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業務能力強的就讓做事,業務能力差的人才讓去做領導,這叫人盡其才!你認同嗎?

贏在高三


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人盡其才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說是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充分讓他的價值得到發揮,但是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明顯是不對,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能力強的沒有晉升,約等於浪費人才

在很多公司確實出現了題主剛才說的問題,讓一些業務骨幹一直在做業務,不讓他們晉升,因為他們晉升了就需要從新培養人才去做這塊的工作。我當時一個高中同學就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在一個4S店幹了四年,成績一直不錯,但是公司以各種理由不讓他晉升,最後的結果是跳槽到競爭對手的4S店去做管理了,反而對原來的公司造成了更大的衝擊。

所以說能力強的人,不管做業務還是做管理,都會更加的優秀,如果一直壓著不讓晉升的方式,反而是在幫助競爭對手培養人才。

二、能力弱的,就算晉升,也不會服眾並且相對學習管理方面也會較弱

有的人說,有的人做業務能力弱但是管理可能會做的好一點,但是經過我多年的觀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業務能力弱的,學習能力也弱,相對的管理能力提升也慢,最後還是不行 有的人說,有的人做業務能力弱但是管理可能會做的好一點,但是經過我多年的觀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業務能力弱的,學習能力也弱,相對的管理能力提升也慢,最後還是不行。

並且讓業務能力不強的人,去給業務能力強的人做管理,這就是在變相的侮辱能力強的人啊,很多能力強的都會選擇離開公司,或者觀察一段時間後離開公司。一方面是不認可這樣的晉升方式,一方面是對公司寒心,自己辛辛苦苦為公司賺取利益,到頭了結果是這樣的結果。

三、利益至上的公司,不是良性發展的公司,員工流失必然非常大

題主提到了一個問題,讓那些做業務能力強的人一直做業務,一直壓榨他們,讓他們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就從側面說明了公司是個利益至上的公司。我曾經就職過一個公司,公司文化非常簡單直接,就是加班、賺錢,沒有其他,因此公司不看走多少人,只看新入職人員的業績如何,不行就馬上優化,當時據我瞭解這個公司運營六年,從當初的800多人做到現在100多人並且維持了好幾年是有原因的,不看重人才,也不好好培養,公司怎麼可能一直往前發展。

讓合適的人做到合適的崗位,然後給於培養跟文化灌輸才是培養管理人才最真實、落地的法則,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公司往往會給競爭對手培養人才,讓公司陷入更大的困境。


筆記簿杏豆


看到題主寫的這個問題,我立刻想到了我大學期間選班委會的場景。

當時計劃選4個班委會的成員,和一個班長總共5個人。當時老師就讓我們投票選出來5個人,然後對這5個人進行分工。在分工的時候,A君學習好就當學習委員,B君體育好就當體育委員,C君唱歌好就當文體委員,D君愛勞動就當勞動委員。最後就是E君,好象什麼都不突出。那就幹班長吧。



對於題主所說的現象,過去在國營企業裡面還是比較常見的。

但是我的觀點是,如果企業希望長久發展,還是需要領導有真正的才幹。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是非常嚴謹的,這就要求領導的素質會更高。 真正的好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



1、懂業務

現在的企業管理,大多數的領導都是從基層做起,有著豐富的基層實踐經驗。這對他們日後走上管理崗位時,下屬不會不服你。對於“空降兵”式的管理人員,現在的企業都非常謹慎地使用。 尤其是現在大多是90後員工,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那麼90後的員工一般都不聽你的。

2、懂管理

管理和基層的實踐工作經驗完全不同,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更多的是講究團隊的力量,如何充分調動團隊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來共同達成一個目標,這才是目的。

3、高情商。

通俗的說,一個人來完成一項任務,我們需要的是高智商,但帶一群人來完成一個任務,需要的是高情商。

因此如果你業務能力不強的話,做領導也是非常的困難。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圖片來自網上,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道吾道非常道


這個問題,只有站在團隊整體的角度看,才能看得比較透。

馬雲在和周星馳的一次對話中,周星馳問到馬雲喜歡什麼樣的團隊,馬雲的回答是中國有兩個最成功的團隊,一個是劉關張團隊,還有一個是唐僧團隊。馬雲說,劉關張團隊最完美,每個成員都很強,但是這樣完美的團隊,幾乎沒有。而唐僧團隊,一個負責打鬧,一個負責搞笑,一個專管衣帽,一個專門領導,還有一個只管低著頭馱著領導往前跑。馬雲認為這樣的團隊最接地氣,最容易成功。

從馬雲的評價中,我們能夠感到馬雲更看重的是團隊的互補與融合,更強調的是團隊的整體績效。

在實際的企業中,有因業務能力強而上升為領導,也有不是業務出身而做領導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IBM的老總。

1991到1993年,IBM連續三年虧損,虧損數額高達150億美元,其中僅1993年一年就虧損81億美元。1993年1月26日,IBM公司董事長兼CEO約翰·埃克斯宣佈退休,同時成立了一個委員會,這個新成立的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公司內外尋找合適的CEO。結果,委員會負責人吉姆·伯克找到了時任美國最大的食品和菸草生產商雷諾茲-納貝斯克CEO的郭士納,郭士納完全沒有計算機相關背景,甚至有人戲謔:原來做薯片的要來做芯片了。所以郭士納一開始完全不被外界看好,但就是這個“門外漢”卻做出一系列改革將藍色巨人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最後的結果是,經過一系列改革,從1993年上臺到2002年退休,郭士納使IBM的市值從290億美元上升到1680億美元,股票價格翻了十倍,讓IBM這頭瀕死的大象重新舞於大盤之上。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誰說能讓大象跳舞的人必須是舞蹈專業的?

當人們津津樂道郭士納的管理業績時,可曾想一想負責找到郭士納的吉姆·伯克當時是怎樣的想法?我們都期待伯樂的慧眼,但其實,伯樂的力排眾議的勇氣和更高級的思維才特別稀有。

從IBM的故事中,更讓我們想起那句古話:我願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琢


機關事業單位這種事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單位還是比較普遍的。因為吃皇帝,不用創業績,不用講效益。“和平年代又不打仗,誰當團長都一樣"。用人看來頭,看誠府,看機靈,看站隊,看他是誰的人,看他會不會來事,看他對領導忠不忠誠,孝不孝敬。美女下屬則看她有沒有氣質風韻,會不會善解人意,思想是否前衛,對領導是否鍾情,為人是否低調,處事是否謹慎,有沒有獻身精神。至於能力,有執行力更好。

企業就很難說,不能同曰而語。國企和機關是異父同母,大同小異,同一個央媽,一樣的奶水。外企和私企就不一樣。事事處處講效益,上上下下講業績。外企私企不會養懶人,不會養庸人,不會養閒人,不會養花瓶。你沒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沒有精進的工作態度,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沒有頑強的意志毅力,沒有開拓的創新視野,沒有吃苦的黃牛精神,沒有奉獻的精神境界。剛靠點頭哈腰逢迎阿諛是混不出名堂的。歌功頌德不能創造財富,建言獻策才有利企業發展。你不勤奮工作,不奮力拼搏,不開拓進取,不努力完成目標任務,那只有打包走人。

外企不是天堂,私企不是銀行。他們的每一毛錢財富都是員工的辛勞和汗水及智慧的結晶。沒有員工的勤奮,就沒有企業的輝煌。請記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居家活佛


有一次我去德邦物流面試的時候,HR告訴我,他們的公司有兩種人才培養晉升模式。

管理者方向

第一種是管理者晉升途徑。這類員工的人際關係較好,職場情商更高,能更舒服地處理同事間的關係,調節上下級矛盾,能最大程度地吧上級安排的任務指標在基層落實下去。他們的目標是門店店長,大區管理者。

技能專家方向

第二種是專家晉升途徑。這類員工可能並不擅長人際交往,更專注於自己的技能提升。在業務方面遇到挑戰的時候,能非常專業地搞定問題。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員工,能發揮自己最大能力的地方就是業務第一線。如果要提拔他們,最大可能就是做企業的專家顧問,和業務方面的講師培訓師,負責員工的業務培訓。

人才複合是團隊需要

這兩類員工特點不同,成長方向也不一樣。這樣區別對待,是因為好的團隊一定是優秀員工複合形成的小生態系統,有分工有配合,穩定性強。團隊需要各類不同的人才,而不是大量單一人才的複製體。這樣在團隊遇到不同問題時,都會有一個專業的夥伴站出來解決問題。

要達到這個目標,好的領導會注意,把每一個員工的能力都最大化應用,對每個人因材施教,態度和方法肯定不一樣。

我的理解

樓主出現疑問,可能就是在認知上,就單純的認為只有直接做事的人是有能力的,管理他人的左右不太明顯。


然而在領導眼中,“能力差”的員工,可能專業技能一般,但是在運營方面有好的大局觀,也懂得調節同事和領導的關係,對團隊目標的理解更好。這樣的人做基層員工很弱,但是做管理者,可能會讓別人乾的更好。


同時,在領導看來,有的員工,專業技能極強,是團隊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這種專業人才,活動在第一線,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這種員工提拔成管理者,自己的特長和專業技能發揮不出來,反而容易在管理中出現溝通問題。


所以我認為,團隊管理,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業務能力強就做業務,溝通能力強就做管理。這本身就是管理的基本規律。


以上。


陸凱L


放屁。知道這次武漢疫情中心醫院有多少醫護人員中彈嗎,他們死傷的太冤了。就是這種狗屁理論氾濫的結果



悄悄寶寶


我相信人的天賦是分類的,我相信領導有領導的天賦,幹活賣力的優秀員工有他自己的天賦,領導有領導的業務,員工有員工的業務。

說說我自己現在的領導,40歲。你讓他坐在電腦前面受理單子,處理單子,跟進單子,他已經做不到了。可是,這就能說明我現在的領導能力不行嗎?

請看他平時都做什麼:

1,平衡公司裡面各個幫派的利益。

領導知道公司有幾個幫派,每個幫派都有誰。誰是頭,誰是混日子的親戚,誰佔著茅坑不拉屎。當公司規模擴大的時候,要競選管理崗。我們公司領導把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漂亮的女生推向了管理崗的位置。

因為我們公司的派系鬥爭太厲害,如果給任何一個派系上去,其他的派系必然會不服,給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年輕姑娘上去,一下子誰都服了。因為這時候你無話可說,該幹活的還是幹活。我現在的領導幾乎每天都在做平衡各幫派利益的事情。

2,為員工打工。

員工負責做事,當他需要別的團隊配合的時候,他自己是不能出面的,別人不會理他。這個時候一般由領導出面,向別的團隊抽調人力,也順便把加班費的事一次性談清楚。工作做完,各回各崗。領導在這種事上效率很高。

公司的很多大事,大的變革,離不開大資源的支持,而這些大資源,都是領導去談的,談下來了,新的項目就可以啟動了。

說真的,如果讓我去談,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談,也不知道跟誰談,我的手機號碼簿裡面並沒有這些人物。所以我還是覺得有的人天生就適合做領導,他能讓員工真心真意的跟他做事,領導有領導的業務,員工有員工的業務,就好像他考的是歷史試卷,你考的是生物試卷一樣。


夢裡瀾濤


咋一聽這話,似覺得有點不近情理。但,卻是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業務能力強的人,讓他做事;業務能力差的人,去做領導。你以為現實當中,沒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嗎?這裡所說的業務能力強,只是單純指業務;業務能力差,只說明這一個方面不強。

不要感到奇怪。這種現象不但有,而且還為數不少。

業務能力強的人,就適合做業務。這種人,擅長務實,不擅務虛。讓他坐在辦公室當領導,天天開會,研究這,研究那,他會難受的如坐針氈。因為,做業務才是他的專長。

業務能力差的人。這話聽起來有點彆扭。應該說,有些人,不擅長或不喜歡做業務,但有分析決策能力,善於運籌帷幄,具備做領導的潛質。

不能不說,這同樣也是人盡其才。充分發揮了各人所長,避免了人才浪費。

做業務的人,首先要具備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業務素質。善於給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心無旁騖地把業務做好,不用顧忌其他。

做領導的人,要有組織協調能力。視野開闊,格局要大。另外,善於做人的工作,掌握人的思想動態,統攬全局,把握方向。因此,做領導,綜合能力必須要強。

總之,術業有專攻。不同的人,就要有不同的位置。定位定的好,才能夠發光發熱。

這是我的觀點,你認同嗎?



東音八度


說這種話的人,就是業務能力差還不努力,還想靠這種話忽悠別人,當別人傻啊!

什麼叫人盡其才?就是讓擅長做事的人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業務能力強的人去做業務,這點當然沒錯:阿里巴巴P12大神多隆,到現在還不去開阿里會議,連馬雲面子都不給。但是人家是什麼人?單槍匹馬寫出來淘寶最初版本的超級大神,業務水平比扎克伯格還要高的行業超級大牛。

這種就叫業務能力強,在他自己擅長的領域內,他就是霸主級人物,他就跟業務的定海神針。請問下哪個公司沒有這樣的人?哪個公司不想要這樣的人?這種業務能力,當然就是讓他做業務了?說實話,其他業務能力不夠的人,敢去說自己作為他的“領導”嘛?敢隨便對著人家指手畫腳嘛?

做領導者,需要的能力素質,和做基礎業務的本身就不一樣。但是,不要本末倒置,不是業務能力差的就能做領導,而是領導能力強的人才能做領導。

領導能力需要戰略能力、策略推進能力、項目執行能力……這些點好做嘛?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其實就不夠格,思維深度就完全不夠看。


欣旋諮詢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業務能力差的領導業務能力強的,豈不就是外行領導內行?

很多人可能抱有一種觀點,那就是領導好當,不用幹具體業務,不用跟客戶打交道,坐在辦公室聽聽彙報,開開會,指點指點就可以了,活都是手下人幹。領導要是真這麼幹,沒幾年公司就垮了。可能部分國企和一些事業單位是這樣,但一個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公司,這樣做只能死路一條。

以我個人經驗看,領導只有比員工忙,沒有輕鬆的,並且至少有下面幾點:

1.必須要非常懂業務。不懂業務,不懂公司運行機制,不懂一線人員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又怎麼能協調工作,做好統籌?

2.必須要非常懂管理。要時刻思考如何發揮手下員工戰鬥力,如何提高能動性,如何讓大家各司其職,團隊協調高效運轉。

3.必須要非常懂人性。不光要關心大家工作怎麼樣,更要關心大家思想怎麼樣,協調處理內部員工之間的關係。同時還要懂人情世故,跟上級搞好關係,掙錢自己團隊的利益。

領導不是那麼好當的,做好技術需要智商,做好管理不但要有高智商,更要有高情商,畢竟人比機器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