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最孝順的不一定是父母喜歡的子女,這是為什麼?

農村春哥


這個問題在農村大多比較普遍

而且在農村也有一句話叫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

農村家父輩都會有很多孩子

老大的年紀有的都可以當弟弟妹妹們的爸媽

所以一般來說老大會要付出的多很多

我講一個真實的案例

就是我大爺爺,我爺爺的大哥

今年83歲

是家裡的長子

大爺爺是很有才情的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考到縣上讀書,把戶口都遷到城市

後來,祖祖說,讓大爺爺回來幫忙照看家裡,說家裡弟弟妹妹多,老大要挑起家裡的重擔

於是大爺爺又把戶口遷回農村

這也一直是大爺爺的心病

一直後悔當初的選擇

5年前,大爺爺的同學聚會

所有的人,都在城市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

子女也都有著體面的工作

大爺爺說她是最聽話,幫襯家裡最多的孩子

受到祖祖的照顧扶持是最少的

以至於他自己的孩子也一樣

最聽話最出色的 也總是付出的更多

對於這個現象我感觸

都是自己的孩子 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

但每個人的天資都不一樣

父母是希望,手足情深

相互幫襯

在心裡手心手背都是肉 怎麼可能不心疼

還有一個根本的問題

孩子多,沒有精力財力去培養

所以就只能讓能力噠的幫襯著小的

安安穩穩過一生






么妹兒飄飄


在當今現實社會里,可能應該有很多這樣的事實,最孝順的子女,不是父母最疼愛的子女,而是最懂得感恩的子女,而最後在你身邊盡孝,的確父母不怎麼看好,那個兒女,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老公是大兒子,可是,公公婆婆偏喜歡他的小兒子,把什麼該給的都給了,小兒子,幫小兒子,帶孩子,而我的小孩卻是我自己帶,因為他小兒子很早就來深圳,我們兩口子卻在老家,公公臨終前,卻拉著我的手,對我哭著說,大兒媳婦,我對不住你,我對你沒有小兒子他們好,可你卻很孝順,我只能對他說,別難過,我畢竟是你的兒媳婦,過去的就過去吧,我會憑我自己的良心做的最好,這是我做人的本分,嗯嗯[祈禱][祈禱][祈禱]



好夢成真131012401


是的,我有親身體驗,我老頭是我們家老大,由於小時候太捉,兩個老人都不待見,都和我結婚了,還不待見,做的那種事,到現在我都覺得挺過份的。 剛結婚那時,家裡很窮,家裡哥哥和姐們總共六個,公公教學,每個月四十五元,就靠老頭和她妹妹兩個人在生產隊勞動,掙工分養護這一家子人。婆婆是個能幹的女人,每天中午都會叫兄弟去地裡拔大草,曬乾了好打糠餵豬,就不讓老大去,叫他睡中午覺,下午好去生產隊幹活,公公和兄弟們就不樂意。因'為是老大就得多幹。我看在眼裡不說什麼,心裡不舒服,這不是偏向嗎? 等兩位老人老了,還是我們伺候最多,也最愛去我家,我倆照顧的很好。老人挺感動的。俺家兄弟姐妹們說:沒想到老人對哥哥不好,哥哥嫂子卻對老人太好了。其實我們家兄弟姐妹們都過的還可以,對老人吃的用的都挺好。可是我家老人非要跟著出去溜達,出去找人聊天。在這一點上,我倆做到了,走哪拉到哪裡。


世外桃源1295


我認同。我家三姐弟,我是老大,老母偏偏只喜歡小弟。什麼好處都給他:頂職,七十年代的自行車、學泥水匠⋯對大弟不公,為此我在家庭會上為維護大弟的權益跟老母吵起來,畢竟胳膊拗不過大腿,以失敗告終。

還有,出嫁的女兒要不斷扶持孃家,為此我也很懊惱。

在老母頻臨生死之最後幾年,待她孝順的只有我和大弟。

所以我認同篇者的觀點。


笑口常開66076651


我也有同感哦!我是家裡長子,後面有個弟弟妹妹嘛,反正在我的心裡面,爸媽們歷來就偏愛弟弟樣啊,也有可能是弟弟小時候患個病的原因吧,雖然我們這會也半百人了,但是父母們對我們的看法心裡始終都在,但是我們這會也兒孫滿堂了,深感父母的不易,孝順的心與日俱增啊,憑心而論,弟妹們的孝心我總覺得沒我們的多樣,但我沒怨言,因為我是長子哦!


林哥50475438646


這個問題是絕對存在的。因為父母也撿軟柿子捏。父母喜歡的孩子一般都霸道。父母也惹不起。因為他們犯錯誤被訓了。會又哭又鬧拼死拼活的,或者不吃飯威脅父母。不喜歡的孩子犯錯誤,父母又訓又罵。所有怨氣都會對上不喜歡的孩子。我就是這樣,小時候父母不喜歡,什麼事情都讓我做。經常被訓被罵。我很溫順,時間長了,整個人都麻痺了。就這樣在怨恨和害怕中長大。現在父母老了,可我很孝順,父母要什麼缺什麼我都滿足他們。可我那些哥哥姐姐一年到頭一頓飯都沒有。這就是農村的棒打哭孝子。


勝兵必勝


久常無孝子,我們弟兄三個我老三,父母和我一起生活,父母總覺得我對他們不好,因為老大老二一直不管,一年也給父母一兩次吃的東西,父母還在那說你看人家老大給啥吃的,老二今天又給啥吃的,我只有在旁聽著,做為老人也不能和他們爭,要是爭為啥他們不要你們,這個只有我自己知道。


成建峰


是這樣的。就說我家,父母生我們弟兄四個,父母最偏愛的是我大哥,最不待見的是我二哥,無論二哥為父母做什麼事,也不管為父母付出過多少,從來沒有得到父母肯定過。大哥從來不給父母親錢用,也不給糧父母吃,反而向父母要錢用,非常忤逆。但是父母還總是偏向大哥。父母生病時,二哥早早晚晚照顧,不惜花錢。大哥一般不照面,更不願掏錢。我就弄不懂,最後落好的一定是大哥。


手機用戶9897397944劉


題主你好!看到此題我想把我身邊的人所發生的真實事情告訴我大家,我們那裡目前為止還有重男輕女的習慣,疼小不疼大,意思就是一家幾個兄弟姐妹吵架,父母不管誰對誰錯先幫弟弟,他們的理由就是弟弟還小,你們得讓著點,作為哥哥,姐姐要懂事點,時間久了弟弟就被大家人寵著養,我們作為哥哥姐姐也就慢慢的懂事起來,對他們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家人處處讓著弟弟,弟弟自己認為大家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的。而作為姐姐,作為哥哥都很渴望得到父母的愛,於是乎總以為自己對父母好一點他們也會愛自己多一點。人呢都有一種病,總以為別人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的。


2016797150


大家好!這個道理很簡單!這句話解釋再好不過:“會哭的娃兒有奶吃”其實不僅是在農村。在很多行業職務也是一樣的。老師可能不會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反而更照顧調皮的;公司老闆可能不最喜歡工作努力,勤奮刻苦的,反而那些最懂領導心思的才更能被提拔。我們言歸正傳,來說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不是最喜歡最孝順的孩子。自我感覺如下:

  1. 人們所謂最孝順的都是留在父母身邊悉心照顧父母的,但是誰都喜歡新鮮感,可能小兒子偶爾回來一趟慰問,更能讓父母記憶猶新。就更期待i小兒子的每一次回來。但總是忽略大兒子沒日沒夜的照顧,就覺得是理所應當。小兒子的抽空回來看看卻顯得更珍貴。這也是老人的人性吧😄
  2. 外出打工的二兒子會感覺上讓父母覺得是要不天天陪在身邊的大兒子厲害的,實際上也是。誰不喜歡本事大的兒子呢?
  3. 大兒子經常與父母相處,難免會有摩擦。而一次傷口一旦受傷害,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老人口頭不說,但永遠會記得。與在外的二兒子就沒有這些事,只有噓寒問暖。
  4. 大兒子一起生活,生活相對比較拮据,這是沒辦法啊,消費肯定還需要控制。但二兒子回來就不一樣了,每次回來都是會帶很多禮物,給很多錢。誰不喜歡?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說的不對,歡迎評論區討論哦。最後謝謝題主的題問,希望能幫助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