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曹贵人为何三言两语就能挑拨皇上和甄嬛的关系?

丁丁董35


《甄嬛传》真是剧集形形色色的女人,有智商高的,手段高的,更有心狠手辣的!当然也有一些笨蛋,比如齐妃齐二哈、瓜6祺贵人等。有一个女人位分不高却特别能别聪明狠毒的女人,那就是曹贵人!曹贵人是华妃的狗头军师,如果说华妃是猛虎,那么曹贵人就是猛虎最锋利的爪牙!



曹贵人用什么来挑拨皇上和甄嬛?

甄嬛从入宫看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以后就装病不出,目的是为了让嫔妃们对她放下戒心。可是生命在于运动,随着身体渐渐好转,甄嬛也要出门走走,这一出门正好碰到了皇上,皇上对甄嬛喜欢的不得了,未免生疏,只能自称果郡王,后来因为余氏挑衅甄嬛,皇上才现真身!曹贵人就是利用这件事来挑拨两人的关系,她是这么说的:“听闻皇上在御花园初次见妹妹的时候,就是假借果郡王的名义,和妹妹品箫谈琴,这果郡王还是皇上和妹妹的媒人呢!”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却直戳皇上的心窝!



皇上怎么那么容易就让甄嬛挑拨了呢?

皇上一直都是一个敏感多疑的人,他是最在意身边人的忠诚的!他听了曹贵人的话,笑容渐渐消失,他问甄嬛:“你是什么时候对朕有感情的?”因为他怀疑甄嬛喜欢的是果郡王而不是他!甄嬛怕极了,赶紧回道:“臣妾喜欢的是眼前这个人,无关身份和称呼,皇上表明身份以来,对臣妾一直多加照拂,臣妾感激不尽。”皇上听了以后脸色好了许多,可心中肯定还是有疑虑的。



甄嬛一开始和“果郡王”谈话,确实有不妥之处

甄嬛一直身居后宫,后宫除了皇上就是太监,侍卫都离得比较远的!甄嬛却在御花园和一个自称果郡王的男人聊了半天,聊天就不说了还约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这就有点不妥了!见面打招呼很正常,可是一个深宫妇人和男人聊天就不太正常了!可能一开始皇上不觉得什么,可是免不了有人挑拨离间,毕竟一开始皇上用的不是自己的真实身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做过,就会有人知道,更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大做文章。


董檀聊剧


这是对曹贵人的人格设定,仅心机和手段上来讲没的说,一出场三言两语就能大大的挑拨了皇上和甄嬛的关系。松子扑向有孕的恬贵人,恬贵人躲闪的时候踩到了华妃断了的珍珠项链滑倒,甄嬛被人推了出去,幸亏甄嬛运气好,没伤着恬贵人也没伤着自己的孩子——松子为什么扑出去尚且存疑,华妃的珍珠项链是曹琴默送的,丝线很细,很容易断裂,推甄嬛的人,就是曹琴默,连成一串来看——华妃项链断裂→恬贵人摔倒【可能会就此滑胎】→推甄嬛出去【可能会撞到恬贵人让她滑胎,或者顶了这个罪名】,如果不是恬贵人和甄嬛运气好,这样的计谋实在称得上天衣无缝。

要是一摔恬贵人滑不了胎,推甄嬛出去再撞一下,很大可能恬贵人滑胎,甄嬛成了直接凶手,一石二鸟,再深追究也只能追究华妃的项链,可是以华妃的地位和宠爱,很大概率不会被追究,就算华妃被追究,曹琴默正好从势弱的华妃手里抢回自己的女儿。这个计划,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曹琴默都可以明哲保身。而且,曹琴默很多计划都是这样,坏人都是华妃做,实则她才是背后的定制计划的人,计划成功了,华妃一方皆大欢喜,她曹琴默在华妃跟前成了功臣,计划失败,别人也只会报复华妃,不会追究曹琴默,曹琴默还能趁机从势弱的华妃手里保全温宜——进可攻退可守,此等心机和甄嬛皇后相比,不遑多让。

曹琴默的优势在于心机深沉,手段高明,但是她早早就下线不是没道理,她的短板太多了。

曹琴默有女儿,心思也挺活泛,可是宠爱寥寥无几,也因为宠爱不够,位分也低微,虽然是个得用的人,在华妃跟前却更像是个奴才。虽然有华妃的压制,但是,丽嫔不是也挺受宠并且位分也挺高吗?而且看丽嫔的样子,还是比较受宠的,说明华妃虽然压制的厉害,但是并不是容不得身边的人获宠。我觉得,曹琴默要是有丽嫔那样的宠爱和位分做基础,更能放开手脚去拼,甚至能在华妃倒台后一路走下去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说华妃在时实在不敢争宠,那华妃倒台后呢?这下可没什么顾及了吧?曹琴默虽然不是纯元周边,但是长相不差,心思也巧,双商极高,璎珞打的很精细,说话也很伶俐,又有皇帝蛮疼爱的女儿,这不算没有争宠的条件,但是她没争,或者说,她不会争宠——争宠是门大学问,要让看尽天下花容月貌的皇帝对你青睐,是要用心琢磨的,可惜,曹琴默宁愿花心思残害妃嫔,攀附大人物往上


目登狗呆


大家好,我是电影微说,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在皇上身边生活,真是叫伴君如伴虎。稍不留神就钻进别人的圈套,惹得皇上不高兴。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其中有一集是甄嬛到皇上宫里请安,恰巧这时曹贵人也在,在几句寒暄之后,曹贵人借机就挑拨了甄嬛和皇上的关系。为何曹贵人三言两语就能挑拨皇上和甄嬛的关系呢?

首先是曹贵人找的时机很准确。因为十七爷送来了“雪顶寒翠”大家在品茶的功夫,曹贵人就把话扯到了十七爷身上,把十七爷一顿猛夸下来,顺带牵扯出甄嬛当时和皇上巧遇,皇上假借十七爷身份的事情。说出来顺理成章,不觉得牵强。

其次曹贵人句句珠玑,戳到了皇上的心上。她说十七爷风流倜傥,好多官宦人家的小姐都倾心不已,日夜得求亲近,并问甄嬛在闺阁当中是否也听闻十七爷的盛名。皇上本就是生性多疑的人,让她这样一说不免有些怀疑,也许甄嬛当年也把自己当成十七爷才喜欢的。

还有就是皇上当时正是对甄嬛最用心,甄嬛最受宠的时候,不管他是不是皇上,一听曹贵人这么说,肯定都会吃醋起疑心的。皇上便问甄嬛是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动心的,还好甄嬛的回答很机智,说自己喜欢的是眼前的这个人,无关身份地位。这让皇上很满意,甄嬛也就此躲过一劫。








电影微说


自古伴君如伴虎,作为皇帝的女人们自然也是要谨慎,可能稍不留神就会被打入冷宫。但为什么曹贵人再说完一席话后却得到皇帝信任,反而将了甄嬛一军,其实已经有了显而易见的原因。

皇帝疑心病太重,希望有威望同时也想靠自己本身能力而得

这皇帝虽然权势了得,但说起年轻帅气,在京都里面能称得上一流的可不一定是皇帝,却是果郡王。多少名门闺秀想目睹果郡王才情,嫁他为妻为妾却没有机会。甄嬛也对果郡王名气有所倾慕,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会以果郡王的名头去追求一介本就属于他的女子。

说到底皇帝与果郡王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悬殊。说到底,曹贵人正戳中了皇帝的短处和对和甄嬛感情的不自信。他不多想也难,究竟甄嬛喜欢的是他这个人还是果郡王的名气不得而知。越想越生气,由此曹贵人成功了第一步。

甄嬛不过是一替代品,与皇帝没什么感情基础

看似当年,皇帝因为一曲而定情和甄嬛相知、相爱相守。实际上甄嬛像极了皇帝的旧人以前的嫡福晋元纯。特别是当甄嬛穿上旧人衣物,皇帝甚至说有一刻以为是真的故人归来。

本来就没什么感情基础,何谈信任。皇帝从黄位以至于天下都是他的,那么,甄嬛也只能是他的。只不过这个替代品要对他一心一意,若是图他的虚名,皇帝自然不乐意。曹贵人的这一提醒,似乎是告诫他要让甄嬛认清眼前人。


桑梓说娱


曹贵人也是个聪明人呀,她生了温宜公主,和华妃能相处证明她很会来事


用户1036783434413


因为皇上本来就心存疑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