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有趣的成語知識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

下面是今天介紹的成語

白面書生(bái miàn shū shēng)含貶義

解釋】白麵:白淨的面孔。書生:讀書人。指年紀輕見識淺,缺乏實際鍛鍊的讀書人。

出處】《晉書》:高陽王隆曰:“溫詳之徒,皆白面書生。”

例句】原來我以為你是個白面書生,沒想到你竟然還有這種技能。

近義】紙上談兵、文弱書生

反義】五大三粗、彪形大漢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

典故】南北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沈慶之。 沈慶之從小就非常會打仗,常常打勝仗回來,後來他被封為“建武將軍”,專門負責防守邊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邊擴展領土,沈慶之知道了,就極力阻止皇帝:“大王,這件事萬萬不可,您還記得以前幾位將軍向北邊擴展領土失敗的事吧!大王……”沈慶之不停地勸皇帝,皇帝覺得很煩,就對沈慶之說:“我不想聽了,我叫別人來跟你說!”

皇帝就找了左右兩個文官來和沈慶之爭辯,沈慶之無奈地對皇帝說:“大王,治理國家就像治理家一樣,要討論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問織布的事就要找織布的婢女。現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國家,卻去找兩個從來沒打過仗的‘白面書生’來商量,這場仗怎麼會成功呢?”

皇帝不耐煩地說:“你不要再說了,我決定的事是不會再改變了!”皇帝沒有采納沈慶之的意見,最後當然打了個大敗仗回來!後來,大家就用沈慶之說的“白面書生”用來形容年輕沒有經驗的讀書人,只知道書本上的知識,不曉得實際應付事情的方法。


風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含褒義

解釋】餐:吃。宿:住宿,過夜。露:露水。在風吹中吃飯,在露水裡過夜。形容指路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例句】他為了儘快趕到目的地,日夜不停,風餐露宿,很是狼狽。

近義】草行露宿、餐風飲露

反義】衣食無憂、豐衣足食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瞭解有趣的成語知識

看圖猜成語

大徹大悟(dà chè dà wù)含褒義

解釋】徹:明白,貫徹。悟:領悟,覺悟。徹底醒悟。

出處】元·鄭德輝《伊尹耕莘》楔子:“蓋凡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後,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例句】他聽了淨得法師的話,心中豁然開朗,大徹大悟啊。

近義】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反義】執迷不悟、鬼迷心竅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耳濡目染(ěr rú mù rǎn)含褒義

解釋】形容聽得多了,見的多了,自認而然收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例句】他從小生活在畫家身邊,耳濡目染下,他畫畫的水平高出同齡人很多。

近義】耳熟能詳、近朱者赤

反義】置若罔聞、充耳未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


瞭解有趣的成語知識

看圖猜成語

翻來覆去(fān lái fù qù)中性詞

解釋】指睡不著覺來回翻身。比喻事情一再重複。

出處】《朱子全書》:“橫說也如此,豎說也如此,翻來覆去說都如此。”

例句】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腦子裡一直想著白天發生的事。

近義】輾轉反側,輾轉不寐

反義】安然入睡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



結語】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