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曾有一支白俄军,战术奇葩作风凶残,后来为何消失了?

我爱亢小丹


民国时期,在东北和蒙古地区的白俄雇佣军并不稀奇,罗曼诺夫王朝推翻后,很多流散于中俄边境的武装分子为了钱财为各方势力卖命,充当雇佣军,而张宗昌很早就与俄国人有接触,张宗昌本是山东人,年轻时闯关东到东北,替俄国人修过中东铁路,又到西伯利亚淘过金,他是在俄国接触革命思想后才回国参军的。

1921年张宗昌转投奉系张作霖,任命为绥宁镇守使,驻军宁安,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宁安市,这里靠近中俄边境,海参崴就是不远的东边。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战很快就结束了,但俄国境内混乱,日本和美国都想趁机染指远东地区,1920年美国人在西伯利亚扶植的俄国白色政权被苏维埃推倒,这伙人又跑到海参崴,被日本人扶植起临时政府,1922年又垮台,于是剩下了一群穷途末路的军事武装残余,被称为白卫军,也称白俄军,日本人撤走后,白俄军彻底失去倚仗,有约万人溃退到了张宗昌的防区,被收拢。

因为这支部队是从俄国退过来的,装备比奉军精良,武器马匹非常精悍,不但自用,还补给了张宗昌1万多支步枪、20多门大炮,特别是这支部队还带有军火技术人员,所以白俄军不但自备武器弹药,还立刻组建兵工厂,造出了铁甲车、迫击炮,后来张宗昌入主山东,兵工厂也迁到济南。白俄军和张宗昌谈的很愉快,俄国人先帮张宗昌和张作霖夺取北京政权,张宗昌再帮白俄人打回苏联,白俄军被编为65师,涅恰耶夫为中将师长,卡拉罗夫为少将参谋长。

张宗昌对这支部队不薄,白俄军的薪水是奉军的2倍,待遇极为优厚,当时奉军一天只能吃到一顿干的,白俄军每顿都有牛肉面包,军官更有西餐、洋酒的加餐,奉军都管这支部队叫张宗昌毛子队,白俄兵也只会说一句中文“张宗昌的老毛子”,由此可见白俄兵的脑海里只有张宗昌,当时苏联已和中方建立外交关系,苏方也抗议过张宗昌收留白俄兵,但无济于事,白俄军官还在张宗昌司令部设有顾问办公室,在黑龙江、吉林等地设有10多个招兵处,专门招募边境退下来的白俄兵。

白俄军跟着张宗昌参加二次直奉战争,成功夺取山东,旗下的铁甲军横冲直撞,好不威风,自张宗昌督鲁以来,白俄军继续跟着辗转各地,连续内战,1927年北伐军向华东逼进,张宗昌节节退败,白俄军损失惨重,1928年张宗昌最后的兵力在滦河被剿灭,张宗昌逃亡大连,白俄军一哄而散,有的逃往蒙古,有的逃往东北,被苏联在东北设立的收容所收留并返回苏联。


图文绘历史


20年代,张宗昌曾招募过一支白俄雇佣兵,中国老百姓将其称之为“老毛子”。这些“老毛子”大都身体高大,性情凶悍。张对这支外国雇佣军特别优待,其所持枪械武器系俄国生产,军饷系双饷,饮食亦与其他部队不同,平时都是吃面包黄油。张出巡时,常以这些“老毛子”骑兵为先导,招摇过市,并利用其来屠杀中国人。 1928年5月,北伐军攻占济南,张宗昌兵败山东,溃不成军。白俄雇佣军也予以遣散,结束了他们在中国大地上为非作歹的罪恶生涯。六十五师是张宗昌收编白俄而成立的一个师。师长是聂卡耶夫,骑兵旅长是马连克,都是俄国人,马连克是俄国贵族。该师官兵除一六五旅以外,其余的都是俄国人。一六五旅是六十五师的一个补充旅,该旅成立是因六十五师在屡次作战中白俄兵损失过重,张宗昌于1926年春招募一旅中国兵以充实该师。 我曾听旅内资格较老的军官们说:“六十五师是在苏联十月革命白俄集团失败后,由西伯利亚溃退到哈尔滨一带,被张宗昌收编为第一梯团。当日收编的条件是:白俄梯团先帮助张宗昌和张作霖统一中国,然后张宗昌率领中国军队帮助白俄回到苏联消灭苏共。该师收编的初期,战斗力甚强。官兵都是俄国人,武器马匹都是由俄国带来的,武器装备比中国军队精良得多。骑兵旅尤为精悍,为中国骑兵所不及。及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入关南下,张宗昌率军进攻直鲁两省,每当战争危急和前线无法支持时,即将白俄梯团增加前线,每战必胜,每攻必克。于是张宗昌在白俄的有力支撑下,一直打到山东,当上了山东督办兼直鲁联军总司令。因此六十五师就成了张宗昌的骨干武力。张宗昌对白俄官兵极为宠爱,待遇极为优厚。当时一般士兵都吃高粱面,没有菜金,只是吃点咸菜或莱汤,独白俄士兵每天都吃牛肉面包,并供给青菜油料。白俄的军官每餐都是大酒大肉,吃洋餐,更为奢华。因张宗昌对白俄爱如至宝,于是人们都称白俄师力“张宗昌的老毛子队”,白俄官兵亦自认是“张宗昌的老毛子”。白俄兵不会讲中国话,只会说“张宗昌老毛子”几个字。作战期间,友军向白俄兵问口令时,白俄兵只会说“张宗昌的老毛子”,当时有许多中国人向白俄兵开玩笑问:“你爸爸是谁?”白俄兵答曰:“我爸爸是张宗昌!”由此可见白俄兵的脑海中只有张宗昌,只附属于张宗昌一个人。


爱在雨纷纷


张宗昌在北洋军阀中是名声最差的那么一个人,被当作是祸国殃民的流氓军阀典范。他有非常多让人过目不忘的绰号:“长腿将军”、“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

张宗昌绰号“张三多”相对应的是他的“三不知”将军:“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这些没让笔者记住他,但他一首盗版《大风歌》却让人记住了他这个“大诗人”。

《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在军阀混乱割据的年代,天上掉馅饼砸中张宗昌

张宗昌给地主放过牛,做过扒手,当过土匪,在东北一带游荡,后来还做过铁路工人,去过西伯利亚淘过金,他在后面经常跟俄罗斯人打交道,既学会了熟练的俄语,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武昌起义后,回国参加革命,从此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1921年,张宗昌因在直系军阀中受排挤,就跳槽投靠到奉系军阀。刚刚到奉系军阀的张宗昌不得不从新开始,张作霖给了他一个宪兵营营长的职位。

张宗昌做张作霖部下没多久,天上就掉馅饼下来了。当时吉林军旅长高士傧联合土匪卢永贵准备攻打张作霖,由于在直奉战争中张作霖战败,张已经没有更多的部队前去应战,就决定派张宗昌前往。

这本来就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别看张宗昌被逼前往,他还是做好了就算打不过就跑,实在跑不了就投降的盘算。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原来在土匪头子卢永贵的手下有很多人是以前和张宗昌一起闯关东的同乡和老乡,当时张宗昌很是讲义气,对这些人非常好。

正是由于这层关系,他们纷纷倒戈至张宗昌这边,他兵不血刃就收编了卢永贵的大部分手下,并把他们编成三个团。随后张宗昌用这三个团和原先自己的一个营轻而易举的就打败了高士傧。张作霖知道后大喜,任命张宗昌为吉林省第三旅长兼绥宁镇守使。

张宗昌与白俄军的缘分

张宗昌有了自己的地盘后,就想着如何扩充自己的势力,随后他开始招兵买马。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一支数量可观的白俄军队被苏联军队打败,他们被苏联军队一路追到我国的东北地区,在走投无路之下,听说张宗昌招兵买马,他们就投奔过来。

张宗昌给不愿意留下来的发放了遣散费,然后把愿意留下来的5000多人全部纳入自己部下,白俄军还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苏式武器装备。张宗昌再把这支白俄军细分为骑兵部队、炮兵部队、铁甲车队,由白俄军官指挥。

这支白俄军很是得张宗昌的看重,给他们的军饷是中国士兵的两倍,还是每个月按时发放工资从不拖欠,因此这支白俄军队也愿意为张宗昌卖命。

这支白俄军队为张宗昌立下了很多的战功,从张作霖南下抢地盘,到浙奉战争,白俄军队都被当是拳头部队来用。也正是这支部队给张宗昌带来了很多荣誉,这也让他越来越飘。他出游时,大摇大摆的带着这支白俄军队招摇过市,因此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

张宗昌,出了营;前面走的是白俄兵:护兵左边走,马弁右边行,洋号嗒嗒响,洋鼓响咚咚,咚咚嗒嗒真威风!街上行人撵干净,鸡狗当道也不行!


张宗昌的这支白俄军,后来为什么消失了?

在1928年,北伐军北上攻占了山东济南,镇守山东的张宗昌兵败,迫不得已只能撤退。失去了大本营的张宗昌,就等于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解决部队的军费开支,他先是以种植鸦片来养军的模式,但遭到奉系军阀其他实权人物的强烈反对,他最后不得不把鸦片给毁了。

彻底失去经济支柱的张宗昌,面对这样一支几千人的白俄军,他还是非常留下他们的,但奈何补给越来越困难,再也无法养活这支白俄军,最终张宗昌一狠心把这支部队解散。

这支白俄军平时仗势欺人,为非作歹,老百姓对他们的意见很大,就连兄弟部队都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白俄军被解散后,被老百姓以及士兵围殴的不在少数,更有些人直接被群殴至死,其余的白俄军都被遣返回国,从此这支白俄雇佣军彻底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资料来源:《张学良口述历史》、《北洋军阀张宗昌的白俄雇佣军》


观景说史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这首传世诗作出自张宗昌之手。老张是全能型人才,不但会写诗而且能带兵,带的还有白俄士兵。

张宗昌得到白俄军队,纯属天上掉馅饼砸头上。那会张宗昌刚荣任绥宁镇守使兼吉林边防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新官上任无比拉风,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四处招兵买马。

此时,隔壁毛子家闹革命,一支白俄军队被苏联红军打败,为了活命溃逃到东北,一看张宗昌正在招兵,就主动过去投靠。过河碰上摆渡的,这事巧了,张宗昌美滋滋地收编过来,整编成骑兵部队、炮兵部队、铁甲车部队,一下就开了挂。白俄军队数千士兵,六千支步枪、二十多门大炮和四十几挺重机枪,整箱整箱的手雷,甚至还有军械专家。

张宗昌收了白俄军队后,国际主义精神爆棚,生恐亏待他们,军饷拿得比中国士兵多一倍,军粮有面包黄油伺候。出巡时,张宗昌常以白俄骑兵为先导,挟洋自重招摇过市。你看,文化人张宗昌和如今没见识的人没两样,以为跟洋字扯上关系,整个人生似乎就升华了。

当然,装门面是业余玩个兼职,打仗才是白俄军队的正经事。这群亡命之徒,本来就是死过一次的人,在战场上非常卖命,加上拥有先进的俄制武器,因此战力强悍,打了数次胜仗。

1928年北伐军攻占济南,张宗昌老巢被端,溃不成军。丢了地盘后,再养不起剩余的白俄军队,不得不予以遣散,任其生灭。这些家伙平时是暴徒恶棍,残杀、抢掠、奸污无恶不作,还欺压中国士兵。不过在遣散之际,中国士兵体现了文明素质,在群殴之中没将他们统统打死,一部分逃脱窜回了老家,没回的流落中国街头卖小吃。至此,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队退出了中国舞台。


火哥小都


张宗昌,奉系军阀之一,地盘是今天的山东,也是张作霖的好兄弟。对于张宗昌的这支白俄军,可以说在当时那是风头无比,每次出去,张宗昌肯定会将其带出去,让外国人开路,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其他军阀那都是羡慕的狠啊。

白俄军的意思并不是今天的白俄罗斯人组建的军队,而是当时沙俄人,因为皮肤白皙,起的称呼就叫做:“白俄军”。而要说张宗昌也是走运,当时张宗昌当的官就叫做绥宁镇守使兼吉林边防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名字虽然很长,但是权力不小。这个时候,沙俄的十月革命爆发,沙俄的部队被红军击败,而有一支就流窜到张宗昌的地盘上来了。张宗昌还在招兵买马,没想到直接送来了一批士兵,还是经历过一战的外国兵,张宗昌收留了他们,并将其划入部队,管吃管喝。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伙俄军对张宗昌那也是没话说,让他抓鸡,绝不会逮狗。在历次的军阀混战中,这支白俄军没少给张宗昌打胜仗,他们心里也有数,国家是回不去了,只能在这给别人卖命,多活一天是一天,据统计,总共有6000名沙俄士兵成了张宗昌的部下。

张宗昌对这支部队也是分外的爱惜,军事装备全由他们先挑,粮饷翻倍,在那个时代,我国人民已经被外国人打怕了,这支白俄军一亮相,加上他们打起仗来,确实狠。最能拿的出手的战绩就是:白俄军在面对吴佩孚的精锐面前,毫无压力,轻松将吴佩孚的军队打的落荒而逃。

但是正因为张宗昌的过分爱护,白俄军在山东可以说是作威作福,而且张宗昌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对山东人民横征暴敛,上梁不正下梁歪,白俄军也干着和张宗昌同样的事。打仗的时候就去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就去乡下找老百姓的麻烦,拳打脚踢,这些都是轻的,但是张宗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支白俄军最后的下场很惨,大部分被北伐军给灭了,其他的就四处逃窜,逐渐消失在人群中。这对山东确实是一件大好事,赶走张宗昌,还山东一片晴朗天。就这样曾经名动军阀的白俄军草草收场。


历史深度揭秘


张宗昌的白俄军后来一部分在军阀混战中消耗掉,另外一部分则解散了。

白俄军的来历

十月革命以后,俄国爆发了内战,最终白军战败,大量不肯向新政权投降的旧贵族、旧军人逃亡海外,因为当时称革命为赤色革命,所以这些逃亡海外的俄国人就被称为白俄。其中俄国远东地区的白俄一部分逃到日本,更多的则是逃到东北。

逃到东北的白俄流落海外,一时生活成了问题,其中的一些军人就开始出售手中的武器。此时恰逢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都需要武器扩充部队,占据东北的张作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大肆收买白俄武器。

张宗昌当时在张作霖部下,出任第三混成旅旅长。他当年闯关东的时候曾经在俄国人控制的中东铁路上工作,懂一点俄语。而且在日俄战争期间,张宗昌还曾经带着花马队帮助俄军从事侦察、破坏日本后勤的工作,懂得怎么俄军打交道,所以借着这个机会,他也向白俄买了一些武器。

不过张宗昌很快发现了更大的商机,白俄中的旧军人除了打仗之外什么都不会,逃到中国以后因为没有谋生的技能,生活困难。张宗昌索性在这些白俄军人中招募军官、士兵,组成一支独立的白俄部队,给自己卖命。

对于这些白俄军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因此愿意给张宗昌当兵的白俄军人不少,鼎盛时在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人大约有5、6千之多。

白俄军曾经是张宗昌手里的一张王牌

由于这些白俄军人很多都是职业军人,长期当兵,因此战术能力相来说还不错。比张宗昌那些草莽出身的手下更是强着不少。在张宗昌手下时,白俄军还自己动手,组装了装甲列车,在火力匮乏的军阀时代,这也算是比较厉害的武器了。

而且由于白俄军当时流亡在外,无国可投,无家可归,打起仗来没有什么顾忌,悍不畏死,因此颇有几分亡命之徒的意思。加上俄国人长的高大,当时对洋人在心理上又有几分畏惧,因此战斗时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另外白俄军在中国人生地不熟,好不容易有个吃饭的地方,所以对给他们饭吃的张宗昌忠心耿耿,所以一时间成为了张宗昌的得力手下。

白俄军的消亡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系获胜以后,大举入关,张宗昌也抢占了山东地盘,出任山东军务督办。由于奉系势力扩张太快,引起了南方直系军阀们的不满,随即组成联盟,对奉军发起进攻。

其中在浙江的孙传芳击败了在江苏和安徽的奉军,一举杀到山东边界。张宗昌组织部队进行反击,白俄军也投入了战斗。在战斗初期,白俄军靠着装甲列车和不怕死的冲锋,确实给孙传芳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不过孙传芳很快也想出了对付的办法,就是先诈败诱敌深入,然后扒铁路让装甲列车寸步难行,再集中火力对付白俄军。最终白俄军惨败,伤亡极大,残余的士兵也士气低落,不复当初之勇。

此后随着苏联政局日益稳定,一些白俄军士兵长期在外觉得没有前途,也陆续返回了苏联。因此张宗昌手下的白俄军士兵越来越少,北伐战争张宗昌战败以后,就彻底消亡了。


不沉的经远


张宗昌曾有一支白俄军,战术奇葩作风凶残,后来为何消失了?

在打成一锅粥的民国军阀混战时代,张宗昌的“白俄军”,曾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军事力量。

何为“白俄”?并非是白俄罗斯人,而是“十月革命”以后,那些仓皇流落中国的沙俄难民们。特别是上世纪20年代的十年里,至少有二十万以上。其中更有很多在俄国内战里拼杀出来的残兵败将。这群溃兵虽说比不上西方军队,但比起中国各路军阀部队来,战斗力却也强一大截,来到中国后,也就撒了欢。比如在新疆,“白俄”就被改编成了多支“归化军”,深远影响了新疆历史。

不过,要论在民国军阀混战史名气更大的,却还是张宗昌的“白俄军”。

民国军阀鱼龙混杂,张宗昌则有“三不知”的“美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不知道自己搞了多少女人。而这位混人最大的本钱,就是手里一支“白俄军”,就连他每次出行,都是威风凛凛的俄国骑兵开路,老百姓民谣都在唱“张宗昌,出了营,前面走的是白俄兵……咚咚嗒嗒真威风。”脑补下场面,确实非常拉风。

那么这群白俄兵,仅仅是给张宗昌装点门面的“花瓶”?还真不是,虽然是个混人,但对于白俄兵的战斗力,张宗昌却是真门清。

作为一个土匪出身,且在军阀混战里几次反水的“弄潮儿”,土匪出身的张宗昌,清末民初时曾在东北打家劫舍,一度还在沙俄海参崴境内混过事。那个年月,也是沙皇俄国在东北撒野的年代,早早见识了沙俄兵凶残战力的张宗昌,自然更深知“白俄”们的利用价值。

所以,1922年,当张宗昌受奉系军阀张作霖派系,驻兵绥芬河中俄边境时,他就趁机浑水摸鱼,收编了一支流窜此地的俄军。这支俄军的首领谢米诺夫等人,都是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战斗经验十分丰富,外加一整列火车的军火。捡了现成的张宗昌,这下瞬间暴富,迅速整编出一支拥有六千多士兵和大量机枪野炮的白俄武装。北洋军阀混战史上赫赫有名(臭名昭著)的白俄军,就此诞生。

从此以后,对这支部队,张宗昌也是不惜血本。这群原先走投无路的“难民兵”们,这下人生翻身,哪怕是普通士兵,拿的也是“双饷”(比中国士兵薪水高一倍),且顿顿都是牛肉面包。“白俄军”里的军官们,更是天天豪华大餐。每当有白俄兵作奸犯科时,张宗昌这边也都是一套说辞:“只要能打仗就行啦,你不要说俄国兵不好”——从薪水到权益,都是这种“超国民待遇”。

而在装备方面,“白俄军”更是武装到了牙齿,枪炮配备远好于其他部队,骑兵也是威名远扬,还有空军等技术兵种。最“开脑洞”的,却是“白俄军”的“铁甲部队”:拥有四列铁甲列车,每辆铁甲列车拥有八节车厢和七分厚钢板,配备重炮山炮重机枪等大杀器,一开打就是横冲直撞加密集火力。放在装备战术落后的中国,这种搞怪设计,俨然无坚不摧的钢铁怪兽。

如此待遇加强大配置,也令“白俄军”对张宗昌的忠诚度飙升,就连“白俄军”的口令,都是“张宗昌的老毛子”。但搞笑的是,这些“白俄军”里,还有不少“有想法”的人。比如“白俄军”里的米罗夫等军官们就认为,给张宗昌卖命只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他们还要杀回俄国,拥戴沙皇复辟。为这“远大理想”,米罗夫还在济南开办学校,培养复辟骨干。“十月革命”胜利都好几年了,他们还在做春秋大梦。

但不管怎样,毕竟他们和张宗昌,也是互相利用关系,卖起命来也不含糊。比如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张宗昌就率领这支“白俄军”直插滦州,一口气把民国枭雄吴佩孚的精锐切成两半。而后又呼啸南下,风光进驻上海,完成了“远征上海”的神迹。

为何打的这么顺?一是这帮“白俄兵”确实能打,这群流亡中国的亡命徒们,往往都是一手提着酒瓶,一手端着刺刀,光着膀子嗷嗷叫着朝前冲。但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对手太怂。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但旧中国落后挨打,军阀们见了洋人就腿软,士兵们也见了洋兵更手软,一看到对面人高马大的“洋大人”,常见吓得扔下枪就跑。“白俄兵”的好些胜仗,常是这么不战而胜。

但不能忘的,却是这群“白俄兵”丧尽天良的表现。

这些白俄兵,本身就是兵匪出身,除了打仗凶悍,烧杀抢掠更在行。每次打仗都是一路打一路杀,所过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上了战场后,他们的作风更是凶残。1925年与孙传芳作战时,白俄兵抓到孙传芳部的俘虏,竟然挖眼割鼻甚至剖开心肝取乐,完全是一群禽兽。那个“精英荟萃”的民国时代,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这样任由“洋垃圾”肆虐。

但这些“洋垃圾”,确实是张宗昌最得意的本钱。所以他也放心大胆,在他的山东领地上作威作福,以三年如一日的横征暴敛,上演了“张宗昌祸鲁”的丑剧,把山东大地折腾得“鸡纳税来狗纳捐,谁要不服就把眼剜”。而作为“鹰犬”的白俄兵们,也跟着在山东作威作福,捞够了好处。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兵败的张宗昌仓皇逃蹿,失了势的“白俄兵”们,不是被北伐军消灭,就是被张宗昌部的其他溃兵趁机袭杀,几乎全军覆没。

这在今天常被津津乐道,甚至被当做“传奇”的白俄兵,就是那个号称“自由”“繁华”的北洋时代,多少血泪灾难的生动见证。

参考资料:《张学良口述历史》、楚丘《北洋军阀张宗昌的白俄雇佣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