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現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墓塔

潮汕地區現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墓塔

大顛祖師塔簡介


建於唐代的大顛祖師塔(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系潮汕地區現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墓塔,也是目前全國罕見的唐代鍾型佛塔,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項目。


大顛祖師塔位於潮陽區銅盂鎮龍山灣靈山寺東側。唐長慶四年(824),主持靈山寺的大顛和尚圓寂,葬於該塔內。塔高2.8米,塔身最大直徑為1.8米。墓塔外形似鍾,用花崗岩石砌築,空心,正面有蓮花承託的方形神龕,龕內刻有楷書“唐大顛祖師塔”六字。


據隆慶《潮陽縣誌》記載和僧人所傳,該墓塔建後三年,開塔重修,僧人見大顛容顏如生,頭髮、指甲俱長。視後封閉。唐末又修葺墓塔,開啟後見大顛屍化,只存一盆水和一根舌頭,故起名“瘞(讀:意,埋葬的意思。)舌塔”。宋至道年間,縣秀才鄭士明又開塔觀之,塔中舌根已化,僅存古鏡一個,鄭士明仍將鏡藏塔內,並把墓塔更名為“舌鏡塔”。


《潮州先賢錄傳》載:唐大顛禪師,俗姓陳,諱寶通,或曰楊姓,先世穎川人。開元末年產於潮,生而神異,貌古骨清,幼歲心遠塵俗,志慕雲林,大曆初,與藥山惟儼同師惠照於西山。不久,出遊衡山南嶽寺,參謁當時禪宗曹溪教派的高僧石頭希遷。貞元初年,離開南嶽寺,進入羅浮瀑布巖。貞元五年移潮陽,領門人善覺、玄應、智高等闢白牛巖,斬伏榛莽,築庵以居。七年置院靈山。元和十四年韓愈刺潮,與大顛來往甚密,愈移袁州時,留衣作別。大顛於長慶四年圓寂,年九十三,著有《心經釋義》,刊日本讀藏經中,又寫金剛經1500卷,法華維摩經30部。


大顛祖師塔為鐘形石塔,造型簡樸,塔座圖飾生動,國內極為罕見,現保存完好。1978年公佈為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16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