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在跑步過程中總會遇到許多問題,問的人多了,答案也就五花八門。比如“跑步腿必粗”、“流汗越多,減脂越有效果”、“賽後得來一次排酸跑”..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跑步百利唯傷膝


其實,跑步的人比不跑步的膝關節更加健康。


在跑圈,關於跑步是否會導致關節出現問題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跑步百利唯傷膝的說法也流傳甚廣。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咚小姐也經常發現跑者受傷膝痛困擾,這是不是意味著長期跑步可能會導致跑者更容易發生關節炎呢?


來自於《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的研究最終揭示了科學結論:跑步總體而言,不僅不會引發關節炎,反而有益於關節健康,跑步是否引發關節炎很大程度上受到跑步的強度和量的影響。


簡單地把跑步與關節炎畫等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跑步百利唯傷膝”這樣的說法是極大的誤導。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研究顯示:健身跑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但競技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也達到13.3%。


也就是關節炎的發生率:健身跑者


總體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但過量、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賽後得來一次排酸跑


對於賽後,跑友們接受的最廣泛的認知就是進行所謂排酸跑。


在跑完馬拉松第二天,很多跑者會產生非常明顯的肌肉酸脹感,這類的酸脹感主要是由於體內乳酸堆積引起的。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所以人們自然聯想到是不是因為乳酸一直堆積在體內導致賽後第二天肌肉酸脹感,為了排出體內乳酸,就產生了所謂排酸跑的認知。


其實跑馬特別是初馬後,肌肉的細微結構已經受傷了,機體這時會啟動修復機制,你需要做的就是休息,繼續跑步容易刺激肌肉,導致修復延遲,甚至加重損傷。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這就是為什麼排酸跑後第二天很多跑友仍然反映肌肉痠痛的原因,有些跑友甚至錯誤的怪自己排酸跑跑得太短,沒有達到排酸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運動量,然而這會導致肌肉反覆細微損傷,並引發更為嚴重的炎症反應。


排酸跑不是跑馬後的標配,跑馬後休息才是最好的恢復措施。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跑步腿必粗


正確的跑姿+有氧慢跑才是瘦腿之道。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其實你隨便找張馬拉松運動員的照片看看,謠言不攻自破。那為什麼還是有人說會粗腿?因為兩點,一跑姿不對,二強度不夠。


剛開始跑步時不重視跑後拉伸,可能會感覺腿部變粗,但堅持等到後期跑量越來越多,脂肪被消耗,腿部會慢慢變緊實的~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另外,慢跑不會導致腿粗,隔天慢跑一次,每次進行30-60分鐘還會瘦身。咚小姐獨家配方:正確的跑姿輔以有氧慢跑,瘦腿指日可待。天生腿粗者除外。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跑步前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如果你在跑10公里的前一晚吃了一大盤意大利麵,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你在跑步時感到腹脹和昏昏欲睡。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其實儲備碳水這種做法,一般會用於半程馬拉松及以上的比賽,否則弊大於利。


而且,你有效地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做法也不是前一晚吃得儘量多。最好的方法是在每公斤體重中攝入8~10克碳水化合物。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舉個例子,對於一個70公斤的跑步者來說,大約就是560克到700克的碳水化合物。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流汗越多,減脂越有效果


很多人都認為跑步流汗是脂肪在燃燒,是脂肪排出體外的現象。


其實減脂的本質是消耗熱量>攝入熱量。


只要在運動,就在進行熱量消耗,跟流汗與否沒有多大的聯繫。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而且流汗跟個人體質有關,有的人剛剛開始運動就流汗了,而且有的人運動完衣服都沒有溼透。


如果運動時流汗過多,要及時補充水分,防止體內水分和電解質流失過多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跑步是我唯一需要的運動


毫無疑問,跑步對你很有好處,但如果你只跑步,那麼你並沒有得到全部的好處。


在你的日常訓練中加入其他的鍛鍊,可以促進整個身體的健康——塑造肌肉,預防傷病和發展心血管系統能力等。


跑步圈裡的偽知識,你上當了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