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越多,肾病就越严重吗?

哒哒哒哒的伙伴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


尿蛋白是肾脏疾病常见的标志和危险因素,但尿蛋白的多少,并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了解尿蛋白情况才能更好的防治肾病。

尿蛋白+

很多人都知道蛋白尿是肾炎的一项重要客观指标。而在尿蛋白化验中,医生会根据尿中含有蛋白质的多少定为“+”(代表24小时的蛋白尿定量大于150毫克)“++”或者“+++”尿中蛋白质的含量越多,“+”号就越多,患有肾病的可能性就越高。

尿蛋白减少,病情也可能恶化

已经患慢性肾病的人,都会很在意尿蛋白究竟有几个“+”,那么,尿蛋白“+”号越多,病情就越重吗?尿蛋白“+”号减少,是否就代表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呢?其实,这也是不一定的。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有可能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但也可能是由于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肾脏疾病损害的轻重程度,不能只凭蛋白尿来衡量,还要结合全身情况、肾功能、生化检查等来判断。

虽然尿蛋白的多少并不能有效的反应肾病的严重程度,但对于肾病患者来说,在平时生活中,忌口、锻炼,控制血压等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尽力避免肾病的恶化。

控制盐的摄入

肾病患者日常的盐要少吃,控制在3g以下(一啤酒瓶盖),平时榨菜、烟熏肉、火锅、辣条等食物尽量少吃,炒菜时少放味精、酱油、耗油等调料,可以用葱、姜、蒜、洋葱等新鲜食材改善口味。


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不少肾病患者是因为体重超标,而导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引起肾病,想要控制肾病,必须要适当减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争取体重达标,才能很好的控制尿蛋白。


维持血压

高血压易引发肾病,对于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平时要勤测血压,注重饮食与锻炼,血压控制好了,尿蛋白尿才能更好的下降。


我是肾病医生张全乐,有11年肾病临床工作经验,有问题欢迎随时评论或者点我头像私信

誉美医生张全乐


很多肾友认为,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有直接关联。也就是说,尿液中蛋白质越多,肾功能下降的速度会越快。

很多肾友会这么问,比如:

肾友一

蛋白尿3+,潜血3+,严重吗?

肾友二

这次检查蛋白尿2+,肌酐130,会很快尿毒症吗?

蛋白尿确实和肾功能下降相关,不过还有更多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预估肾功能受损和衰退。


蛋白尿,加速肾衰进展

多项研究证明,蛋白尿是造成肾病进展至尿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期大量的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球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功能持续丢失。

因此,医生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将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0.5g以下,来消除蛋白尿的不利影响。


没有蛋白尿?但也得小心

虽然,长期的大量蛋白尿是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没有蛋白尿的患者,仍然可能出现肾功能的持续下降!

发表在美国权威医学杂志《Diabetes Care》的一项研究,分别对93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19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成人)追踪了5.1和3.7年,研究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关系。

结果发现:

即使没有或仅有少量蛋白尿,肾功能中度受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仍逐渐下降。

这提示我们,不能仅根据尿蛋白指标来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而应该结合多个指标来共同分析。


这些指标,也可用来预测肾衰!

血碳酸氢根浓度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碳酸氢根浓度降低,肾功能恶化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肾脏B超

对于一位初次就诊,且血肌酐已经明显升高的肾友来说。

如果超声显示肾脏偏小,提示肾脏发生了不可逆的萎缩,病变属于长时间导致的慢性损伤,此时肾衰往往无法恢复。

反之,若肾脏变大或在正常高值,可考虑急性受损,有挽回的余地。

胱抑素C

比血肌酐更敏感,能反应早期肾功能受损,弥补血肌酐化验的不足。但服用大剂量激素时,结果不够准确,作为参考时要慎重。

总之,大家仅仅关注尿蛋白的数值,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全面了解自己的肾脏情况,应综合多个指标灵活分析。


如果你有肾病方面的问题或想了解更多肾病健康知识,马上关注微信公众号:爱肾网


爱肾网


肾功能分级主要看肌酐,以尿蛋白为主主要为肾病综合征可能性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