品读这部历史小说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清丽语言和慷慨情辞。

如何准确把握和叙说李清照这位婉约派词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呢?金仕善老师以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作为她的生平依据,以词人的词作为切入点,把每首词作涉及的人和事编织成一个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一线穿珠,在赏析词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了词人美丽、凄婉的一生。比如,在“星河天帝瑰丽词成”一节中,李清照在前往洪州避难的船上,做了一个美丽的梦:在云蒸霞蔚、五彩纷披的天上,头顶华盖的天帝微笑着问“清照,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啊?”清照诚惶诚恐地说自己想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艺术天国),却不知路在何方。天帝笑着说起庄周的《消遥游》,让李清照立下大鹏之志,扶摇直上九万里,奋力搏击,“何愁不达向往之地。”李清照顿觉彻悟,但见天接云涛,星河转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阵狂风吹来,清照身轻如燕,眨眼间被吹上了大鹏之背。那大鹏扇着巨翅,直向渤海之蓬莱仙山飞去⋯⋯李清照猛地惊醒,激动不已,文思如涌,挥毫写下了石破天惊、足可与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句相媲美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又如在李清照失去丈夫,追着宋高宗赵构躲避金兵搜山检海,历尽颠沛流离之苦,后卜居山村土民钟氏宅的背景下,在“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惨情境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词作《声声慢》,该词连用“寻寻觅觅”等14个叠字,最后发出泣血哀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成为让词评家津津乐道的千古绝唱。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金仕善老师善于把李清照的生存际遇营造得有声有色,把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中词人的音容笑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少年清照和家人具舟载酒,父亲和清照醉酒后,淘气的小弟李迒乘机操桨,将舟荡入藕花深处。父亲酒醒时已是暮云四合,于是接过桨奋力地划呀划呀,藕叶遏归舟,水声哗哗响,就有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句。还有“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一个少女见到心上人时的风情万种描绘得生动传神。那惊诧不安的神态、娇羞渴望的复杂心理跃然纸上,我们在被青春懵懂的爱情包围着,被少女对爱的渴望与羞涩感动着。通过对这两首词的介绍便写出了少女清照的美好生活。李清照婚后,丈夫为了搜集他醉心的金石碑刻,不时负笈远游,时间一长,清照对丈夫那刻骨铭心的思念绵绵不绝,这就有了“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传颂千古的佳句。李清照和丈夫在青州度过了十年花月的甜蜜时光,也和朝夕相处的青州姐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没料想诏令赵明诚守莱州,李清照只好随丈夫赴任所。临行时“泪湿罗衣脂粉满”,“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大家醉得站立不稳,互相掺扶着将清照送到十里长亭才依依作别。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李清照前半生过着贵妇人闲适的生活,“靖康之难”后,国破家亡,丈夫病死,她的后半生颠沛流离,成为频频回首“中州盛日”,风鬟雾鬓、风烛残年的漂泊者。她常常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叹。但这决不是说词人不再关心国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她期盼朝廷北复中原、抗击金兵的强烈愿望。对宋高宗偏安江南一隅的小朝廷,她是强烈不满的。对以舞文弄墨为能事的无聊文人,她作出了“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的辛辣嘲讽。“李清照的人生历程折射出北宋至南宋由盛而衰的政治格局大变动,军事斗争大起落,社会生活的大变迁。金仕善宏观地把握了李清照一生的人生际遇的大变化,叙述语言富丽而不失朴实、含蓄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阅读价值”(洪砾漠语)。《李清照》既可作为历史小说来读,甚至可以作为传记文学来读。尤为可贵的是,至今尚未看到有其他对李清照作“全景式扫描”的成书者。

金仕善老师的生活阅历极其丰富,文笔富于变化,写怎样的内容用怎样的文笔,是他的一大特点。“作者以细腻的工笔手法,以一个小孩‘我’的独特视角和眼光,将古巷这个狭小天地里一批处于社会新旧交替之间的各色人物的命运和生存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丁永淮语)”通过这个小天地的市井百态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文笔老辣,丝丝入扣且又不失童趣。而《李清照》的成书,则使用文白相间,以白话为主,极具古文功底的写法。值得一提的是,金仕善老师占有充分的史料,因而能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天衣无缝,自然贴切。比如,写李清照在近两年中跟着高宗赵构逃避金人追杀,他把逃难路线,紧要时刻的哪一天逃往哪里,住宿在哪里,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具有极高的文学史料价值。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哦,绿卡》是金仕善老师的一部有趣之作。作品描写了两对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并曾有过误解的知青夫妇自费留学美国的艰难历程。两位丈夫——阿坚和华生先后去美国,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把家迁过去,使他们未来的孩子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博取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获得美国居留证“绿卡”。在计穷力竭、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选择同“有卡淑女”假结婚以骗取绿卡的办法。无独有偶,阿坚和华生先后落入有卡淑女凯瑟琳·梅和她的表哥曾博文设下的色情陷阱而进退维谷。阿坚的结局是永远失去自己的爱人阿雪而鸡飞蛋打,绝望中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绿卡“碎尸万段”,撕个粉碎。华生在交了两万美元结婚费用后进退维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让我吃惊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金仕善老师是个很传统的文人,他自称为“土包子”,没有国外生活经历,竟能够把美国各阶层的人物和自费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写得有枝有叶、活灵活现;把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的异国风情写得亲切逼真,如临其境;甚至详写了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以及岛上的自由女神雕像;还有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制裁南非政府对黑人不人道的会议情境,以及会场正面悬挂的“火凤凰”图案。更有趣的是,他还几度让书中人物畅游了洛杉矶的迪尼斯公园,甚至公园中的童话街。据金仕善老师说,这部小说写成后,他直接寄给了湖北省作协当年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长江》编辑部,并没有给他的朋友、该刊主编刘富道打招呼。终审稿送到刘主编处,责任编辑分析说,这篇小说的作者金仕善老兄可能是刚从美国回来的。刘富道笑了一阵后说,什么从美国回来的,他根本就没出过国,他是麻城一个写小说的家伙!说实话,我和那位责任编辑有着同样的感觉和疑惑,我问金仕善老师这部小说的创作素材是怎么样得来的,他诡谲一笑说,这叫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哦,绿卡》这部小说的文笔特点清新流畅且时髦,语流语速节奏很快,读起来有让人目不暇接之感,与《古巷》《李清照》所使用的文笔迥然不同。读完《金仕善文集》后,我的总体感觉是金仕善老师的纪实文学用笔平实,戏剧文学用笔则相对华丽些。他的作品总体特色是乡土气息浓郁,融文学性与趣味性、文学价值与认识价值于一炉,文笔洗炼优美,雅俗共赏,具有可读性和耐读性,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金仕善老师年过七秩,一生著述等身,但他仍然虚怀若谷。他说,其实他对《哦,绿卡》并不满意,之所以把它又录入文集,是因为他在这部小说中宣传了麻城传统名菜——麻城肉糕,而且把麻城肉糕打入美国饮食文化市场,打入科尔索斯的飞鱼餐厅,因此颇有成就感。他希望世人不要忘了他的这份“功劳”。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帆,女,本名冷雁晖,1971年生人,大专学历。祖籍湖北大悟,于1991年入籍麻城。自幼喜欢文学和阅读,尤其喜爱古典名著和古诗词。2010年创办举水社区网站,担任网站法人和责任编辑。为麻城文化建设和交流作了积极的贡献。业余时间喜爱摄影和旅游,现为麻城旅游百事通负责人,麻城摄影家协会理事。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一帆/读金仕善老师《词坛女杰·李清照》及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