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膩科村脫貧攻堅系列報道之三:多項產業齊發力 群眾增收路子寬

馬關縣大慄樹鄉大膩科村曾是一個貧困村。2015年以來,文山州人大常委會在掛鉤幫扶時,充分利用產業扶持政策資金和人大內部制定的產業補助辦法,採用農科技術扶持的方式大力發展辣椒、烤煙、李子、刺梨等產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早在2016年州人大推廣辣椒種植,並組織農業技術員培訓時,村民們都認為種植辣椒幾十年,不缺經驗和技術,因此前來參加培訓的人不多。村民程朝榮是少數參加培訓的村民之一,因為當時種植辣椒遇到了難題,沒想到培訓讓他有了很大收穫。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程朝榮說,當時州人大扶持辣椒種植戶的力度較大,種一畝辣椒免費發幼苗、化肥、薄膜折算約350元。除此之外還有政府給予的產業扶貧補助。但願意種植的人很少,因為在村民眼中辣椒不值錢。而他自己通過培訓後,種植的辣椒不生病產量也高了,首次嚐到了農業科技帶來的甜頭。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在大膩科村,當年參加培訓的村民都獲得了豐收。因此到2017年,辣椒種植由2016年的124畝發展到300多畝。村民種植的辣椒由雲南邁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統一收購,並簽訂了收購協議,其中有一條如果當年價格低於市場價,就按照保底價收購,如果高於市場價就按市場價收購。而邁康公司表示,他們與省外八家公司合作,銷路不愁,並且辣椒還可以製成幹辣椒,價格太低就存儲一段時間再賣。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經過辣椒種植,村民們對農業科技的看法有了明顯改觀。對州人大推廣的產業和技術培訓,村民們都積極參加。去年初發展李子產業,全村一次性就種了1340畝,日前州人大常委會機關駐村工作隊又請來技術員對李子修剪、病蟲防治、施肥等進行技術培訓時,在家的村民都早早來到培訓點等候。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三:多项产业齐发力 群众增收路子宽

據瞭解,文山州人大常委會在大膩科村發展產業之前做足了文章。投資約1500萬元實施村公路改造及柏油路建設11公里;投入126萬元實施基本農田灌溉溝渠2條8300米。補助建檔立卡戶和非建檔立卡戶種植朝天椒、李子、刺梨等產業發展項目資金120萬元。通過一系列基礎性工作的實施,目前全村貧困戶種植烤煙、三七、朝天椒、刺梨、李子等產業4000餘畝,增加收入300餘萬元。今年加上非檔卡戶全村單辣椒種植達800多畝,將為群眾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同時全村還發展了黃精、重樓等中藥材。加上外出務工收入,群眾經濟大幅增長。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52.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9142元,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3750元。脫貧退出274戶1033人,未脫貧3戶9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0.06%降至0.34%。

本臺記者:羅佳貴 盧朝學

製作:陸軍 農錦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