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就在新冠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範圍,各國都在焦頭爛額之際,另一則本應在本月轟動全世界的新聞被遮掩了過去:

受疫情影響,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也在不斷加劇,導致石油的價格在本月中旬不斷下跌,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已經從1月初71.27美元/桶的高點跌至52美元/桶附近,跌幅高達27%;美油也從當時的65.62美元/桶跌至47.3美元/桶,跌近28%。

這次降幅是自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2020年度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圖

眼看國際油價不斷下跌,一直擔負著調整國際油價重任的歐佩克重要成員國沙特立刻出手,代表歐佩克(OPEC)和另一大石油巨頭國家俄羅斯舉行談判,協同減少石油產量,並明確提出12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最後俄羅斯予以拒絕,談判破裂。

沙特乃至歐佩克之所以發起這次談判,是考慮到全球石油的實際需求,由於2020年以來的新冠病毒影響目前已經逐步下降,大家適當降低產量,有利於石油價格的穩定。

在俄羅斯表態拒絕之後,歐佩克實際領導者沙特立刻在週日宣佈大幅降低石油價格,並立刻進行減產。

眾所周知,在2019年1月卡塔爾退出歐佩克組織後,沙特儼然已經是歐佩克的頭號成員國和主導者,沙特目前的舉措基本代表了歐佩克的意圖。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沙特能源部長阿卜杜勒-阿齊茲離開談判會場

國際油價大跌,這場大戲明顯是由三個玩家組的局:俄羅斯、美國和沙特。早有國際石油專家坦言,這場遊戲考驗的並不是誰更有決策的力量,而是誰更能堅持。

沙特之野望:撬動國際地緣一極

中東頭號石油大國沙特,這一次主動向美俄兩國的獨立石油生產商挑戰,並全力爭取讓自己成為終極玩家,這樣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因為歷史上沙特就這樣做過,並且收穫頗豐——從1960年到1985年,不斷挑起石油價格戰,直接將蘇聯拖垮,最終解體。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

有必要回顧一下,那次慘烈的價格戰前因後果。

上世紀70年代,鑑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以色列的縱容和支持,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發起了石油禁運,進而導致美國等陷入經濟危機,經此一役之後,以沙特為主導的歐佩克組織一夜成名。

直到今天,人們一談到石油,腦子裡第一個浮現的依然是歐佩克的經典LOGO,大家卻似乎忘記了,人類現代化石油開採業的起源,是俄羅斯。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巴庫油田,人類現代石油產業發源地

1846年,俄國巴庫(今屬阿塞拜疆地區)附近的阿伯舍爾令半島上,俄國人鑽出了全世界第一口石油井,宣告了世界石油工業的誕生。

巴庫地區的石油資源豐富到何種程度?有資料記載,截止到1861年,巴庫地區出產的石油連續十餘年佔據全球石油市場90%以上的份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甚至曾經羨慕地表示:"如果石油是我,巴庫就是我的王座。"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巴庫的全球能源格局“C位”

正因為坐擁如此巨大的石油資源,巴庫也成為全球石油商眼中的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諾貝爾兄弟都曾經參與爭奪巴庫地區的石油經營權。

其實在19世紀以前,由於工業化發展緩慢的原因,國際石油需求量並不是很大。直到19世紀初,內燃機被髮明瞭出來,進而帶動全球工業化革命浪潮,石油頓時身價暴漲,進而帶動了開採業的繁榮。

到了1910年,北美、中東、南美等地相繼發現新的石油礦產,並且在短時間內迅速建立了工業化生產體系,這也導致了俄國雖然依舊是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但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30%以下。

更要命的是,之後1917年十月革命、蘇俄三年內戰、俄國石油企業收歸國有等一系列變數,導致俄國石油出口一度停滯,直到1923年才恢復。

20世紀50~60年代,蘇聯又在烏拉爾地區、伏爾加、西伯利亞地區相繼發現了新的產油區,尤其是西伯利亞,直接推動了蘇聯在全球石油市場份額重新衝上了45%~60%的水準。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西伯利亞儲油區,蘇聯帝國的“血液”中心

隨著蘇聯石油產量和出口量重新增強,全球石油價格也因供應增加而下降,大數據顯示,1960年國際油價一直徘徊在1.5美元~1.8美元/桶的低水平。

這時候誰都意識到,國際油價需要有人進行實時掌控調整,這也促成了歐佩克組織的成立。在歐佩克成立之後,圍繞石油定價權這一關鍵話題,歐佩克與西方跨國公司開始了長期的鬥爭。起初直到1973年石油禁運之前,國際油價都是維持在3美元/桶,歐佩克一直處於下風。

直到1973年,沙特領導歐佩克發起石油禁運,國際油價飆升,歐佩克終於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聲名鵲起。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歐佩克的標識,國際石油界話語權風向標

歐佩克和西方國家打得不可開交,這邊蘇聯依然在大把撈取石油利潤,賺取更多外匯,並進一步對西伯利亞進行更大的石油投資和開採投入。

1970年,蘇聯在油氣業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工業總投資的30%,1985年時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38.6%。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蘇聯中後期歷次五年計劃油氣產業投資比例

可是坐吃山空,蘇聯的瘋狂開採,終於導致上世紀80年代蘇聯境內石油資源大規模枯竭,加上新油田的勘探遲遲不到位,蘇聯石油工業在經歷了數十年輝煌期後,終於開始衰落。

1975年,蘇聯制訂"五年計劃",準備開採5.05億噸石油,後來減到4.874億噸,最後實際開採了4.91億噸;

1980年,蘇聯新的“五年計劃”,準備開採6.4億噸原油,,然後減到6.06億噸,實際開採6.03億噸;

1985年,蘇聯又一個“五年計劃”,準備開採6.3億噸,隨即減到6.28億噸,最後開採5.95億噸;

......

到了1989年,蘇聯雖然依舊是全球第一能源生產國,但包括石油、天然氣、原子能在內的能源總產量在全球比例下降到21%,已經被美國(20%)迎頭趕上。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1985年以後蘇聯石油產能下跌

同時由於經濟上長期依賴能源出口,蘇聯整體經濟嚴重衰退,直接促成了1991年的蘇聯解體。

俄羅斯式的“復仇”:我有本錢,不等十年!

熟悉的劇情,熟悉的對手,又一次石油戰爭,這一次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來迎戰,但美國也摻和了進來。

眾所周知,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受到休克經濟的困擾,一度深陷危機。直到1997年,俄羅斯終於恢復了石油產量,進而逐步擺脫經濟危機。

但是,對俄羅斯石油產業而言,新的挑戰也來了,那就是:21世紀初,美國的頁岩氣開採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隨後美國油氣產量大幅提升,與俄羅斯、沙特領導的歐佩克形成全球三足鼎立之勢。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2019年卡塔爾退出後,沙特成了OPEC領導國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沙特圍繞國際油價和市場份額,與美國開始新一輪暗戰。

2014年為了提防美國憑藉頁岩油優勢危及自己在國際油市中的主導地位,沙特挑起價格戰,試圖嚇退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最後因自身財力不足,主動退讓。近年來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歐佩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已經大大下降。

到了2018年底,國際油市格局已然大變。美國因頁岩油產量逐年提升,幾乎實現了能源自給。而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先後經歷了伊斯蘭宗教紛爭、卡塔爾退出等風波,財力下降,只好與俄羅斯商量通過減產,維持國際油價。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普京的石油談判C位穩若泰山

"螳螂捕蟬你,黃雀在後",美國和沙特暗戰背後,俄羅斯坐收漁利。一方面沙特在2014年發起的價格戰,雖然主動收手,但美國頁岩油產業確實陷入了產量提升卻沒有利潤的陷阱裡,這就可能導致美國原定的"能源主導"的政策目標就此取消;另一方面,沙特持續減產,自身在國際油市的話語權也是不斷在下降,這就給了俄羅斯搶佔市場的機會。

正因為如此,現在沙特想要繼續減產來維持國際油價,只能看俄羅斯臉色,這也進一步證明俄羅斯已經取代了歐佩克全球石油第一的地位。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俄羅斯秋明油田晚景

俄羅斯之所以拒絕通過減產來維持油價,除了不想丟失國際市場份額,還有一點重要原因:俄羅斯整體經濟對石油出口業的依賴程度,遠小於沙特等中東國家。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沙特方面,以石油為主的燃料出口在沙特整體出口貿易中所佔比例將近80%,而位列第二的石油化工半成品,只佔了15.61%,其他產品佔比僅為個位數,可見石油出口在沙特經濟中的重要度。所以國際油價即便出現一丁點波動,沙特經濟都有可能元氣大傷,更別提這次30%左右的史上最嚴重跌幅了。

相比之下,燃料在俄羅斯出口中佔比僅52.68%,而且比起沙特,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更為多元化。換句話說,就算石油出口額因價格下降有有所減少,俄羅斯也能通過其他產品的出口進行彌補。所以俄羅斯的經濟相對沙特來說更有韌性,在石油決策中有更大的選擇餘地。

同時跟美國頁岩油比起來,俄羅斯在石油開採成本上也有優勢。

前面我們提到,2014年沙特掀起的對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價格戰"中,美國頁岩油產業陷入長期高產卻不賺錢的窘境中,為其頁岩油產業的最終衰敗埋下伏筆。

之所以美國頁岩油開發商陷入這樣的窘境,關鍵因素就是開採成本過高,尤其是水費。著名諮詢公司IHS Markit統計數據顯示,二疊紀盆地2019年度的水費高達140億美元,這是其2018年用水力壓裂砂的費用的3倍多,再加上廢水處理成本,國際油價一旦降低,頁岩油商確實很難賺錢。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美國頁岩油技術革新,一度被寄予厚望

相比之下,俄羅斯開採石油的平均成本為2美元/桶,即便是開採難度過高的大陸架項目,開採成本也僅為20美元/桶。俄羅斯能源部發言人近日宣稱,哪怕油價下調到15美元/桶,俄羅斯石油業依然可以保持盈利。

足夠的產量選擇空間,低廉的開採成本,明確的決策思路,三大優勢使得俄羅斯在近年的國際石油格局中凱歌高奏。

石油格局洗牌的背後:能源世界的未來走向~

那麼我們是否能就此判斷,未來俄羅斯將在國際油市中佔據最重要的地位呢?答案恐怕是"不能",為什麼呢?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美國石油產業潛力與俄羅斯不相上下

首先,經過上世紀70年代石油禁運風波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充分意識到能源獨立和能源主導國策的必要性。頁岩油產業的發展幫助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並繼續朝能源主導的目標接近,所以美國註定不會看著頁岩油產業衰落下去,憑藉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挑戰俄羅斯。

當然,隨著新能源興起,國際油價目前的疲軟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若想通過資金扶持來維持該國頁岩油的生產,這個投入數額非常巨大,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

再說沙特,雖然一再減產,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其原有產能規模還在,只要有需要,沙特石油產量馬上就能恢復。

2019年9月14日,沙特阿美公司旗下產油設施遭遇無人機轟炸,導致沙特全國石油日產量下跌50%。隨後沙特宣稱,將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產能。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阿美公司遇襲現場武器殘骸,迄今依然沒有確認真兇

當時國際輿論普遍預期,沙特至少需要花費三個月左右時間恢復,但僅僅到了10月5日,沙特原油產量已經恢復到了原來的水準。

由此可見,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沙特能源產量的自我癒合能力極強,是不可小覷的對手。

從國家對石油價格的依賴性上來看,沙特要想消除財政赤字,需要國際油價水準保持在83.6美元/桶,這個價格已經5年沒達到了。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個數字是42美元/桶,而美國石油公司也大體是這個數據。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主要石油出口國財政盈虧平衡石油價格

所以,目前的國際油價對三者來說,都是處於損失期,就看誰能扛到最後。

這場損失大戰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石油商人們,畢竟價格戰的最終勝出者都是由資本市場決定的,短期內美國的石油生產商面臨的資金壓力將會非常巨大,很多中小型石油公司怕是都很難撐下去。

沙特則是全力尋找更多的石油買家,由於新能源產業的崛起,全球石油需求整體處於收縮期,這時候尋找買家並不容易。即便沙特石油開採成本最低,但目前沙特國家預算吃緊,依然要承受巨大資金壓力。

國際石油業“三國演義”:美國、俄羅斯、沙特誰將主宰2020?

▲薩魯曼國王拖著病體訪問中國,與李克強總理討論阿美石油IPO

說來說去還是俄羅斯勝算更高,因為有前文分析的三大優勢,俄羅斯硬扛的能力顯然更強悍。

一般在國際貿易中,主動挑起價格戰的一方,通常對自己硬抗風險的能力有較高的自信。只是有時他也會發現,遇到的對手比自己還能抗,還能隱忍。很明顯,沙特這次遇上的俄羅斯,就是這樣的對手,這場三方大戰,也許結果跟沙特期待的大不相同,讓我們拭目以待,坐等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